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当女主穿越到男频文 [银推]最新免费》在线阅读 > 正文 作品相关 (7)(2/2)

作品相关 (7)(2/2)

橙汁感谢 2020-02-26
意思意思的找了找就走了!

    还好后头查细作查到了他们头上,否则妫浔都要想别的办法了。她从金林逃出来,身上没有钱,身边也只有阿大和一个侍女跟着,不可能一直带着个什么都不会干的公子。

    如果叫姚玉知道,他辛苦如地狱般的那几天,在妫浔眼中还是个废物,大概会流下贵族的泪水。

    “手下的事,自然有天上京的官员去查实,有罪必罚是天上京的规矩,王姬放心,若他没有危害到我天上京百姓的安危,不会有大事的。”在天上京法律方面,江尤可不管是谁,就算是她自己犯了法,她也要去领罚,如果这个王姬在她的领土犯了法,她一样照抓不误。

    王姬笑容一僵,随后有些讨好的笑道:“是,理应如此。”

    见惯了大族世家开后门的行径,陡然看到公事公办的江尤,王姬心里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她看到江尤,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

    她是王室出身的王姬,比诸侯的女儿要更高贵,如今却要跑来卑微的求取江尤的帮助,甚至要忍受江尤对她兄长的不屑,对她的无礼。

    如果江尤知道她的想法,一定会笑着告诉她,弱肉强食的道理。

    这世界上,地位的高低从不是靠血缘,而是靠“拳头”,天上京比金林要强,所以妫浔就必须忍着。

    之后妫浔再三询问江尤,何时出兵去金林清君侧,江尤左顾言它,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复,妫浔无奈却不敢多言,最后两人带着假惺惺的笑,分开了。

    “王姬,长公主府的医师来了。”

    江尤走后不久,王姬的侍女佩余从外头进来,行礼后同妫浔说道。

    若姚玉在此,定能认出来,这侍女佩余就是三番两次妨碍他脱逃的少女。

    “请他进来吧。”妫浔虚弱的躺在床上,她重病已好几日。

    妫浔本以为会见到个上了年纪的老者,谁知那医师竟是个年轻的妇人。

    “拜见王姬。”妇人进屋后,规规矩矩的对妫浔行了礼,她的礼十分标准,普通的百姓是不可能做出如此标准的礼仪。

    “你是,世家女?”妫浔愣了楞,小声问道。

    她心底不自觉的起了三分不喜,金林如今变得那么乱,她的兄长瘫倒在床,王室不得不辅佐一个傻子上位,诸多种种,都是那几个犯上的世家带来的!

    “是,下官出身上霸崔家。”

    医师嘴角带着三分笑意,瞧见她的病人,总说她性格温和,见到她有如沐春风之感。

    “世家女,为何会为医?医者为贱业。”

    对于百姓和许多王公贵族来说,好的医师十分受欢迎,但对于他们来说,医者就是下贱的行业。每日里奔波于市井,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出身高贵的世家女,怎会去做一个医师呢?

    “王姬有所不知,在天上京,是没有贱业的。”医师微微一笑,眼前的人是她的病人,她曾在藏书学院读书,对待病人,她会如同讲女所教一般,耐心十足。

    等医师离开,妫浔心情一直不好,她脸色阴沉的望着窗外,窗外万里无云。

    “王姬,该喝药了。”

    佩余端着一碗熬好的药进屋,瞧见妫浔在发呆,心里叹了口气,想起刚刚医师的话。“王姬,您放宽心,莫要多想,医师说你这病是郁结于心,想开才会好起来。”

    “我怕是好不起来了。”妫浔摇摇头,“把药放在那儿吧,我一会儿喝。”

    “药趁热喝,药效才好,而且热的不会太难喝。那医师给了我一盒天上京的糖果,说王姬若是觉得苦,可以吃糖压一压苦味。”

    “糖果?白糖吗?”妫浔对天上京的东西早有耳闻,在金林卖的极贵的白糖,她也是知道的。

    “是白糖做的,王姬要吃一颗吗?”

    “好。”

    妫浔点头后,佩余马上小跑着将糖果盒子拿来,打开后,里头用漂亮的糖纸包好的糖块,飘出淡淡香甜的糖果香气。

    妫浔拿出一颗,剥开含在嘴里,甜味从舌尖蔓延至舌根,嘴中全是糖果的味道。但这甜味,却叫妫浔鼻尖一酸,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王姬?王姬您怎么了?可是难受?”佩余见妫浔哭了,吓得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佩余,金林是不是没救了?我从金林来到天上京,求江尤清君之侧,这一步,是不是走错了?”妫浔见到了天上京的繁华,她也见到了江尤,她本以为江尤会帮她,结果她被江尤软禁了起来。

    就是软禁,阿大被抓入大牢,她身边只有一个佩余。

    “王姬,如果不来找她,咱们又能找谁呢?那些意图不轨的人吗?只有长公主尤不会有篡位之心。”佩余的话,叫妫浔冷静了些。

    “是啊,她是女子,这自古以来,哪儿有女子为王的道理。”妫浔捏住衣角,嘴上这样说,心里却觉得不是。

    如果江尤没有自立的野心,她何故收下三洲之地,何故改礼法,铸铜钱,收流民,她记得之前在忠州,发现能看到的书,全是孟国的文字。

    这在金林都是不可能的,金林的书,多数是他国文字,少有韦朝官文所写。

    佩余悄悄看着妫浔,心里有些想法,没敢说出来。在进入天上京的那一刻,她就明白,妫浔这一步走错了。

    出身王室的王姬,请求江尤清君之侧,这就是给了江尤一个占尽大义的名头,只要江尤愿意,她可以用这个名头,做很多很多事。

    天上京这样繁荣昌盛,一切井井有序,清州忠州境内一直在修路,说是为了方便行走,也太过牵强了吧?

    众所周知,运送军粮最大的困难,便是运粮兵行路艰难,耗时长久,消耗颇多。

    作者有话要说: 一会儿还有一章,我拆成两章了

    原因是,我没打完_(:з」∠)_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陈儿、离厌、爱你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青山老 20瓶;美杜莎夫人 5瓶;风行天下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天上京医院

    自从那一日江尤见过妫浔后, 就再也没去找过妫浔。

    妫浔倒是想再见江尤一面,每每差佩余去问,佩余去了几次均是无功而返。

    等了小半个月,妫浔得到阿大要去修路一个月的责罚,听说没有性命之忧,她松了口气。

    冬三月已经到了最后一个月, 南方气候算不上寒冷, 比起金林要差许多,但妫浔还是病倒了, 她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见妫浔辗转于病榻之上,佩余总会大逆不道的想,是不是真如那些世家大族所说,韦朝已经走向末路,再无起复之能。

    每个王室子弟都是多病早夭之命, 实在不得不叫人多想。

    “王姬, 喝药吧。”下雪的一日, 屋内燃着火盆, 那火盆中的炭不知是什么木头烧出的炭,质地很硬, 像石头一般, 烧起来一点儿黑烟都没有,还极为持久,吃的也是一日三餐的送, 想吃什么,都可以叫府上的侍女出去买,或是小厨房自己做。

    要说待遇,佩余觉得,在这里,王姬过的更好。

    妫浔名义上是王姬,在金林,实则就是个不受重视的人,比南川的待遇好不了多少,冬日里别说烧炭,能有劈好的木柴,都是好的。

    只是那长公主尤的想法叫人无法摸清,当日她明明一口应下,会帮王姬清君之侧,如今却摸不到人,也不知王姬日后要如何。

    佩余正在街上走着,看着过往的人,还有街边客人络绎不绝的商铺,她暗暗惊叹,不管看多少次,她都会觉得天上京是个伟大的城池,统领这一切,造就这一切的江尤,叫人心生钦佩。

    “喂喂,你们怎么还在这儿?医院建成,今日看病不要钱,你们还不去看看?”

    “无病无灾,作甚过去凑热闹?再是免费,我也不想看出毛病来。”

    “诶,你这人说话好生奇怪,医者若是给你瞧出毛病,那是你本来就有毛病,怎的到你嘴里,反倒像是医者害得?那你一辈子不入医院,不请医者,不看病不吃药,就是一辈子都没病了?”

    “我哪儿这么说了,我只是觉得,若是无病无灾,去那医院作甚?医者稀少,还是别耽误他人才是。”

    佩余听着身旁两人的争吵,有些好奇。

    她好奇的凑上前去问道:“两位大姐说的医院是什么啊?”

    正在斗嘴的两人同时看向佩余,其中一个体型消瘦的问道:“这位姑娘是外地人?是不是没买过天上京城报啊?”

    天上京城报,这东西佩余听旁人提起过,她也好奇看过,那是叠起来的一大张纸,上头分了几个部分,密密麻麻的全是孟国文字,佩余会说孟国话,但对孟国的文字并不熟悉,甚至无法认全,所以便没去买过。

    “我没法认全所有字。”佩余笑着摇头,说话时有些习以为常甚至骄傲的意味,她一个侍女,会说官话会写雅文,还会说多国语言,虽说认不清字,但在全员皆文盲的如今,已经极为少有了。

    在金林,她若是这样说,会引来一群人的赞叹,她说自己没有认全,而不是不认识,这就说明她是掌握了知识的人,是值得羡慕的。

    但在天上京,她此话一出,却引来了两道怜悯的目光。

    “为何不认识字?可是家里人不让你去扫盲学校上学?你回去同你家人说说,这扫盲学校不要钱,多认识些字,总是好的。”

    “对啊,你还小,学起来还轻松些,不像我们,每日里拼命学,也只能认清所有字,不会写。”

    两妇人的话,带给佩余的冲击力极大。

    那一瞬间,顶着她二人同情的目光,佩余脸上发热,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扫盲学校佩余是知道的,实际上在天上京待上几日,就能听到这个学校的大名。

    在他国商人的口中,佩余得知,原本的扫盲学校就是现在的藏书学院,它本是长公主尤看不惯治下子民大字不识一个,觉得这是极为粗鲁的体现,所以才建立的,后来藏书馆建成,便被搬到了藏书馆后头。

    再后来长公主尤治下的百姓越来越多,她索性在外头也设了几个扫盲学校,这些学校的老师均是藏书学院毕业或在读的学子,所教授的,则是天上京所有百姓。

    佩余还记得,那商人带着羡慕嫉妒的神情,说这是浪费钱财毫无意义的政策,说长公主尤是妇人之仁,问及他可让家中孩子去上学了,那商人立刻露出羞愧不肯开口的神情。

    “对了,你不是天上京的百姓吧?若是其他国家的,可能需要审查资格,需要在天上京买房子,有固定工作,定居超过一年后,才能入学。”

    胖些的妇人说话很直爽,她就是刚刚那个说不想去医院,怕查出毛病的人。

    佩余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和那两个妇人分开的,也不知道自己为何想去医院看看。

    她的心里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像是有一只小虫子在她心头来回窜动,又痒又疼。

    医院坐落在藏书学院附近,王姬住在北边的长公主府旁边,自打来了天上京,佩余去买吃的,也是去西边的菜市场小吃街,她还是第一次去到东边。

    东边是天上京百姓们居住的地方,江尤将医院设立在这里,而没有设立在官员府邸众多的北区,这让佩余很是吃惊。

    难道真如传言所说,长公主尤是个一心一意善待百姓,为百姓着想之人?

    佩余印象中的百姓住所,是肮脏不堪的,金林有许多百姓,他们分布在金林最贫穷的西侧城区,那里密密麻麻都是人,狭小的屋子看不见阳光,地面是污水侵染后无处落脚的黑,墙角外头还能闻到难闻的臭味。

    总而言之,大多数贫民的住所,是叫佩余无法忍受的存在,她虽是侍女,却由衷觉得自己比外头的百姓过的还好,这让她平日里都多了几分傲慢。

    但天上京的民居,和佩余所看到过的都不一样。

    其实从天上京百姓的精神面目,穿着打扮都能看出来,他们的居住条件一定很好,只是佩余没想到,会这么好。

    这里的街道铺着大块的砖,和小吃街以及官员府邸那边一样,中间的大道非常宽,上头画着白色的线,将大道分成了四条路,中间两条比两侧要宽上许多。

    小吃街那边也是这样的分布,步行者走两边,马车走中间,去时走左边,回来走右边,泾渭分明,不能互相干扰。

    路的两边还种着花草,冬日里也有梅花在开放,走上一段路还能看到放在街边形状奇怪的木制物品。

    佩余知道,那两个木制物品,一个叫做木头长椅,人走累了可以坐在上头休息,一个叫做垃圾桶,买东西后用来包装的纸可以扔在里头与竹筒,坏掉的物品,枯枝烂叶都可以扔到里头。

    路边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拿着扫把打扫路边,若是在金林,这个年纪的贫民多半在冬天是撑不过去的,而在天上见,他们却能穿着暖和的棉衣,每日扫地,便能得到一份足以养活自己的钱财。

    “扫完了没?扫完咱们去医院吧,昨日天上京城报上写着,年满四十者,均可免费看病,在医院拿药还能便宜。”

    佩余走过扫地的老人,就听到他们在聊天。

    “长公主真是太好了,自打长公主建了天上京后,这日子,是越过越好啦。而且长公主还没有忘记咱们这些没用的老家伙,这样好的医院,免费给咱们治病。”

    一个白发老者说着话,眼底全是泪光,他经历过太多,早以为看淡这世间一切,即使面对死亡,他也能从容以对,却不知人年纪越大,越容易被简单的善意触碰心灵。

    佩余想走,却挪不动脚步。

    她还想听听,听听这天上京与金林,有多么大的差别。

    她想起了幼时教导她的婆婆,婆婆是个老宫女,她无父无母,一个孤儿,被婆婆悉心教导,若没有婆婆,佩余无法活下来,更不可能一路跟着王姬到天上京。

    她与婆婆相依为命,待她长大,定可以孝敬婆婆,叫婆婆过上好日子。可不到两年,宫里主事的人,就说婆婆年老体弱,不能再伺候人,将她逐出王宫,没过多久便得了病,死在破庙之中。

    可恨她那时太小,甚至连替婆婆收尸,都做不到。

    如果婆婆是在天上京生活,有医者能为她免费诊治,有一份能糊口的活儿做,婆婆,不会死的。

    “当初登基户口时,户籍部的大人非要咱们说清年岁,我记得有些人怕长公主嫌弃他们年纪大,不愿意要他们,将年纪报小了,这下可好,他们去医院要交钱才能看病了。”

    “你不知道吗?医院的医师有摸骨奇法,摸一摸你的骨头,就知道你多大了!若是户口上登记的年纪和实际年纪不符,拿上医师写的文书,盖上医院刻章,便能去户籍部更改年龄。”

    听了这些话,几人中年纪最长的那位沉吟半晌,摸着胡子吐出一句话:“长公主,真乃圣人矣。”

    作者有话要说: 有读者问我是不是裸更

    你们以为我会有存稿那么高大上的东西吗QAQ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源小王 2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源小王、爱你哦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帆布包 8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上古遗物

    这个医院, 看上去很是奇特。

    外墙是用红砖砌成,地上铺的是大块的砖,门户极大,楼层有三层高,占地也极大,分为东北南三栋楼, 上头的牌匾分别用大字写着“门诊部”“急诊部”与“住院部”。

    佩余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 门口几个站着的兵士同她说,如果是去看病, 就到门诊部的楼, 若是身上有急病,等不得,便去急诊部。

    佩余当然是去门诊部。

    她发现,这三栋楼里,最大的便是门诊部, 门诊部还有两个门, 东边一个西边一个, 络绎不绝的百姓从东门进去, 多数是从西门出来。

    东门进去后,是一个十分大的大厅, 大厅中央放着一排排长椅, 有百姓正手上捏着一张纸,坐在上头,不知这大厅是用了什么方法, 冬日里十分温暖,在外头觉得有些冷的佩余,进来后热了一头的汗。

    正对着门的是一个小房子,小房子上有三个窗口,里头坐着人,百姓们在窗口前排队,然后从窗口里的人手里接过一张纸,随后坐到一旁的长椅上。

    佩余看到,长椅旁站着三个人,过一段时间,那三个人就会带着长椅上的人上楼去了。

    “请出示你的身份木牌。”

    佩余排了半天队,终于到她了,窗口里坐着的女子温柔的对她伸手,管她要身份木牌。

    身份木牌,是天上京的百姓才有的东西,上了户籍的百姓会从户籍部领一个身份木牌回来,这事儿佩余是知道的。

    关键是,她不是天上京的百姓。

    “我,我没有木牌。”佩余不知为何,在说出这句话时,低下了头,她感觉非常不好意思。

    “是外地人吗?没关系,你到那边的导诊台要张资料卡,填写一下,然后过来将资料卡给我就可以了,不用再排队。”坐在里头的女子态度非常温和有礼,像是永远不会生气,她温柔的态度,抚平了佩余心里的自卑。

    佩余感激的笑笑,小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谢谢你。”

    “不必谢,这是我们身为护士应该做的,我姓孟,你可以叫我孟护士。”

    护士?佩余点点头,真心实意的回了一句,“谢谢你,孟护士。”

    孟,说明这个人曾经是孟国人,她以前无姓,代表她出身贫民。但观她行事气度,佩余觉得,一点儿都不像个普通的贫民百姓。

    当然,也不像个世家女,她没有王姬身上独有的矜傲之感。

    持笔在柔软的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看着白纸上并不好看的孟国字,佩余倍感百味杂陈,这些利国利民的东西,是金林那些只图自己享乐的人,一辈子都不愿意去想去做的。

    而在天上京,这一切都将变为常事。

    “科技、中小学、社区医院,修了路,还有公园,天上京那么大,许多地方想要去只能靠走路,倒是不需要建设体育场所。不行,还是要建的,把蹴鞠弄出来,再弄点儿别的体育运动,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勾栏瓦舍的游乐场所也要建好,艳楼欢场要制定新的规矩,做好卫生检查。恩,基础建设好像差不多了。”江尤拿着毛笔在纸上勾勾画画,发现她曾经定下的基础建设,现在基本上全完成了。

    只是交通方面,还是有问题的。

    马车疾驰,最高速度是一个时辰40公里左右,天上京占地面积足足有一百平方公里,在后世,这个面积可以说是很小了,但在这个时代,因为交通和人力的制约,一百平方公里的城池,已经算得上很大的城了。

    当然,这个数据是江尤在心里大致算的,反正在世人看来,天上京是个无比巨大的城市。

    一百平方公里,是算上了外城,如今天上京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是原来江尤制定的,要说面积,大概是二十平方公里左右,人徒步走一个时辰,就能从东边到西边,外城是后来扩建和垦荒出来的,如今也算上了。

    内城是繁华的天上京,外城种植着粮食、甜菜、棉花,养殖蚕与白蜡虫等,足以自给自足。

    以后天上京的人会越来越多,城池肯定还要扩建,只是一直无法解决交通的问题。

    马车再跑,路修得再平整,一个时辰也就跑那么远,现在马车从南到北全速跑,都需要半个时辰,等以后再扩建,从南到北可能就需要一个时辰或两个时辰。

    一天才十二个时辰,光在路上便要花费这么多时间,江尤想想都头疼。

    更别说,谁会没事儿直直的跑,像天上京内的马车,为了接人,按照规划出的路线,半个城都要绕上两三个时辰。

    更别说在这个时代,修路和修建城墙都是苦活,江尤做了杠杆滑轮组出来,修路修城墙依然很累,现在她都是叫那些犯人去修,而且修的时间都有定数,还供给足够的粮食,每日规定只能工作多长时间,剩余时间叫犯人们上思想教育课,防止他们想造反。

    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如今天下大乱,总有些外头来的流民暴民作奸犯科,但等以后天下太平了,江尤总不能叫自己的百姓好日子不过,去修路修城墙。

    一想到以后,江尤就恨不得能徒手造汽车、高铁、起吊机、挖掘机还有飞机……

    “长公主,蒋将军从孟国回来了,他求见长公主,言明在大黑山,挖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

    花容在江尤幻想拥有各种机的时候从外头走进来,一句话打破了江尤的白日梦,叫她回归了一堆文书没批完,还有事情没做完的现实。

    “你去请孔先生与原司长,待他们都到了,再叫将军一同进来面见。”

    “诺。”

    之前布下的局,可算能收网了。江尤想起崔医师说妫浔的病愈发严重,已经到了躺床上成日里哭的程度,她就觉得此事刻不容缓。

    堂堂一国王姬,得了抑郁症,前期没病发的时候,江尤也试过叫崔医师去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啥用都没有。

    想来也是,抑郁症还需要药物辅助治疗,这个时代,哪儿来的药物啊。

    孔直与原攸到的很快,官员府邸与政府机构都在南区,所以他们离长公主府并不远。

    他二人与蒋震一同入殿,躬身行礼道:“参见长公主!”

    “起,都坐吧。”

    看看左边身着绣有白虎纹饰衣服的原攸,右边身着绣有朱雀纹饰衣服的孔直,一身甲胄,卸了刀剑的蒋震一撩红袍,坐下了。早知道他就不那么着急过来,先把他的玄武官服穿上了。

    他抬头去看位于上首的江尤,少女嘴角噙笑,双目似有寒星闪烁,如玉般光洁的额头上画了一朵红梅,发簪的红梅坠子与玉簪相撞,发出细微的声音。

    原攸与孔直坐定后,安心的当个背景板,今日江尤叫他们前来,肯定是蒋震有事,只等着蒋震说话便是。

    果然,蒋震坐下后,屁股还没坐热,就起身行礼说道:“下官听闻有人在大黑山挖矿时,挖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上书‘天下将乱,祸起世家’八字上古铭文,因此事过于奇特,下官十分不安,所以下官快马赶回天上京,与长公主商议。”

    蒋震有模有样的说着台词,江尤满意的点点头,赞赏他愈发精湛的演技。

    “将军不必多虑,这是好事。韦哀王病逝,新王继位后,朝政被金林世家掌管。金林世家贪心不足,欺压百姓,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如此礼崩乐坏之景,正应了这碑上铭文,可见此乃天赐之物,为的是告诫世人。”

    江尤的台词也念得不错,至少将孔直和原攸忽悠了。

    “长公主所言极是,那碑文如今还在大黑山,可要拉回天上京?”

    江尤似是苦恼的沉吟片刻,看向孔直与原攸,“两位先生以为,此碑文该如何处置?”

    “天降奇石,乃是祥瑞,自当将其拉回天上京。”原攸没想那么多,他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东西不应该流落到外面去,而且上头写的字,有些蹊跷。

    古往今来,这些所谓的碑文神迹,有的是真的,有的是人造,为的是占据天下大义,为的是挑起纷争。

    而碑文上的内容,显然是剑指世家。原攸世家出身,此刻还是想着能挽回一二,他想要亲眼看看那碑文,究竟是真的上古遗物,还是人造的。

    孔直摸着自己的胡子,看了看原攸,说道:“碑文是在大黑山挖出来了,既是祥瑞,自当送到王宫去,献给孟王才是。长公主将其拉回天上京,落人口实。”

    原攸张张嘴,想要再说,又闭上了嘴。

    说到底,这世家日后如何,和他早已没了关系。

    “原司长说的有礼,孔先生说的亦有理,既如此,那便集两位先生所言吧,先将奇石拉入天上京,确定是上古遗物后,再送给王兄。下个月是元月,元月十五是王兄生辰,倒是将此物与王兄的生辰贺礼一同,送入国都。”

    听完江尤的话,原攸孔直与蒋震均是起身一拜,口中称诺。

    江尤满意的点点头,想到下个月是元月,心中有些恍惚。

    原来这一年,已经走到末尾了。

    作者有话要说: _(:з」∠)_改了一下之前写的数据,感谢小天使浪浪的建议,我发现我算错了数

    让我感到开心的是,并没有多少小天使发现这么尴尬的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没有存稿QAQ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茨木童子、离厌、yo哟哟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大汉威武 18瓶;颜凡 12瓶;星月儿 10瓶;暴躁老妹儿、繁锦 5瓶;咸鱼瘫jpt.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人口普查

    上霸临海, 天上京离海却很远。

    准确来说,清州才是临海的地方,上霸只有一小部分是临海的。古来就有一句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既然是临海,那肯定是以吃海鲜为主。

    清州九渔村, 清晨有人乘船出海, 这里头包括鱼娘的丈夫。

    鱼娘是个普通的女子,她不记得自己今年多大, 只知在第一次癸水来后, 她便与她的丈夫在一起了。

    九渔村的日子平淡而无趣,每天在日东升时乘船带着渔网出海,日头将落时回来,他们的主食是鱼,偶尔会走上一两天的路, 去远处的城镇用鱼换取粮食。

    鱼娘从没想过, 以后会怎么样。

    直到有一天, 他们的村子, 来了个外人。

    不,是两个外人。

    “这里竟然还有个小渔村, 那御水城的官竟然没骗咱们。”

    “既然有村子, 那便过去登记人口,记录在册,然后跟官府管修路的大人说一声, 叫那些罪犯把路修过来。”

    那两个外人站在鱼娘家旁边说着话,鱼娘一边晒着鱼干,一边有些疑惑,她不懂这些人在说什么。

    明明是在说魏国话,为何她听不懂呢?

    “天上京过几日要举行年庆,官府还多给了一份钱,叫冬日取暖费。奇怪了,以前过年国君行祭祀之礼,击鼓驱逐疫疠之鬼,从未听说要在此日举行庆典的。不过倒也无所谓,热闹热闹也好。可惜咱们不能回去看一眼啊。”

    “为长公主当差办事,也是为民谋利,一个月有三天休沐日,你还有甚不满意的?若真是不满意,便去魏国那边寻差事,保管你能天天在家呆着。”

    “可不行可不行,我可不敢出清州之地。”

    “既然不敢出清州,就不要老说魏国话了,在长公主的领地,还是要说孟国话的。”其中一人突然变了音调,说起了孟国的话。

    另一人同样变了语调应和道:“是是是,我只是习惯说魏国话,总会忘记嘛。”

    鱼娘能听懂些许孟国话,很多魏国人不知道,从他们这片海滩往北走,走上一天,便能到孟国的渔村了,那边的渔村边上有耕地,可以种植粮食,他们经常偷偷在城里换了魏国的布,到那渔村去换粮食。

    鱼在魏国的御水城换成布,再用布到孟国的渔村换成粮食,可以多换小半袋子粮食呢。

    “那里有个人,咱们去问问这村子的事,然后登记一下户口吧。”

    “行,我过去,我长得好看。”

    两个年轻人性子还有些跳脱,虽然已是官服加身,却还能说笑一二,鱼娘没觉得哪个更好看,在她看来,这两人都是不曾见过的好相貌。

    像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公子。

    “大姐,在下蔺焕,字明,是清州户籍部的户使,此乃我族兄蔺夏,字彩,我们想向你打听些事。”

    “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鱼娘面对翩翩有礼的公子,对上对方的眼睛,突然脸涨得通红,连连摇头后,转身进屋关上门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