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其他 > 《重生后太子妃咸鱼了章节列表在线阅读》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9章 省亲(二合一)第1/4页

第29章 省亲(二合一)第1/4页

写离声 2021-10-12
    太子受了太子妃的激励, 这几日越发变本加厉地勤勉起来。

    这次山东大旱, 京都粮廪捉襟见肘,和籴只能解燃眉之急, 却不是长久之计,幸而去岁风调雨顺, 还支应得过来,天灾发生在此时, 却是与他示警,江南至京都的漕运该好好整顿一番。

    他前日着工部和户部商议献策, 至今也没有可行的方案。

    此外还有遣使与吐蕃议和的事宜;江南盗铸钱币、□□恶滥的问题。

    由此又想到,钱荒愈演愈烈, 钱贵物贱, 百姓纳税以钱计,这样一来,实际缴纳的粮帛比应天年间高出一倍不止, 可更改税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

    对了, 差点忘了他还有个不省心的阿耶, 吵着闹着要建避暑行宫, 不知怎的突然又要派遣花鸟使去各地采选美人充实后宫。

    尉迟越捏了捏眉心,少不得还得亲自去一趟华清宫,当面劝谏一二。

    正盘算着, 有内侍捧了一摞书卷进来:“启禀殿下, 这是昨日收到的行卷。”

    是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进士明经科举的时候。

    本朝科举试卷不糊名, 公侯高官可向主试官举荐,往往还未下科场,状元便已定下。

    各地的举子一入夏便陆陆续续入京,将自己的得意诗文制成卷轴,上京都各路达官贵人门前投献,以便得到贵人赏识,一朝平步青云。

    径直上东宫门前行卷的虽然不多,可太子总揽朝政,自然有人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门路将文卷塞到他眼前。

    平日他再忙也要抽空看上几眼,不过最近实是分身乏术。

    正要命黄门暂且收起来,忽然想起前日听来遇喜提过一嘴,承恩殿的黄门这几日似乎从市坊搜罗了一些往年的旧行卷,供太子妃闲暇时观览。

    他完全懂得,理账是极枯燥乏味的事,很需要调剂一二,这些举子为了引人瞩目,在行卷中花样百出,不但有诗赋,还有许多荒诞不经的传奇故事,堪可娱目娱心。

    他想了想,沈氏虽无出众才情,毕竟知书识礼,想来好坏还是能分清的,倒不如把这些卷子交予她阅览筛选一遍,将好的挑出来。

    他打定了主意便道:“将这些送到承恩殿去,让太子妃替孤筛选一遍。”

    内侍微露迟疑之色,尉迟越一哂:“无妨。”

    科举是国之大事,虽然只是替他审阅行卷,却也有瓜田李下之嫌。

    不过尉迟越向来不以为然,自己庸懦无能没有主见,才会格外敏感,成天担心后宫女子干政。

    他是由巾帼不让须眉的张皇后手把手教出来的,上辈子他对张后心存提防,说到底忌惮的还是张家手中的北门禁军。

    对嫡母本人,他既敬且佩,张皇后出身将门,于军国事上多有见解。便是监国多年,边事防务上他还是习惯与嫡母商讨,有时得她点拨一二,真有醍醐灌顶之感。

    上辈子死时,他也是深憾嫡母已不在世,若有她掌舵,定然可保社稷平安、万民无虞。

    沈氏的才干打理后宫算得游刃有余,可前朝之事却不能放心托付于她。

    太子殿下宵衣旰食,忙得焦头烂额,太子妃也是废寝忘食,忙得不亦乐乎。

    前日搜罗来的传奇集子都叫她看了个遍。

    好在又到一年进士明经科举之时,每日有许多新的行卷被达官贵人的门房、奴婢卖到书肆。

    隔几日她便遣个识文墨的黄门前去搜罗一番,每次都能有所斩获。

    不过她也不是镇日不务正业,百忙之中抽空看了看尉迟越的家底,田产不少,仓廪却空了一大半,她不用看帐簿,便知太子又拿私产去补贴国用了。

    饶是她与尉迟越两看相厌,她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难得的贤明君主。

    这一日,她囤积的书卷又将告罄,正要叫黄门再去一趟市坊,便有两名长寿院的内侍,各抱了一大摞书卷来。

    得知是尉迟越的吩咐,她不由诧异,举贤任能事关国祚,后宫干政不是最犯忌讳的事么?难不成因为沈家不行,所以没了这重顾虑?

    她不明白尉迟越此举何意,但既然太子有令,那她也只好奉命行事,横竖还省下一笔买卷子的钱。

    待那两个传话的内侍一走,她便饶有兴味地看起来。

    连看了几个卷子,水平参差不齐,她一边看,一边将卷子分作上、中、下三摞,以青笔勾出佳句,略作点评,一晌午便判了五六卷。

    用过午膳,她小憩了一会儿,起来用了点茶汤和菓子,回到案前,又抽出一卷,刚一展开,差点没叫菓子噎了个半死。

    卷头上赫然写着“河阳宁彦昭”,正是宁十一郎的郡望和名讳。

    沈宜秋连忙喝了一口枣茶,把梗在喉咙口的面食压下去。

    她捧着茶杯,指尖敲敲杯壁,莫非尉迟越是在试探她?

    可根据她对尉迟越的了解,他不像是这么无聊又小肚鸡肠的人啊。

    沈宜秋蹙着眉冥思苦想一番,忽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尉迟越此时才十八岁,勉强算个少年人,心性与前世那秉政多年的深沉帝王,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血气方刚的年纪,知道自己明媒正娶的太子妃曾经与人议过亲,心有芥蒂倒也情有可原。

    不过此事倒是叫人为难。

    她低下头,看着秀雅而不失遒劲的字迹,不禁犯难起来。

    宁十一上辈子便是进士科榜首,文采自不必言,起首便是一篇大赋,真是字字珠玑、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她都忍不住想用青笔将全篇都勾出来。后面的几首律诗、绝句、乐府,也都是可圈可点。

    要她违心地判个中下,实是做不出来,但判了上等,不知太子会如何。

    她倒不介意得罪尉迟越,但万一因此连累宁十一仕途坎坷,却是她的罪过。

    她虽觉尉迟越公私分明,但此事关乎尊严,便有些拿不准了。

    沈宜秋盘算了片刻,决定来个拖字诀,先按兵不动拖上几日,待摸清楚太子的意图再作计较。

    当天傍晚,尉迟越从大堆的奏疏中抬起头,忽然想起自己连日来忙于朝政,已有四五日不曾去陪太子妃用晚膳,不禁心生惭愧,打定了主意这一世要对她好一些,可一忙起来仍旧顾首不顾尾。

    想到此处,他放下手头的奏书,对内侍道:“去承恩殿。”

    沈宜秋料想尉迟越用行卷试探她,不出两日定然要来看她反应,便将判好的卷子放在案头,其余的叫宫人收起来,却把账簿摊得到处都是,以备尉迟越突然驾到。

    果然,当日黄昏他便急不可耐地来了。

    沈宜秋定了定神,将太子迎入殿内,一边命人传膳,一边叫宫人奉茶。

    她一边若无其事地喝茶,一边从杯沿上悄悄打量太子的神色,只见他一脸疲惫,眼下有淡淡青影,可见这几日政务繁重。

    百忙之中还要抽空前来,看来对此事颇为在意。

    太子饮了两口茶,环顾四周,只见四处都是摊开的账簿,心中不禁一暖,顿觉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在他为了朝政夜以继日的时候,太子妃也在孜孜不倦,常言道夫妇同心,其利断金,真是诚不我欺。

    他不由温声道:“太子妃这几日还在忙着理帐么?身体为重,不必一蹴而就。”

    顿了顿又道:“今日我叫人拿来的行卷,你看完了么?”

    沈宜秋心道果然,这就迫不及待地追问起来了,好在她早有准备,理直气壮道:“判了六卷,内宫事务还未理清头绪,余下的只能留待日后慢慢看来。”

    尉迟越见晚膳还未送来,闲着也是闲着,便道:“你判完的与我瞧瞧。”

    沈宜秋便遣宫人去取。

    片刻后取了来,卷轴上已挂好了不同颜色的木签,朱色的是上等,绿色的是中等,白色的则是下等。

    尉迟越依次展开看了几眼,只见判定公允,点评一阵见血,切中要害,不禁大为惊讶。

    他料想太子妃可以胜任,却不想她做得如此出色,上辈子他总以为沈氏寡言又木讷,竟从未发觉她有此等内秀之才。仔细想来,他们上一世虽为夫妻,却是相敬如宾,连一次促膝长谈都不曾有过,自己对她又有多少了解呢。

    他忍不住赞叹:“太子妃心中有丘壑。”心里打定了主意,日后再收到行卷,便让内侍直接送到承恩殿来,她眼光独到,此事可以放心交予她。

    沈宜秋被他夸得莫名其妙,只得道:“殿下谬赞。”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