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8章 新龙凯旋560

第258章 新龙凯旋560

初吻江湖 2021-10-15

  现在么,好多了。

  胜利了,十四爷就要给京中报捷,他这捷报来的很快。

  因为康熙没在京中,他又北巡去了,北边儿气候好啊,他在草原上北巡,去热河行宫避暑,自然,这朝中的重心就在热河行宫,这就方便了很多人,犹如“老猫不在家”一样,一群耗子就闹翻了天。

  京中的八爷虽然不上朝,监国的又是雍亲王,可是架不住八贝勒的心大啊!

  所以他一计不成,又生了一计,那就是派人弹劾十四爷,不团结!

  为什么?因为自从捷报频传,都是火器营如何如何,西北军还能捞个汤喝,蒙古八旗干瞪眼儿啊。

  虽然一起出征,可是十四爷他们将蒙古八旗当辅兵使也不是个事儿。

  打仗是烧钱的活儿,同时也是挣钱的活儿,青海这边的蒙古八旗本来就只有三大分支而已,人口还可以,不过因为地理位置特殊的关系,朝廷对那里的监管不是很得力,不然的话,他们也不会对着十四这个恂亲王都敢阳奉阴违,更是明目张胆的送礼送女人了。

  但是十四爷这样气势如虹下去,还有八爷什么事儿啊?

  所以八爷的手下人去联系了一下前线的蒙古八旗,虽然人还没回来,但是蒙古八旗的态度却随着消息传了回来。

  他们很不满意,恂亲王吃独食儿,一直吃独食儿,看看年羹尧那火器营的军功,再看看他们的……简直没眼看。

  知道那边的情况之后,八爷这边就动手了,十几名御史,联名弹劾恂亲王和年羹尧。

  因为至今为止,捷报上的确是没有蒙古八旗什么事儿。

  这很不注意团结啊,蒙古八旗没有军功人家去干什么?

  结果这边刚讲奏折送到御前,又有大臣站出来,也说了此事,康熙什么人啊?能不知道这是有人在里应外合,非得让十四有点什么不可。

  “京中雍亲王在干什么?”康熙问身边的顾超。

  “就是白天去宫中办理差事,晚上回到雍亲王府,按部就班。”顾超道:“雍亲王妃带着全家女眷去了城外的庄子上避暑了。”

  “他没看折子?”康熙不太高兴了,这怎么又不关心弟弟了。

  “主子,这是京中大臣发给您的折子,四爷……恐怕不会僭越。”顾超低头道:“这是直接封了折子送来的。”

  康熙别看离京了,让人监国,可是折子还是要都送到他面前来的,尤其是一些大员们的折子,连监国的都不能看。

  四爷这一点执行得很好,就算奏折再有诱惑力,他也不看一眼。

  前太子监国的时候,会看折子,然后写陈条夹在折子里给康熙。

  四爷不,他连陈条都不写,封都不打开,只是多加一层封条,送到康熙的面前。

  “哼!”康熙生气了,给写了回条,甚至口气很严厉。

  结果第二天,大臣们依然喋喋不休,尤其他们还是在塞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在这里也很委屈,好几个蒙古王公也找康熙诉委屈,说恂亲王不讲情面,不给他们蒙古人表现勇武的机会云云。

  康熙这就阴谋论了。

  御史言官与高官,内外交通不说,还联合了蒙古人。

  大清是跟蒙古世代友好,可也防着蒙古人,这些蒙古人还流传着元朝时期,铁木真大汗的事迹。

  当年蒙古人打了多大的土地啊?

  放养牧马二年都不带重复地方的!

  蒙古人也是享受过万里河山的民族,而且并不比满族人差多少。

  看看大清后宫,如今有几个蒙妃?当年顺治帝后宫全都是蒙妃,结果一个皇子都没生下来。

  如今后宫有蒙古女人却没有高位的,可皇太后是蒙古人。

  真是不知道死活,但是康熙表面上却不这么说:“恂亲王这是实验一下火器的威力,你们也知道,大清的火器局刚成立,那个,需要实验数据,西北的那场仗小的很,要真打起来,一年就解决了。”

  同时,康熙开始大方的接见蒙古的王公贵族,甚至还给十八皇子,定了一位蒙古亲王家的嫡长女为福晋。

  虽然十八阿哥才十四岁,可是长得好,又受宠,这些年,康熙北巡都会带着十八阿哥。

  十八阿哥也知道,他十四哥哥在那边需要蒙古人的帮助,最起码,不能让蒙古人给拉后腿。

  所以十八阿哥就主动去看那位指给他做嫡福晋的蒙古贵女,发现那女孩子性格活泼,弓马娴熟,很是喜欢,去了几次,还跟着一起打猎,虽然年纪小,但是颇有一种青梅竹马的意思,为此,那蒙古贵女斯琴格日乐,还带着他去见了她的阿玛。

  是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乌尔图亲王。

  厄鲁特蒙古是清代时期对西部蒙古的称唿,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厄鲁特是清朝时期的卫拉特,二者是大小概念的关系。

  元代称之为斡亦剌,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厄鲁特、漠西蒙古等,有时也称四卫拉特。

  史上蒙古族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

  厄鲁特蒙古主要是五大部。

  土尔扈特部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大清初年的时候,其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留下的四大部(四卫拉特):杜尔伯特部牧于额尔齐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硕特部以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为中心,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至巴尔喀什湖,南至乌鲁木齐、天山,西至吹河流域的广阔地区(后来一部分随固始汗去青藏高原发展,就是十四爷现在对阵和蒙古八旗的由来);准噶尔部(即绰罗斯部)位于和硕特部之东,以和布克沙里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左岸,东至阿尔泰,南至准噶尔盆地;辉特部牧于裕勒都斯河流域。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