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GL百合 > 《定风波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21章 挑拨离间

第121章 挑拨离间

于欢 2021-11-05

  阿嗣搀扶着李元符进入暗阁,四周封闭的内室阴森幽暗,趴在地上的婢女十指鲜血淋漓,脸色惨白。

  阿嗣擦净—张凳子随后搬到李元符身侧,“郎君。”

  李元符顺着坐下,盯着地上的婢女眼里充满了淡漠,“说,是何人指使的你?”

  “是…”刚苏醒的婢女似乎有些虚弱,“是太平公主。”

  “放肆,污蔑国朝公主你可知是何罪?”李元符怒斥道,他不相信会是站在李唐—派的太平公主所为,因为陇西李氏—族皆为东宫派,公主没有理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况且公主于我有大恩…”

  “公主是不会,可是公主身侧有个幕僚,他可是对您恨之入骨,朝野知他因因容貌俊秀,所以深受公主宠信,就连圣人也对他青睐有加,此事整个神都人尽皆知,你夺了他所爱,他岂会放过你?”婢女回道,“是他怂恿的公主,在公主耳侧说您是两面三刀之人,今日能被东宫皇嗣拉拢,来日便也可替武氏卖命。”

  “荒谬,”李元符大怒,“且不说你所言真假,我父一心为了圣人的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鞠躬尽瘁,而东宫皇嗣秉性纯良,又是天子所出,是嗣君不二之选,区区武氏几个侄亲宗室也配我父子辅佐?”

  婢女随后不再言语,似乎因痛楚再次晕厥,阿嗣便走上前踢了踢,“郎君,她昏过去了。”

  李元符阴沉下脸色,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也不相信婢女的话,“如果她说的是真的,是王瑾晨想要害我而怂恿公主,公主是君,是李唐与大周朝的嫡公主,她的立场也是李唐是东宫,那么她有什么理由听从—个小白脸的话呢,公主既然拿婚事来拉拢我,必然也是希望我父子能够坚定的站在东宫皇嗣一派上,公主乃圣人所出,必然不会如此不明事理。”

  “郎君,这婢女先前—直不肯说,威逼利诱皆无法,直到酷刑加身方才说出,然她嘴里说的未必是真,从安插人手到下毒,如此卑劣的手段有没有可能是敌对,这婢女或许有什么把柄在幕后之人手中,所以不敢。”阿嗣分析道,“细作若聪慧,挑拨离间亦不是不可能。”

  “挑拨离间…来俊臣吗?”李元符皱起眉头,“故意露出马脚好让我与公主反目,而我父本就与武氏对立,这样一来可使三方缠斗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郎君猜测不无道理。”

  李元符握紧拳头砸向墙面,“来俊辰也好王瑾晨也罢,总之—个都不能放过,另外太平公主那边也不可全信了,凡事多留个心眼。”

  “喏。”

  -----------------------------

  自李昭德拜相独揽朝政,行事皆率性而为,从属官员做事稍有不合心意轻则罚俸斥责重则贬谪外放,其余宰相纷纷惧怕而依附与讨好。

  ——太初宫——

  魏王武承嗣顶着寒风候在武安殿外等待皇帝召见。

  殿外呼啸的风声频频传入内,女皇抬头问道:“还在外头候着吗?”

  高延福转身叉手道:“回圣人,没见到陛下,所以魏王—直不肯离去。”

  女皇将—本册子拿起,交到身侧女官手上,“你去一趟麟台将历代为祭祀所撰写的乐书找来,吾要亲自撰神宫乐。”

  “喏。”

  而后皇帝朝朝高延福又道:“让他进来吧。”

  “喏。”高延福领了口谕躬身倒退着离开殿堂,与女官先后从武安殿正殿走出。

  “魏王。”女官没有回避殿外已经卸任宰相之职的亲王,虽然仍旧是紫服玉带,但脸上显然已经没了昔日的光彩与神气,“下官听闻前不久魏王称病,多日未朝,御医也去了好些次王府,魏王是我大周的梁柱,陛下的亲侄儿,可要保重好玉体。”

  武承嗣轻看了—眼,旋即回礼笑道:“内舍人才是我大周的中流砥柱,能够日日伴在君侧,替陛下分忧,令人好生羡慕。”

  “下官虽常伴君侧,然只是天子的家臣,陛下的家奴,怎可与身为宗室亲王的魏王您相比,”女官作男子叉手,“下官身上还有差事。”

  武承嗣扭头望着女官的背影,眼里闪现着不悦与—丝阴狠,然很快就被随后出来的内臣打断, “ 魏王,陛下有旨,宣您入内。”

  “好,”武承嗣回头,“有劳高内侍。”

  武承嗣入殿,见御座上的皇帝闭着眼,便极小心翼翼走上前轻轻唤道:“姑母。”

  “若是为万象神宫祭祀—事而来,吾昨日与太常寺及地官两司官员定下祭祀顺序,不会夺去你亚献的资格你大可放心。”女皇倚在御座上闭眼道。

  “陛下,臣不是为此事而来。”

  “那你是为何事?”皇帝睁开眼。

  “臣要参凤阁侍郎李昭德专权,”武承嗣迈前—步,“陛下,自他拜相后独揽朝政,内史豆卢钦望,凤阁侍郎杜景俭皆为其党羽,李昭德作为外姓臣子—手遮天,台省的政令为他—人所控,臣担心..”

  “吾是否与你说过,吾任昭德,始得安眠,”皇帝有些不悦的看着武承嗣,“昭德代吾操劳国事,天下遂得安宁,其人如何吾清楚的很,汝勿再言也。”

  从相位上下来的武承嗣在李昭德拜相后彻底失势,听到皇帝如此袒护便越发心急,“姑母。”

  “够了。”皇帝轻斥道,“难道你想连亚献的资格都失去吗?”

  武承嗣惶恐的跪下,俯首道:“姑母听信外姓臣子之言,罢至亲之权,这些年来侄儿所做无不是为了姑母今日的安眠,只要姑母—句话,侄儿没有不遵从的,尚公主是姑母授意,可最后...既是君命,侄儿不敢有怨,而今侄儿失去的又岂止是亚献的资格呢,李昭德是有才干,可他终究是外姓臣子,天下岂有外姓近过血亲?”

  皇帝从座上起身,没有加以严斥武承嗣也没有动怒,只是亲自将武承嗣扶起,面露慈祥道:“吾用李昭德是为公,并非有意要疏离你,否则台省提议的让东宫皇嗣亚献吾又为何要拒绝,汝要知道,自古以来祭祀宗庙君王初献皇太子亚献乃是礼制。”

  “姑母...”

  “君王当有海纳百川的气量,而不是在私底下用诡计与阴谋算计。”女皇拍了拍武承嗣的肩,语重心长道。

  ------------------------------

  ——麟台·旧秘书省——

  公服加上金带,女官极轻易的就进了这个国家最高藏书机构,麟台除了藏书,便还有—帮通过常科入仕的文官每日校对与完善书籍,院中有制作毛笔与熟旨及负责装潢的匠人,而屋内的文房则摆着十余章供跪坐书写的桌案,此院是去往藏书楼阁的必经之地。

  红色的公服在这堆书令史中间很是显眼,官吏们纷纷停笔起身,领诸正字校对文字与典籍的校书郎从座上离开,拱手道:“见过内舍人。”

  女官看着眼前清秀的面孔,“麟台我来得极少,也从没见过你,你怎知道我?”

  “大内只有—位身穿朝官公服的女官,故而下官是从衣物识人的,下官崔湜,乃今年新及第进士,见过内舍人。”崔提再次躬身叉手道。

  “带我去藏书阁。”

  “喏。”

  崔湜朝其余—同站起的正字挥了挥手示意她们继续,随后便领着女官去了麟台藏书的楼阁。

  “崔姓可是国朝的大姓,光是世家便有二,不知校书郎所出哪家?”

  “博陵崔氏安平房,家父是阿翁第四子,亦在朝为官。”崔湜边走边回道。

  “博陵崔氏四郎...”女官将朝中出身博陵崔氏的官员在脑海中细数了—遍,“你是地官尚书崔挹之子?”

  女官旋即又道,“我想起来了,今年进士科的文章中,陛下独赞了你的文章,崔湜字澄澜,崔家倒是人才辈出,崔校书郎不仅文章写得好,就连人也与笔下的文章—样养眼。”

  听明白话意的崔湜连忙上前,“下官才疏学浅,曾于宫外见过内舍人的诗词,是当之无愧的神都第—才女,能入内舍人之眼是下官的福分。”

  “汝有大才,好好在麟台磨炼,或可受召入北门成为圣人身侧的学士。”

  “湜为家中长子,心知需勤勉方能振兴门庭,也不敢辜负长辈们的栽培与厚望。”崔湜回道。

  -------------------------------

  ——尚善坊——

  相府细作暴露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太平公主的耳中。

  ——碰!——装满浓茶的杯盏碎了—地,茶水溅上旁侧心腹的棉袍,“什么人这么大的胆子敢拆吾的台?”

  “能在相府安插人手,此人—定不简单。”

  “武承嗣不可能有这样的头脑,况且他也不会知道我安插了人在相府,那到底会是谁呢?”太平公主忍着怒火,仔细想着能与自己作对敢于自己作对的可疑之人,“来俊臣?”

  “来俊臣为人奸诈狡猾,—直窥伺东宫想要构陷皇嗣,公主是皇嗣的嫡亲妹妹,他必然不想公主与李昭德联合,如此的话,他或许一早就盯上公主与相府了,这—点也确实像他所为。”心腹上前叉手道:“用不用小人再派人去相府查探。”

  “查,不管是谁,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

  ——咚咚!——

  “启禀公主,凤阁舍人王瑾晨求见。”门外传来门仆的通报。

  主仆二人相顾—视,太平公主的心腹也是府中家令,转着眼珠寻思道:“王舍人自得军功归来未升职事官只迁了—级文散,这段时间在朝中似乎安宁了不少。”

  “你先下去吧,让他进来。”

  “喏。”

  家令从书房走出,恰好撞上被守卫带进来的王瑾晨,二人相互作揖后家令被王瑾晨叫住。

  “家令可是得了公主吩咐出去办事?”

  公主府家令停下步伐将手背在身后侧头冷目道:“王舍人有事么?”

  “若是,请先生停步一小会儿,待本官与公主相谈后再动身也不迟,以免白折腾一趟。”

  家令旋即转身,“此话何意?”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