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东宫好食记[美食]完结+番外免费无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8章 饺子(1) 补肾?68

第38章 饺子(1) 补肾?68

苗五 2021-11-07

  梁彦昭笑着抱拳告饶,“不敢不敢。”

  “这还差不多,”宁歆歆得意了,“尝尝这个鲅鱼饺子,可好吃了呢。”

  宁歆歆夹起一个鲅鱼水饺,入口不腥,口舌间全是鱼的鲜味,鱼肉分离又重组后是另一番奇特口感,较之前的组织纹理更密实了些,却不死不硬,由于里头掺了猪油和韭菜碎,一口咬下去鲜嫩爆汁,美味非常。

  这样的饺子,只适合空口吃,宁歆歆没舍得蘸她的豪华蘸料,担心会盖了鱼馅的鲜味。

  “唉,”宁歆歆感叹,“遇明,这还是盛郡王送来的呢,我之前吃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现在知道了他居心,平白生出来了些吃嗟来之食的感觉。我知道这样想不对,但就是忍不住。”

  她的“强说愁”落在梁彦昭眼里却又是另一种可爱,“无妨,若你不乐意吃,倒掉去、送出去或者赏给下人,都可以。”

  “可是,我虽然觉得膈应,却也觉得好吃......”

  “那我吩咐府上,不许再收盛郡王府的海货,你若乐意吃,便让东垚别业送来。”

  “那行,”宁歆歆又吃了个鲅鱼饺子,浑身上下舒服得不成样子,夫君家大业大,可真好啊。

  她又夹起个猪肉大葱的水饺放进豪华蘸料里,猪肉馅由肥瘦三七分的猪五花剁成,剁馅过程中血水会包在馅里,过了沸水煮后肥肉也会多少化成油脂,再加上点的明油,这饺子一口咬下去便是个又鲜又嫩,肥美多汁。

  唯一件不好的便是,虽说大葱也可解腻,却拦不住这些汁水几乎全是用油组成的,连吃一盘,少不得腻口。

  可蘸了料就不一样了,红红的蘸料裹着白胖的饺子入口,米醋化解油气,又酸又辣、又麻又鲜的料汁也能将人的胃口唤醒,你且吃着,如何吃都不会腻。

  梁彦昭瞧着宁歆歆面前艳红的料汁,十分想要一试,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

  看得宁歆歆实在不落忍,便用筷子蘸着红油,在他盘里的一个猪肉大葱水饺上写了个“一”,“只有这一口,再不能多吃。”

  一阵美妙的香辣味在舌尖崩出痛意,不过多久便化了无形,胃部没有任何不适,心里却惦念得紧。

  梁彦昭想要再吃一口,却也知无法动摇歆歆的决定,也不能怪她,谁让自己身子骨不争气呢?

  宁歆歆吃完自己盘中水饺,喝了口饺子汤,舒服地出了口长气,“好吃不过饺子啊。”忽又促狭地笑起来,“遇明,你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

  她歪着脑袋看梁彦昭,暗忖道:这般光风霁月的人物,是不是也知道后面那半句浑话呢?

  梁彦昭自是知道的,但那句实在太粗鄙了些,男人们之间说这个都不合礼数,何况是在歆歆面前,说出来实在太过轻浮,便摇头道:“不知。”

  宁歆歆信了实:想不到他还真的不知道。

  她也没有在梁彦昭面前口出狂言的底气,就马上在心里换了一句,双手托住下巴,眉飞色舞道:“后半句啊,是好看不过老子。”

  “你呀你,”梁彦昭失笑,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她脸颊,“是是是,你最好看了。”

  ——

  晚膳后突然起了风,俩人牵着小手没溜达几步便回了屋。

  夜色似墨,秋风正劲,扣得雕花楹窗呜呜作响。益安居正堂外间灯火通明,宁歆歆和梁彦昭分坐黄花梨罗汉床两侧,共用灯烛读书。

  看了没一会儿,宁歆歆就只穿着袜子跑到了梁彦昭那侧,装出一副柔弱不能自理的样子往人怀里钻:“遇明,风好大,好像人哭,我害怕。”

  梁彦昭换了个坐姿,将人揽进怀里拍了拍,而后眼睛便重新落到了书页上。

  好家伙,这就是“坐怀不乱”吗?

  我宁歆歆与《荣枯鉴》孰美?

  我美甚,《荣枯鉴》何能及我也。

  她决定先勾搭为敬:“遇明,你怎么天天看这本啊?”

  梁彦昭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荣枯鉴》,又看了看宁歆歆手头的《剪灯馀话》,问:“歆歆这几日不是也一直在看这本吗?”

  宁歆歆本来就是没话搭话,不成想又被人问了回来,只能闷闷道:“可是我这本好看呐。”

  她看了几眼梁彦昭那本,字都认识,凑一堆儿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荣或为君子,枯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

  看着看着,宁歆歆打了个哈欠,这是古代绕口令吗?什么难难易易的......

  “你看这个干什么呀?”宁歆歆问,手上小动作不停,可劲捣乱。

  梁彦昭捉住她手,单手将书本反扣于矮桌之上,而后双手抱住怀中人,低头解释:“最近在查一起贪腐案,不久该要审始作俑者,看看这书兴许有启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吗?”宁歆歆把后颈担在梁彦昭臂弯处,仰着头问,“可是为什么看这个有启发啊,我刚刚看了一段,什么心也命也,也没说怎么治理贪腐啊。”

  梁彦昭又拿起书,翻开在宁歆歆眼前,问她:“歆歆可是说的这段?”

  宁歆歆点头。

  “这段说的是,显贵之时或许可以成为君子,但人若落魄必定会成为小人。君子人数极少,小人却有许多,人多的那方不可战胜;名声好改事情却难改,人心好改命运却不好改,既然如此,人便应当担心自己是个君子,而别害怕自己会成为小人。”

  宁歆歆摇摇头,这实在太深奥了,翻译过来了还是听得迷迷糊糊的,隐约能感觉这些话跟主流价值观相悖,却好像又挺有道理。

  梁彦昭将宁歆歆托得高些,问:“还是不懂?”

  “有那么一丢丢不懂,就很少一点。”宁歆歆捏起大拇指和食指比划给他看,竭力证明自己还是很有慧根的。

  “这本书的作者叫冯道,历四朝、事十君,本人圆滑至极,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有的史官评价他不知廉耻、奸臣之尤,但也有不少人将他的理论奉为圭臬。我觉得里面的许多言论,该能体现贪腐案中人的心迹,便拿来读读。”

  这么神奇?

  宁歆歆放下自己的话本子,拿起那本《荣枯鉴》翻看,“你刚刚说,过两天便去审案了?”

  “大约就在这三两日里,”梁彦昭道,“主谋是南潞边境弋江郡的郡守,案发时险些逃了,费了好大力气才捉拿归案,囚车还在来阊都的路上。”

  这位郡守入仕多年,政绩平平,年届不惑才升郡守,右迁后自请去别人都不乐意去的穷郡,还因此高提了一级,三年郡守期满后又请留任,在朝中赢了好一片美名。

  梁彦昭在朝宴上见他,虽面颊凹陷一脸清苦之相,官袍下的中衣袖口也隐约见得着补丁。但他腹部隆起得诡异,眼下乌青,眸内满是血丝,全然是一副耽于酒色的模样。

  宴后梁彦昭便与建平帝商量着派密使前去查办,御史还未出阊都,便接到了游历至弋江的淑惠公主来信,言说弋江郡民不聊生,贫窘非常,望皇兄速速拨放银两。

  而彼时,赈灾银已拨了两次。

  查案御使换成了缉拿御使,马不停蹄地赶往弋江郡,还险些让他逃了,实在不知他拿银钱疏通关系到了哪一层。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局面:阊都内德高望重的人,不敢用,怕也收过那人好处,最后功亏一篑、重罪轻刑;资历尚浅的,不能用,这郡守为官多年、城府极深,怕压不住他。

  只能梁彦昭这个太子做主审,静待他入阊都。

  宁歆歆琢磨着他的话,突然笑出声,“那你之前说的,忙完便休沐几日陪我的话,还作不作数?”

  “自然作数,”梁彦昭低头,“我答应你的话都会作数。”

  不敢保证的诺,他不会许下。

  “啊,”宁歆歆闭上眼睛,双手合十,“神佛菩萨保佑,这案子快点结束吧,信女好想让夫君陪着出去玩哦。”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