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红楼]红楼之重生薛蟠娶了林黛玉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8章 殿试161

第88章 殿试161

燕子掌 2021-11-19

  此篇策论非常不好写。

  皇上将此题作为殿试的题目, 皇上刚刚掌握大权两年,加上上一世大庆和南疆确实打了一仗,这些都说明如今皇上励精图治,心中是有开疆扩土的雄心。皇上的心中是主战的。

  而上一世的结果是, 大庆败了。

  因此,这篇策论,无论写主战还是写主和,都讨不了好。

  此刻主战,合了皇上的心意,但是日后一但战败,难免会被皇上厌弃,甚至成为替罪羊,成为大臣攻讦的对象。而且,明知此战会败,他写主战,就好像是自己推着那些沙场的兵士送死一样。

  如果主和,自然不和皇上的心意。南疆战事还有两年才发生。而这两年,自己极有可能会被冷落。三年后,就会有一批新科进士。到时,自己这次会元的优势,就会消失殆尽。

  而且,他想借着新科进士的荣光,去向黛玉求亲。黛玉是清宁县主,她的亲事是需要皇后批准的。万一此时策论不和皇上的心意,皇上不许他娶黛玉怎么办?

  如果他的成绩中等,只是普通的二甲进士,自然不用考虑这么多。但是他是会元,极有可能是这一届的状元,他的策论,受到的关注度是最大的。

  因此,上述这些想法并非他的臆测,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薛蟠的冷汗都冒了出来。

  高处不胜寒,此刻他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

  因为他是会元,在大殿中,他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间。皇上就在他正前方的阶上御座之上,相当于他就坐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这让他时刻绷紧了神经,生怕自己有一点逾矩的地方。

  虽然保和殿大殿金碧辉煌,威严大气,贡院的号房又小又窄,条件艰苦,但是如今他宁愿去号房中考试。

  薛蟠告诉自己,一定要静下来。这世间,他鬼都做过,还害怕什么?

  几次深呼吸,薛蟠才渐渐平静下来,开始思考怎么写这篇策论。最后终于被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另辟蹊径。

  考题是海疆问题的处理方法,并不是南疆的战事。整个南边的海域都属于海疆,薛蟠干脆简单的分析了一下大庆朝和南疆国家的摩擦,并不明确的写自己是主战还是主和,将策论的重点放在南海上面。

  薛蟠先将大庆的情况分析了一遍。大庆朝如今主圣臣贤,国富民安,军队也兵强马壮,骁勇善战,将大庆的情况大大夸赞了一番。

  南疆地处大庆之难,与大庆接壤比较少,多处隔着海域,而由于大庆禁海,因此,大庆的水师实力并不是太强。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陆地迎接倭寇,并没有太多海战的经验。大庆朝的士兵,多是习惯马战,对于水战比较生疏。

  而南疆国家虽然小,但是由于近水,可全民皆兵。

  另外,还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瘴气。

  所谓瘴气,医书上有记载,多是动植物死去后腐烂生成的毒气。南疆之人在那种地方生活久了,自然有抵御的方法,而大庆的兵士到了南疆,水土不服,折损率会非常高。

  薛蟠将自己所知的南疆情况和沈先生之前普及的都一一列举下来。

  总体上来说,大庆朝国力是占优势的,但是在地利与人和上,大庆朝并不占优势。

  战争非一日之功,知己知彼放百战不殆。大庆虽然国力强盛,但是却要考虑好这些情况。等时机成熟,缓缓图之。

  薛蟠将南疆战争抛开,接着写道:

  如今大庆朝就学生所知,有暹罗国的茶叶、茜香国的纺织品、真真国的珊瑚、猫眼和祖母绿、波斯国的玩器、哦罗斯国的布料以及海西福朗斯牙的金星玻璃、还有数不清的舶来品,比如西洋自鸣钟,这些东西的质地并不比大庆朝的差。

  这充分说明,这个世界很大,海域的那头,并不是我们所以为的茹毛饮血的野蛮人,他们也发展出了他们的文明。而且海域对面的国家众多,有些国家的科技已经不再大庆朝之下。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已经乘坐着他们的船只,跨过了辽阔的海洋,来到了大庆朝!

  其他国家的人能通过茫茫海域,来到大庆。但是大庆却有禁海令,不许片帆入海。如此,岂不是将广袤的海域让给外邦?

  大庆朝有□□队和红衣大炮,但是工坊的枪炮也是时刻都在改良的。而且外邦人来到大庆,看到大庆的科技,自然会学习和模仿,但是大庆却对外邦所知甚少!焉知外族的枪炮水平,没有赶上甚至超过大庆的一天?

  到时大庆的枪炮不如对方,对方有船,随时能撬开大庆的国门,而大庆却无船,这才是真正的危机。

  薛蟠写完,冷汗都下来了。

  这番话,可谓是大逆不道,但是要他重新写过,他又不愿。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

  薛蟠将其润色了一下,将事情说的婉转了一点,然后誊抄了一遍,时间已经快到了。薛蟠一咬牙,交了上去。

  时间到,众贡士的卷子被收了起来。

  南疆战事,朝堂也讨论过许久,并没有辩出结果,皇上也一直都没有表态,没有想到这次成为这届殿试考题。

  这批阅卷官对南疆的问题知之甚详,也好奇在此届新科进士对南疆是如何看待的。

  几个阅卷官将众贡士的策论传看了一遍。

  主战的、主和的都有,几个阅卷官笑着摇头,文采斐然,内容空洞。这些策论如果放在早朝之上,只要说出口,就会被对方连续追问,直至抓住把柄。

  其中一个阅卷官看见一份策论,轻咦了一声,说道:“有点意思。”

  他看完后,在上面画了一个圈,递给主阅卷官礼部尚书,说道:“这份考卷倒是另一份思路,季大人看看。”

  季尚书接过,看完说道:“没有想到南疆的事情,竟然有人联系到海禁上。”说完,他也不知道这份卷子该如何判。

  说他跑题吧?皇上给的题目,确实是只提了海疆,并没有点名是战事。但是这些进士都是明眼人,这事本来就是心照不宣的。

  如果因此将这份策论罢黜,实在有些可惜。而且,这文采和结论,实在是深得他心。

  季尚书也是主和派的。他并不是不支持打仗,而是南疆之患,在他心中,不过是芥跻之癣。如今太上皇虽然放权了,但是忠顺亲王还在蛰伏着。而且北边的草原鞑子虽然这两年安稳了些,焉知大庆和南边打起来后,北边会不会来添乱,鞑子才是大庆朝的心腹大患。

  季尚书觉得,如今还是□□。南疆那边暂时退让一下,也没有什么。朝局稳定最重要。

  皇上初初掌权,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忍了太上皇,忍了忠顺,憋屈的厉害,面对小小南疆,弹丸之国的挑衅,才会不想忍了,想打一场。

  大庆的国力远超过南疆,但是大庆的兵士却多是旱鸭子。因为禁海的原因,大庆的水师不行。因此,这战胜负实在五五之间。

  季尚书考量了片刻,皇上雄才大略,因此,这份策论也算是搔到痒处。季尚书在上面画了个圈,放在前十那一沓策论中。

  等到阅卷完毕,书记官将名次一一写下。

  季尚书想着那个写海禁的贡士是谁,一看竟然是今科会元。

  季尚书抚须微笑,觉得正该如此。

  名次定下来后,季尚书将写着名次的卷宗和所有考卷呈交给皇上。

  皇上将名次看了看,先放到一边。

  他拿起第一份策论,皇上眼前一亮的同时,心中悚然一惊。

  禁海是从前朝就留下来的国策。

  前朝开国的时候,前朝开国皇帝占了江山,与其对抗的一路义军失利躲到了海上,做了海寇。再加上当时倭寇盛行,为了防止海寇与倭寇滋扰沿海地区,前朝出了海禁的政策。

  本朝延续了前朝的海禁政策,却比前朝宽松很多。

  因此,周边的国家除了朝贡,还有些商人带着他们国家的货物进了大庆朝。

  民间的私人贸易,朝廷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太追究。但是在政策上,还是禁海的。

  如今这份策论上说的,也有道理。

  皇上看着御书房墙角那座两米高的自鸣钟,这是佛郎机进贡过来的。同时进贡过来的,还有几个小点的自鸣钟和怀表。

  工部拿走了一个自鸣钟,让最精通机械制造的工匠拆开看了。最后虽然成功的组装了起来,工匠却说其中的几个零件,大庆暂时造不出来。

  当时皇上遗憾了一阵子,就将这放下了,并没有往其他方面去想。

  对于南疆,说实话,皇上并没有太看在眼里,不过是弹丸之国。也正是因此,他才越发不能容忍他们的挑衅。

  如今,从这策论的角度来看,这世界的疆域,远远比之前自己以为的要大的多,也丰饶的多。自己不应该妄自尊大,一直抱着大庆朝是□□上国的念头!这是危机,同时也是机遇。

  皇上让身边的公公去传自己的口谕,让理藩院将历年来大庆朝朝贡的国家和贡品,以及这些国家的所有信息整理一份交上来,然后才开始看其他的策论。

  看来看去,不过是一些老生常谈。

  皇上将薛蟠的策论点为状元,将其他的卷子稍微变动了一下顺序,就让礼部发榜了。

  如今,皇上一脑门的都是广阔的大海,和大海外面广阔的疆域。

  如果能在海外开辟一片大庆朝的疆域,那么,自己的文德武功,将不输秦皇汉武!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