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GL百合 > 《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02章 暗流涌(2)203

第102章 暗流涌(2)203

江明空 2021-12-03

  李多祚眼泪一下就出来了:是高宗天皇大帝。

  张柬之知道他已经成功了。或许李多祚早对侍奉女主有所不满,加之最近朝廷风云际会,他也不安,蠢蠢欲动起来。张柬之索性挑明话头:“如今高宗大帝的儿子,竟然被两个弄臣竖子迫害。将军该做什么,来报答大帝呢?”

  李多祚俯首道:唯张公所指。

  只要于国有利,我不敢顾及自己的身家性命。

  张柬之的第二步棋,是联络李唐皇室。政变必须由皇室的名义进行,否则就是犯上作乱。当时姚崇担任相王府长史,袁恕己则是相王府司马,与他都是过命的交情。他借着两人的关系,找到了相王李旦[R5] 。张柬之最需要的就是他。三年前,李旦掌管了北衙羽林禁军[R6] ,皇帝的亲身卫队。他们的会面很秘密,连太平都知之甚少。只知道此后,四名左右羽林将军,逐一换成张柬之一派的人,即敬晖、桓彦范、李湛和杨元琰。

  现在的羽林军中,只剩一名右羽林大将军,还不是他们的部下。那是个与李多祚势均力敌的位置,非拿下不可。但张柬之等人一系列动作,早已惊动了二张,再把右羽林大将军换了,恐怕会打草惊蛇。于是他想出一个天才的办法,让李多祚从左羽林大将军调任右羽林大将军,再将张氏兄弟的党羽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抚他们的心。左羽林军跟随李多祚多年,内里仍是李将军的人,空降的将领必然指挥不动。

  政变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而最后一步,就是告知太子李显。李显每日从玄武门进宫,给女皇请安。恰好敬晖、桓彦范刚调任了羽林将军,每日在玄武门守卫。他们截住太子,秘密协商谋划一番。毕竟二张与他是敌人,二张得势,他绝对没有好下场。事关自身利益,李显便允诺了。

  他们做这些的时候,太平是知情的。李旦并不很防备这个妹妹,所以她甚至参与得比太子本人还深。李旦把政变的一部分工作交给了她,他也知道妹妹时常出入宫闱,与母亲最为亲近。监控母亲的情绪和动向的任务,只有她能担当。其次,作为武家的媳妇,在这个紧要关头,武家人有没有什么小动作,也得她来注意。最后,他希望妹妹能借助在宫里的关系,安排一些宫女做内应。女皇卧病已久,除了二张,所有的消息来源只有身边的侍女,她们不配合,皇帝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宫变发生的时候,尽量切断这条消息来源,只要行军入宫,几乎能稳操胜券。

  太平一一答应下来。然而她总觉得,在最开始羽林将军调动的时候,母亲就预感到了什么。但她并没有阻止,也没有点破,只是静静看着,像是看一场精心准备的盛大演出。她要亲眼看着亲生的儿女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扳倒她的。甚至为此感到兴奋。

  [R1]作者不久前才知道的太平在宫里的内宅,之前没有做此设定,不便修改前文,在这里提一句。毕竟也没有说具体的居住时间,可以这么设定(凑不要脸)。

  按《城坊考》皇子公主居住在宫城西北角的隔城,太平的宅邸也在靠近皇城的尚善坊。此外,太平在洛阳宫城内还有内宅(“修书院,命妇院北,本太平公主内宅”),位于宣政殿西侧、武后所居迎仙宫东南,周围临近命妇院、中书省、史馆、尚食厨和内医局。明显是个办公区域。

  据《元河南志卷四》所记载,太平公主在神都洛阳太初宫有内宅,即“命妇院院北修书院本太平公主内宅”。

  想来命妇院和中书省都和婉儿有关呢~(已磕疯)

  [R2]太平: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

  [R3]长安年间出嫁,按照适婚年龄判断,觉得应该比较前一点,但是按照前边“洛城”的说法,只能是704年出嫁。当然,本人也有几次看见是“安乐、新都公主改嫁武家”的说法,初觉荒谬,毕竟安乐回洛阳时候还很小,不太可能是已嫁之身。而她回洛阳之后才牵扯到李武两家联姻,不太可能初嫁别家没多久,再改嫁武家。后来看见寇研先生《上官婉儿和她的大唐》所述,是神龙元年左右,中宗拉拢武三思时改嫁,觉得也合理。此处不深究了。

  [R4]出自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R5]这一点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个人认为李旦深入参与了神龙政变。这样不仅可以解释羽林军的人事变动问题,还可以解释被逼造反的李显为什么那么忌惮弟弟与妹妹。史书缺少记载,也许只是和李隆基的先天政变一样,胜利者书写的时候,不想背上不孝的骂名。

  [R6]本文在副CP线时曾经提到“千骑”这支军事力量,并简要说明其多来源于俘虏的官奴隶。在此,我想稍详细地介绍一下武周时期的中央军系统。中央军分为两支,北衙禁军与南衙卫兵。其中北衙禁军即羽林军,是皇帝的卫队,分为左右羽林军,统帅分别为左/右羽林大将军,各下辖左/右羽林将军两名。“千骑”隶属于羽林军,其前世为“百骑”。唐太宗时设立的左右屯营,屯营军士被称为“飞骑”。太宗从“飞骑”中选出了100名精锐,号为“百骑”,衣五色袍,乘六衣驳马,虎皮马鞍垫鞯。高宗时,将“百骑”归属羽林军。武周时期,百骑扩充人员,改羽林百骑为羽林千骑。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中宗因为千骑在重俊政变中临阵倒戈,救他一命,再次扩充人员,改千骑为万骑,逐渐从羽林军中分离出来。千骑这支力量,由于其精锐性和特殊性,在唐朝的宫变中一直发挥重大作用,唐隆政变,李隆基依靠的也是这支军队。南衙卫兵是保卫都城与中央政府的,由十六卫统率的部队轮番充任。十六卫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