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科幻穿越 >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章 抢救黄泛区第4/4页

第5章 抢救黄泛区第4/4页

三院老哥 2021-12-20
。甚有无故用刀刺死者

    坚甲利刃,长枪火器,丧失俱尽。今军士所持弓皆断背断弦,所持箭皆无羽无镞,刀皆缺钝,枪皆顽秃。

    甚有全无一物而借他人以应点者。又皆空头赤体,无一盔甲遮蔽闻风而逃,望阵而逃,惧战而逃。

    顷闻北关信息,各营逃者日以千百计。如逃止一二营或数十百人,臣犹可以重法绳之。今五六万人,人人要逃。虽有孙吴军令,亦难禁止。”

    相辅相成,有了前因,才有后果。所以熊廷弼、王在晋等人看不上辽兵。

    至于辽将,人家今天还在衙门里坐着喝茶,明天“甚至改换丽服,潜入属国,压取貂参”

    辽东在九边中待遇最好,拨银最多。然并卵。

    六七年前有这么件事辽东官儿们跟朝廷请求划拨养马费用时说有三万多匹马,等把钱拿到手,转头就上报说只有两万多匹马,马不够用,请再拨款买马。

    气的天启帝大骂,这军马怎么想多就多想少就少?这且不提。之前明明下拨了十三万两银子,你们非说只有十万两,可是那十万也只看到花了四万,剩下的又没影了。银子都哪去了?

    已经烂了。

    那种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大明嗝屁前。崇祯十六年,朱由检大帝实在忍不住了,遣人暗中查核拨给兵部的4万两军饷究竟有多少能发到辽兵手中。

    结果是,一文钱都没有。

    4万两银子从兵部开始,在下发过程中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镇守辽东两百年的祖大寿家族,拥有的财富能堆出一座金山。他家的田产宅院,他投降后奉送给建奴的金珠宝贝,让奴酋和高丽使者叹为观止。这些财富都是哪来的?

    摊上这种官,底层辽兵能有啥战斗力?老百姓能有好日子?有脸怪人家投鞑?

    再来看辽人的表兄弟山东人。

    崇祯上吊后,鲁人有两个选择,投大顺或者投南明。

    李自成在北京拷掠追赃,太狠了,鲁绅自然不愿投南明小朝廷乌烟瘴气,还被南人把持,他们也不愿投。

    犹豫中,正好满人入关了,鲁绅果断上表,“谨扫境土,以待天庥”。

    清廷入京后对原明官、顺官一概留任。

    有不愿投鞑的就跑南明了。

    比如陈名夏,投过顺,结果南明小朝廷视他为“从贼逆臣”,要捉拿归案。他干脆重返北京投靠清廷,一直做到大学士。

    南明弘光政权以从逆的罪名,追究南逃官绅曾经投降“闯贼”而大兴“顺案”,致使相当一部分官绅大失所望,再返回北京降清。

    南明小朝廷这时还想着“联虏平寇”呢,蠢到无以复加,坏到脑子流脓。

    当然,批评它从朴素的民族感情出发。要论无产阶级立场,大明早该死了。

    统治者的心态从来都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明清在这一点上出奇的一致。甚至历朝历代都是一个鸟样。

    “宁赠友邦,不与家奴”是古代砖制统治的不二灵丹,服之,虽不能长生不老,但可延年益寿。

    和亲、纳贡、岁币、抚赏等等,其实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盘剥治下小民,用所得伺候外敌。

    因为自己家的小民可以随便打杀,外敌可不太好对付。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唉,又扯多了。

    总之,南明小朝廷对入关的鞑子都这态度,何论一般士绅、百姓。

    再比如更有名的嘉定。

    “安抚周荃单骑至邑。邑中缙绅皆出避,百姓无主,因结彩于路,出城迎之,竞用黄纸书大清顺民四字揭于门。旋缄邑篆并册籍,上于郡。”

    嘉定老百姓一开始对投鞑也没啥意见。或者说不敢有意见?毕竟主心骨老爷们都跑了。

    等鞑子委派的知县孤身到任,明嘉定总兵把他吓跑了。然后“城内外百姓谓志葵恢复之师,悬彩执香,较迎周荃时十倍。”

    王师一到,嘉定人还是非常高兴的。

    之后,原高杰部下,高死后投清的李成栋来了,暂没攻城。后又反清,顺治六年出兵江西,战败死。

    “城外居民与贸易如平时,黠者或抚其背,相与嘲笑如旧识。”

    双方的关系一开始还挺和睦,其乐融融。

    接着清军下达剃发令。剃成什么样?

    辽东早期是部落制,而且混合的外人多,那时什么发型都有。后来才剃头结小辫,还多是两条,慢慢才统一成一条“金钱鼠尾”。其实大明各地也有契丹那种锅盖头以及鞑子的辫头,只不过都是小孩子的发型。长大后就束发了。

    “男子十六岁方留发,发长披在肩上,如今时妇女无异。亦梳三把头、泛心头,发少者用髴益之。甚有发团如冰盘大者,亦如今妇女梳妆一般,插簪带花,将披发掳扎起,即名曰直掳头。

    二十岁外方冠。更有老童生赶未冠之队者,号曰“老扒头”。三十岁外始戴帽”

    猪尾巴多难看,嘉定百姓不能接受屈辱。他们纷纷自发起来反抗,双方在城外开打!

    是百姓首先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官兵没动。

    老百姓这么强?是的!

    别说北人能打,咱大明南人绝不拉稀。

    话说闹倭寇时,朝廷应对不力,于是由官府主导将练兵之法印成小册子由县里组织逐层下发到乡里一级。比如扬州知府就编了和,下令措纸印发,家家一本。上至府城县郭,下至乡约保甲,都要人人通习,不识字的就由识字的负责讲解。

    经此一役后,间不论是文人还是乡民,个个知兵,人人能战。大明武德充沛哉!

    咱们干鞑子!

    李成栋猝不及防之下损失较大,可是人家怎么说也算正规军,嘉定乡兵怎么抗的住?很快就败了。

    李成栋恼怒之下又疯狂纵兵报复,及至攻破县城,他屠了一批后就离开了。

    接着以书画闻名的朱瑛带着五十人进城,又一次恢复了嘉定。接着,凡有剃发的,当场处死。

    “乡兵复聚,遇剃发者辄乱杀,因沿路烧劫,烟焰四路,远近闻风,护发益坚。”

    再没有人敢剃发。

    后面就是二屠、三屠。

    可怜百姓,留发要被大清杀,剃发又被大明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杀的太多了,导致隆武帝不得不下诏:“有发为顺民,无发为难民。”

    这才挽回点人心。

    所以说,人心向背很重要。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