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国色朝酣[重生]完结+番外完整版》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1章 流言 ·72

第41章 流言 ·72

玉照 2022-03-22

  等女儿成婚后, 女婿就道他要回乡告知父老已经娶亲了,特来禀告岳母,欲携新婚妻子回乡拜见公婆, 再来岳母膝下尽孝。做母亲的自然同意。

  哪知女儿女婿一去就是几年, 期间半点音讯也无。岳母先前也不以为意,只当路途艰难, 来不及写信, 后来足足过了一年,都不曾传来消息,这才心急如焚。托了人四处打听, 却也打听不到什么。

  岳母就此郁郁寡欢。就这般过了几年, 她惦念着女儿,一年比一年明显地老去了。

  这年某月某日,她娘家姊妹入京探亲,见妹妹老得不成样子了, 大吃一惊, 便邀她去某地小住几日, 远离燕京,看看山水, 也好休养一下身子。她答应之后,就随娘家阿姊去了南地某小城,抵达时恰逢本地大户人家嫁女,阿姊与这家大户亦有交情,就一同入席观礼。

  可她站在人群中,看到手执红绸满脸笑意的俊俏郎君时,当下就如遭了雷劈似的,立也立不稳。

  这人,分明就是五年前与她爱女成亲的那个男人!

  带了她女儿离京后,一去不回,她满心满眼看好的“好女婿”!

  这岳母就把这事同她姊妹说了,阿姊亦吃了一惊,随后悄悄打听了这大户新婿的姓名籍贯,却和先前的全然不同。姊妹俩均不奇怪,后面又打听到了消息,这家大户等新婚过后就要送女儿女婿上京考学,就议定悄悄跟在他们身后,看这露了马脚的男人有什么打算。

  等回到了燕京,没等秋闱开始,这家新妇就传来了孕信。

  岳母本就等不及了,一听她的“好女婿”新娶的娇妻怀了孕,又想到失踪的女儿,当下恨得咬牙切齿,就去寻了族老说清了状况,想要族老为她女儿出头,查清独女下落。

  可族老推脱出嫁女不算是他们一姓的人,且这人是不是她女婿还说不清,说什么都不肯为她去递状纸。而她姊妹,有心却无心,娘家亦只是小康之家,没权没势的,帮不上什么忙。

  她一恨这男人哄骗了她女儿,二恨族老撮合的一门“好亲”,三恨族里明知有异却不肯为她出头,当下就买了壶烈酒,一饮而尽后跑去敲了顺天府前的登闻鼓,忍过了滚钉板,向顺天府尹以血诉讼。

  顺天府尹奇于其志,就着人去绑了女婿入堂审讯,最后审出了结果来,一时惊掉全城人的下巴。

  这男子生来便善学话音,精通全国八省各地的方言,又仗着自己一副好皮相,假造路引给自己套了十余个假身份。他就专用这假身份,去高门大户那坑蒙拐骗,专骗好人家的女儿,费尽了甜言蜜语,骗来人家女儿的清白身子和一副妆奁。骗到手了,就尽情地糟蹋,待到嫁妆尽数花费完毕,他就闷死妻子,周边随便刨个坑葬了,又恢复个光身去骗下一家。

  燕京城中这户寡母的独女,已是他得手的第四家了。

  只是先前的几户人家,虽久不得女儿音讯,要么不当回事,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法去寻人踪迹。

  若不是岳母凑巧撞见了他正在骗下一家,又肯狠下心去敲那登闻鼓,只怕这男子还要继续翻下案去。

  顺天府尹因其所犯之事极为恶劣,判了他腰斩之刑,不等秋后算账,立处决。

  坊间传说行刑那日,岳母特意带了薄酒,做了女儿爱吃的菜,告慰女儿在天之灵,而后三尺白绫,自悬横梁了结了性命,引人唏嘘。

  这桩案子皇宫中亦有耳闻,听闻此任顺天府尹因办事得力,得了陛下赏识,得以右迁。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这桩公案自然随着燕京城的其他传闻流入了永泰侯府。

  江氏也是寡母带着孤女过活,一听案情当下就警惕起来了,加派了人手日常跟着敏心不说,此前被她打消过的念头在她心里重现了苗头。

  为此她连写了好几封信给蜀地的江华秋。

  三年里,他们兄妹之间随着“越溪春”的红火,来往更为频繁。

  待收到了江华秋的回信,江氏看过,就下定了决心。不管什么日子,就去见了太夫人和程夫人,说起了她的心事。

  江氏所想的,却是过继。

  永泰侯府子嗣支叶硕茂,嫡枝欣欣向荣,故而当初她带着女儿回京时,不管是太夫人还是永泰侯都不曾提起过继嗣一事。敏心虽是女儿,但在府中吃穿用度无一不精,和长房嫡女也没什么差别。

  江氏最起先动过继的念头,那是因为她与徐景行无子,亦无庶出子女,唯恐族老宗亲有异言,后来看太夫人和永泰侯都没说什么,她也怕过继个别人家的孩子欺负了她的敏心,这事就按下不提了。

  如今她又动过继的心思,正是因如今这愈传愈烈的案情。

  那案中做岳母的,为何要敲了登闻鼓、舍身滚了一遍钉板,才令顺天府尹接了状子?还不是因为膝下无子,族中无人肯帮扶。

  江氏自然是相信永泰侯和世子徐徽宏的人品,若是她们母女出事,身为永泰侯和徐家家主,他定然不会不管,可江氏还是想过继一个男孩儿来,养在膝下,她自己教养了,日日与敏心相伴,将来长大,会为这个姐妹出头。

  太夫人虽神色有异,但看江氏这幅坚定的样子,加上江家大舅爷亦写了信来支持江氏,也就长叹一口气,道:“好。既然你开口了,那便去吧。只是不知,你想过继哪家的孩子?”

  太夫人此话一出,室内诸人均脸色一动。

  时下燕京风气,若是过继子嗣,血缘是越亲越好。故而很多无子的夫妇,都会选择过继叔伯兄弟家的孩子。

  四房徐景行已是他那一脉的独子,没有嫡亲的兄弟,那永泰侯这一枝,便算是最亲近了。有如此风气,加上四房资产丰厚,连二夫人脸上都稍变了颜色。

  她暗自盘算了起来。长子自然是不可能过继出去的,但二老爷前些日子收用了书房服侍的婢女,已有两月不曾来月信了,约莫多半是有了身子,这个孩子若生下来是个男孩,过继去四房也不是不行……

  正思量着,却听闻江氏开口:“侄媳想着过继一个小孩儿来,年岁和敏儿相近,能玩到一起,也不会养不亲。所以想着,去老家找个幼童记在我名下。”

  二夫人面色一僵,程夫人却是松了一口气,长房幼子今年九岁,已经立住了,外头过继嗣子也多半会选这个年纪的孩子。现听江氏道想往老家去找,没有选她幼子,一颗心就稳稳地落下了。

  程夫人笑道:“四弟妹想的,很是不错。”

  太夫人亦点了头:“你既想往老家去过继,也不是不行,只是若要找和小七差不多年岁的孩童,只怕他们父母不愿送上京来。”

  江氏道:“侄媳去金陵老家那,也是一样的。”

  太夫人惊讶地扬眉,摇头道:“你一个弱女子自己去金陵,老婆子却是放不下心的。”

  江氏就有些不安起来。

  程夫人安慰她:“娘这是关心你,并不是不许你去。你先别急,就算定了要过继,也不好大节下的去吧?起码要等过完年。这边先给老家宅子的亲戚写一封信,让他们先帮你在族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孩子,等过了年,天气也没那么冷了,再启程出发也来得及。”

  江氏一边听一边点头:“大嫂说得对,是我心急了。”

  太夫人就道:“阿遥说得在理,先让老家的宽大老爷帮映秋看看,寻摸寻摸,怎么也先列个名单出来。不然到了地方,难不成要一家家的上门看吗。”

  “是。侄媳(儿媳)知道了。”

  既得了太夫人的首肯,江氏这边就开始准备起来了,第一桩事,就是和敏心谈心。

  三年过去,敏心个子抽条似的长大,已完全褪去幼时的婴儿肥,初显小小少女的轮廓了。

  哪知江氏才一开口,敏心就笑着捂上了她的嘴巴:“我知道娘亲要和我说什么。我愿意的。”

  江氏惊讶,迟疑地问:“敏儿,将来可能会有一个哥哥或是弟弟陪你一起上课玩耍,和在咱们家住下来,会叫我娘,你也愿意吗?”

  敏心认真道:“我知道娘亲想过继个小弟弟或者是哥哥,是为我好,娘亲已经想好了,我也想好了,我没有不愿意的。有个哥哥或者弟弟,我也有人一起玩呀。”

  江氏久久看着敏心,猛地把她抱紧了。

  建业二十四年的春节,是四房出孝后的第一个新年。

  除夕日去家祠进了香后,一家人就在寿安堂吃了团圆饭。饭时还接了宫中的御赐的菜肴,晚上永泰侯命人放了烟火,再给小辈下人发了压岁钱,这个年就热热闹闹地过完了。

  年后开春,各个衙门都正式开印了,江氏与程夫人正在瑞萱堂商议过继细节时,忽然见到永泰侯大步流星地走入,面色森然。

  程夫人纳罕:“侯爷?您不是上衙去了吗?”

  永泰侯肃着一张脸,摒退了左右,眼风扫过江氏,顿了一下,冷静道:“宫中有变——还请夫人速速更衣,随我入宫。”

  程夫人虽有疑惑,但还是依言起身。她朝江氏抱歉地笑了一下,江氏当下就明了地起身告辞了。

  离去时,江氏心中自然有疑问。

  只是没过多久,当日晚饭时,江氏就知道了永泰侯的冷肃,是为何了。

  宫城方向,传来了连续二十七声的钟声。

  大胤律例,唯有皇亲逝世,宫城四角的钟楼才会敲响。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