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4章 .保密(略修)261

第144章 .保密(略修)261

金谷飘香 2022-03-23

  按照国际惯例,外交邮包不接受任何检查,中途不得打开,不得扣押,否则就是违犯外交公约、侵犯.国家.主权。一些重要文件,都是通过这种方式送达的。但途中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间谍机构会想方设法偷取文件,窃取机密,甚至不惜谋害信使。尤其是米国特工人员,手段更是毒辣,防不胜防。

  对此,田小苗早有准备。

  在收集资料时,她做了备份。有的拍成照片、有的复制下来,存在不同的文件箱里,搁在不同的地方。这些资料零碎着,看不出什么来,重要的是做分析。为了保险起见,她和江黎明把资料捋了一遍,记在了脑子里。

  收拾停当,两位同事出发了。

  使馆派车送到机场,走外交通道登上飞机。直到飞机起飞后,方返回。

  在飞机上,一位同事把外交邮包挎在胸前,两手抱着。在飞机上的十多个小时,一刻都不能离开视线。吃饭不能离身,不敢打盹儿,靠喝茶提神儿。上厕所俩人一路,相互保护着,防止出现意外。当然,也起着监督作用。

  到了第二天下午,飞机抵达沪上。

  使馆这边接到电话,提着的心才落下来。

  第一批资料送回去了,并不代表任务结束。田小苗继续收集资料,江黎明也在不断补充。这是一个连续工作,直到有了结果。

  忙碌了几天,就到了“除夕”。

  使馆门口贴了春联,挂了两盏红灯笼。厨房里包了饺子,联欢了一下,就算过了年。跟港岛不同,这边冷冷清清的,没有一点节日气氛。

  田小苗已经习惯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私人时间很少。

  赶上招待会,若没有翻译任务,就在办公室呆着。

  那里摆着一台黑白电视机,能收看节目,获取信息。江黎明在一旁陪着,跟小苗一起做记录。他们很少开口说话,重要的事情要么打手势,要么写在纸上,随即销毁。

  这是为了防止窃听。整个楼栋不定期检查,可即便是这样,依然不安全。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窃听装置,藏在灯头、提包、衣物、打火机、扶手、夹缝、墙壁等地方,清理了一批,有一批。

  赶着内部开会,就下到地下室里。那里重新整理过,相对好一些。当然,需要外界知道的消息,就在会议室里,真真假假,混淆一下视听。

  为了安全起见,工作人员很少出门。

  能在使馆里解决的,就在使馆解决。曾经有一位同志,皮鞋坏了,拿去修理,结果,出现了泄密事件。一追查,发现那双皮鞋的鞋跟里藏有窃听器。还有外出看戏,剧院里有专门的衣帽间,大衣、礼帽都寄存在那里,回来时,就会带回来一些东西。定做衣服也是如此,纽扣、衣襟里都藏着东西,可谓花样繁多,防不胜防。

  当然,最好的保密办法,就是知道得人越少越好。

  田小苗和江黎明一个小组,使馆这边有张参赞直接领导。涉及到总参某部的,就直接发报,跟那边单线联系。

  *

  在忙忙碌碌中,日子过得很快。

  到了三月,田小苗迎来了二十四岁生日。

  本命年要做个防护,田小苗换上了大红色内衣,系上了红腰带,穿上了红袜子。这是梅英同志准备的,怕她忘了,硬是塞到了箱子里。

  “小苗,过年就换上,可不能忘了……”梅英同志千叮咛,万嘱咐的。

  田小苗虽然不信,可还是乖乖地换上了。

  红色很热烈,有一种明快的感觉,让人充满了活力。

  这是一种心理暗示,预示着平安。田小苗觉得很玄妙,说不清道不明的,可对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

  过了几天,回国述职的同事回来了。

  带了不少行李,都是国内托人捎来的,也是组织上核验过的。

  “田小苗,这是你的……”

  同事从提包里掏出了一个牛皮纸袋,封着口。

  田小苗回到房间,打开来。

  纸袋里是一沓子信件,有沪上来的家书,有冬子和梅子的,还有韩文溪、何有才的,都是寄到京城那个信箱的。邮戳上的日期,大部分是去年的,也有节前的。

  田小苗打开了第一封,是梅英同志写的。

  “小苗,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娘很想你,你爹也常常念叨着,盼着你早点回来……”

  看着信,田小苗眼里一热。

  爹娘可好?五一和三子有没有捣蛋?平日里紧张而又忙碌,顾不上想别的。可这一刻,内心一片柔软,只想跟家人在一起。

  看完了爹娘的,看五一和三子的,还有梅子等人的。

  她把冬子的信,留在了最后。

  “小苗,今天收到了孙姑姑寄来的包裹,里面是红坎肩、红袜子、红腰带。孙姑姑说,一定要换上,可部队上发了服装,都是统一的……”

  看到这里,田小苗咧咧嘴。

  这是去年冬子过生日,梅英同志准备的,不晓得藏在了哪里?部队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被人家看到是要受批评的。

  本命年是人生的一个节点,冬子一定会平安度过的。

  田小苗在心里默念了一下。

  她是个唯物主义者,偶尔也会唯心主义。

  信看了两遍,田小苗取过烟灰缸,擦着一根火柴,就着信件燃烧起来。这是组织纪律,不该留下的书面东西一定要烧掉。

  一封一封,化为灰烬。

  田小苗烧完了信件,端着烟灰缸冲到马桶里,不留一点痕迹。

  做完了这一切,田小苗倚着床头,发了一会儿呆。

  她放空了思想,让思念飞向了远方。

  像使馆里的其他同志那样,她身边没有任何照片,只能靠记忆。这是工作要求,任何表明身份的东西都留在了国内。

  任期两年,中途不能回去,也不方便写信。

  使馆里,除了大使和大使夫人,其他人员是不能携带家属的。不管是武官,还是参赞,家属都在国内。由于路途遥远,外加上节省开支,外派人员很少回国。除非有重大事宜,必须亲自跑一趟。

  *

  生日过后,田小苗投入到了工作中。

  她抓紧时间,收集资料。

  赶在“国庆节”前夕,送回了第二个邮包。第五办公室收到了相关资料,进行了汇总。当上面调取时,成套的资料立马递交了过去。

  这时候,运动告一段落。

  全国各省均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由工、农、兵组成。这么一来,原岗位上的一批干部下来了,没地方安置,又不能闲着,就下了基层。有去工厂蹲点的,有去街道的,还有去干校参加劳动的。随着“五七干校”经验的推广,上面要求机关单位转变工作作风,不论大小干部,都要参加劳动,提高思想认识。

  通知一下达,田大旺是第一批报名的。

  他跟孙梅英说:“作为革命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孙梅英担心得不行,怕大旺的身体吃不消。

  “大旺,这么多年没下过地,悠着点……”

  “梅英,不用担心,我这身功夫一天都没拉下……”

  田大旺拍拍胸脯,很自信。

  干校在郊区,一去一个月,干部们轮流参加。田大旺收拾了行李卷,像战士那样扛着背包,提着网兜,装着洗脸盆等用具,登上了大卡车。

  一路上,唱着革命歌曲,浩浩荡荡的。

  到了地方,田大旺碰到了不少熟面孔。

  徐立方、赵国江都在,穿着帆布工作服,一副工人打扮。紧接着,何宏民、赵景坤也来了。几个人属于在职锻炼,分到了一个小队。队里实行军事化管理,睡大通铺,按时出工,按时作息,跟在部队上一样。

  几个人都很熟,可参加学习讨论时,却装着不熟悉,省得人家说拉帮结派。到了地头,戴着草帽,挥着锄头刨地,休息时,喝着水,相视而笑。

  犯错误下台的在另一个小队,韩名义,李干事都在。白天干活,晚上讨论,写思想心得。开大会时,跟其他干部碰面,大部分都认识,可心境有很大不同。

  赶着星期天,可以回市里。

  田大旺跟孙梅英提了一句,说看到老韩了。孙梅英撇撇嘴,想起了当年李干事整孙玉华,韩同志犯错误的事儿。

  “李干事不是会整人嘛,这一回好好改造改造……”

  孙梅英想给孙玉华打个电话,被田大旺拦住了。

  “进军是下一批,没准会碰面,我跟他当面说……”

  田大旺怕柳进军冲动,就亲自跑了一趟。

  柳进军哈哈一笑,说:“过去的,就过去了,不用跟他们一般见识……”

  回到家,他跟孙玉华一说,孙玉华绷不住笑了。

  *

  劳动很锻炼人。

  不过半个月,田大旺晒得黑黑的,手上起了茧子,肩上破掉了一层皮。

  干体力活很辛苦,比野营拉练还累。

  田大旺对劳动有了更深的认识,隐隐明白了上面的用意。走群众路线,就要跟群众在一起,站在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这就是思想上的提高吧。

  这时候,秋季征兵开始了。

  孙梅英领着五一报了名。

  这是计划好的,五一高中毕业了,就参军。柳进原打电话过来,说:“今年有指标,招特长兵……”

  五一会打拳,身体素质好,还参加了排球队。他体检合格,视力达标,通过了初选。文化课考试,因为有高中基础,基本上合格了。政审也没问题,革命干部家庭,响当当的。

  到了十一月初,田大旺从干校回来了。

  入伍通知书也下来了。

  五一高兴坏了,一蹦老高。

  “爸,我入选了!”

  “好,去了部队上好好表现!”

  田大旺松了口气。

  小苗一再提醒,说五一一定要参军,越早越好。不然,就去农村修地球了。田大旺的思想觉悟虽然高,可真让五一下乡插队,也舍不得。

  五一不过十七岁,还没成年呢。

  孙梅英也安了心,跟三子说:“好好学习,像你哥一样去当兵……”

  三子一脸羡慕,用力地点点头。

  五一去征兵处报了到,下个星期就出发。

  这么顺利,柳进原帮了忙。

  征兵的同志跟他是战友,只要合格一定录取。这是公事公办,打招呼是防止被人家挤掉了。竞争太过激烈,都想赶着这一波参军入伍。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