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穿到民国后前任满地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5章 终归上海(18) 她很厉害307

第155章 终归上海(18) 她很厉害307

泰哥儿 2022-03-23

  渐渐地,丁香不害怕了,继续往下说她所认为的“女儿之死”:“我的寄望被菩萨听到了,女儿真的在海面上受伤、昏迷、出现濒死征兆,接下来只要我立刻跳海,我和她就能在这片自由的海域里,快快乐乐地生活。”

  “可是我怎么都死不了!”回想那些日子,丁香几乎绝望。

  当时她看着女儿状况愈来愈下,可是怎么也没办法陪女儿一起死,船上有信奉佛教的人笑说:“这在佛书上有记载,其实是女儿有孝心、心疼你,不想让你死呢…”

  “听到佛教信徒的话后,我几乎要疯掉,我根本不需要这种孝心!”

  “为了不要女儿独自死去,我决定照顾好她,然后你就来了。最开始发现你不是黎觉予,我是害怕的,担心女儿的身体被海里冤死鬼占去。”

  “可是从梦话中,我知道你不是冤死鬼,你是个活人——在大阪物部家当女佣,有一个唱上歌剧之巅梦想的活人。为了验证猜想,我亲自找到文京区,找到物部家的少爷物部将司,并从侧面打探到你的消息…”

  “从物部将司口中,我知道他家里有一个非常可爱、善良的华夏女仆,也是叫黎觉予,她耐心照顾眼盲夫人,她坚韧自信又聪明…那一刻,佛教徒的话再次在我耳边响起。”

  丁香缥缈的目光再度凝聚,集中在黎觉予脸上,和她对视:“我相信,你是我女儿找来陪伴我照顾我的好心人。你是那么善良,一个灵魂两个身体用,既要忙着自己的生活,又要忙着赚钱照顾我…”

  说到这,无论接下来的回忆是否继续说,黎觉予都已经明白了。

  感情丁香为金手指幻境,找到一个满足逻辑又充满人性的故事,难怪她能一直忍耐不发,和她这个鬼魂生活在一起。

  至于为什么两个身体的设定,现在只剩下一个,那就更好理解了。

  在丁香看来,日本大地震多么渗人,说不定鬼魂黎觉予的本体已经死在日本,所以两人在法兰西的时候,鬼魂黎觉予才被迫用同一个身体继续实现梦想。

  也是因为觉得鬼魂黎觉予付出太多,丁香才决定从丧女之痛中走出来,自我成长。

  呃,不得不说…

  丁香的推测蛮离谱,却出奇的好接受。

  本来黎觉予想好话术,给自己的离谱人生开脱,聊到现在居然一句话都插不进去,全然像在听另一个神话故事。

  说完了,丁香也痛快了,喝茶跟喝二锅头一样一口干。

  瞄到黎觉予隐隐抽筋的面部表情,她才意识到气氛不对劲:“怎么,难道我推测错了?”

  “没,没错。”

  黎觉予想说实话,却找到比佛教更好的说服办法,只能承认丁香的推测:“我是没想到,你居然能那么聪明…早点说出来,我就不假装你女儿了,怪尴尬的。”

  “我不尴尬伐?”

  说到这个,丁香就有话说了,批评的话:“你每次叫我妈,语气扭捏得像被人强迫的,听得我都要做噩梦啦!不想叫就别叫!”

  “我这不是怕你接受不住打击嘛…”

  “得了,听你叫妈很遭罪…”

  “妈妈妈妈…”

  丁香捂住耳朵跳开,黎觉予一边追一边在她耳边喊。

  将内心深埋秘密告知对方后,这两位表面母女总算化解彼此间的隔阂和尴尬,关系真正变得融洽和谐起来。

  至于明天会发生什么,嘿,那就明天再说吧!

  黎觉予想:反正昨天是私人聚会、这里又是上海,舆论压力应该没有法兰西大。

  事实证明——黎觉予还是小看民国笔杆子了。

  第二天的报童、报纸摊、街头小画片,沸沸扬扬都是关于黎觉予的新闻。无数文笔极佳的记者们,洋洋洒洒写下关于黎觉予的事迹。

  不过新闻爆发的原因…和昨天的鸡尾酒宴会一点关系都没有。

  举办宴会的法国人,十分注重保护宾客信息,虽然曝光黎觉予的身份有利于他体现人脉,但考虑到记者拍到的照片中有:安托瓦内特阁下、毕维斯作曲家、物部家主事人和周行长…思虑再三,他还是放弃淌这趟浑水了。

  [涉及重要人物过多,不予发布]

  从中法友谊会发出的一个指令,摁倒宴会中跃跃欲试的记者。

  譬如昨天冲到宴会最前面的《大公报》记者,吕碧城。

  她听到中法友谊会的恳求后,兴奋撰长篇通讯的手微微一顿,面露难色:“可以拒绝吗?”

  “在我看来,这并非单纯娱乐八卦,我们完全可以借黎觉予的事迹,倡导新式女子教育。”

  吕碧城是大公报的记者,长期负责撰写《上海职业女性访问》专栏的文章。

  作为曾经在报上刊登过“试观五洲之国,女学昌,其国昌;女学衰,其国衰;女学无,终必灭之①。”有力文字的女记者,她总能透过各种新闻找寻蕴含的女性力量。

  然而…大公报主编摇摇头:“不行。那是一场商业宴会,我们并非受邀媒体。”

  闻言,吕碧城露出受伤神色,手中钢笔戳在纸面,留下硕大墨点。

  不过下一秒,往来严肃沉稳的主编突然噗嗤一笑,收起逗弄下属的表情,轻松愉悦地说:“虽然我们没办法提及宴会,但是可以从《娱乐》杂志专访上作延伸。”

  啪——厚重的黑白画像娱乐杂志,被主编拍到桌子上。

  但是娱乐报专访,和黎觉予有什么关系?

  怀着这种疑惑的吕碧城,翻开杂志第一页后,顿时眼睛一亮。

  主编用指骨点点桌子,兴奋难抑地说:“没错,《娱乐》的杂志专访就是百老汇的玛丽,最近卡尔登影戏院播放的百老汇映画,就是黎觉予当年登台纽约的歌剧。”

  这部映画有多火,不用主编多家阐述。

  吕碧城立刻抢过专访,说:“我明白了!”

  就这样,即使宴会照片被要求不予流出,但今日新闻,依然铺天盖地全是黎觉予的名字——大家没办法刊登宴会消息,便从归国记者林苏北带回的映画、专访身上下手。

  特别是大公报,吕碧城非常懂得如何先吸人眼球,再传播思想。

  封面用上黑体加粗的夺目标题,写着:[空前创举,直接由纽约百老汇舞台;空前星光,华中第一歌剧女高音。]

  底附小字[摩登的歌艺,摩登的舞台,摩登的布景,摩登的化妆…②]

  …

  二十年代,正是西方思潮冲击华夏的年代,也是百老汇影响国内的第一次浪潮。在这样变革的时代里,百老汇题材影像陆陆续续流入上海。

  不是所有影像,都能像林苏北那样,可以弄来珍贵的录音——足足六百个刻录黑胶盘。

  六百个胶盘,有的录上了,有的没录上…却丝毫不影响听众们对西方歌剧的幻想。

  看着这些漂亮风情演员们交织而成的映画,部分没有声音的地方,反而呈现出一种虚无朦胧的纯粹美感,一种情歌吟唱的神秘意境。

  最重要的是——台上光彩夺目的女明星,可是华夏人呢!

  光是这点,就足够让本国听众们对黎觉予产生怜爱,进而对她产生好奇,购入专访杂志和各大相关报纸,譬如《大公报》。

  吕碧城文笔清秀娟丽,曾经为洗衣妇、女职员、女记者等普通职业妇女的经历撰写文章,可当她写到黎觉予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老读者们的错觉,总觉得吕碧城的文笔忽然绚丽、澎湃起来,将这名华夏女高音的经历,描绘得跌宕起伏。

  [黎觉予的艺术生涯始于宝冢歌剧院,而后移居法国学习歌剧,很快凭借她的歌剧天赋,在巴黎克里希剧场崭露头脚,1925年在纽约百老汇名声大振,现在,她带着一身熠熠星光定居上海…]

  “天啊!”

  圣玛利亚女子中学,课间时间。

  班长和她的闺蜜们围聚在一起,分着看《大公报》和《娱乐》专访,完全不敢相信这是她们曾经的同学,发过决裂新闻的黎觉予。

  “黎觉予失踪后,居然干成那么大件事…”

  “你们看娱乐报,还有专访嘞。”另一同学将杂志展开,指给附近人看:“就是这个黎觉予的专访内容,有一点点怪怪的。”

  众人低头望去。

  [最初接触歌剧是在日本,当时我初恋的母亲很爱听歌剧,我们在家里后花园一起听了,当时我就决定要学歌剧了,然后我就去宝冢歌剧学院了。]

  [在法兰西认识两个牛逼哄哄的室友,其中一个就站在门外,百老汇导演,我的经纪人。]

  …

  ??

  熟知黎觉予的班长抬头,和其他朋友目目相觑,好半天才憋出一句:“你们觉得不觉得,这上面说的内容有点眼熟?”

  立刻就有人会意,掏出书包里的两本梦,惊呼:“这不就是京坂梦和巴黎梦的剧情吗!”

  “所以说…”班长目光缥缈没有着点,“这两本书所描绘的,是真实发生的剧情?”

  “作者Lee,女主,都是黎觉予…?”

  …

  没有人能回答她们,所以大家都想知道真相。

  宴会结束第二天,报刊新闻爆发的当天,外文书摊就涌入一大批脸生顾客,来势汹汹,吓得老店长一个激灵。她们开口就问:“请问有《京坂梦》和《巴黎梦》吗?”

  “有,有…”老店长从书架后箱子里,拿出崭新的书。

  顾客们又有疑问了:“怎么是日文/法文的?”

  外文书摊因为书籍晦涩难懂,向来客少僻静,这也是老店长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顾客寻来,他擦擦额间冷汗,说:“虽然是华夏作者,但确实是用两种语言书写的。如果想看中文版本,可以等待商务印书局…”

  老店长话还没说完,就发现——对面客人集体沉默,眼眸出奇发亮。

  “你是说,作者是华夏女作者?”其中有人慌不可耐询问。

  …他刚刚有说作者是女性吗?老店长疑惑。

  他是从印书局编译同僚手中,得知作者信息,不过…“你们怎么知道关于作者的信息的?”

  果然!互不认识的顾客们面面相看,一副勘破真相的模样。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