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将军的小娇娘完结+番外完整版》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17章 殿试247

第117章 殿试247

坤仪 2022-04-28

  “说来,敦化道远在西部,四殿下亲自去督建吗?”朝内皆知的事,安腾亦有听闻,便问道。

  陆璟郯面色有一瞬的异样,继而却若无其事地扬起迷人的笑靥,道:“自是要过去,待过了最初的阶段才回来。”

  思及要离京一段时日,他总有些不安,可那边的事却不得不由他亲自过去。

  “倒是安世子,何时回南边?也该准备迎亲的事宜。”陆璟郯说着,仿若意有所指般地看了眼楚巽,楚巽倒是神色未变。

  陆璟郯会如此,乃是安南王府与陆曣的亲事已说定,如今只差惠安帝的一道圣旨。

  皇后在听闻蹴鞠场之事后,深觉不能再让女儿这般执迷不悟下去,因此速战速决,与安腾商议后便定了下来,安腾上京前本就知晓安南王府要迎娶陆曣之事,平静地便接受了。反正……不是由他来娶。

  只是,陆曣却极为抵触,可皇后严令把她禁了起来,不再让她外出走动。

  安腾多少有所察觉,却也不在乎,在他心里有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就是为的帮忙才来的京城,总不能让公主孤身一人出阁往南边去。”他是来帮府中二弟迎亲的。

  这个结果是楚巽早便预料到的,并不关心。

  皇后的动作果真快速且有效……但只怕,皇后也是有犹豫的,这才在安腾进京这般久后才在他的暗示下在此时提出来,毕竟安南王府安排的娶陆曣的并不是世子安腾,而皇后原本看中的是安腾。

  皇后的想法是,即便安腾迎娶了去,只要陆璟颢往后有出息,她也登上了更高的地位,什么娶了公主便不能入朝为官的规定不过就是一句话罢了,多的是法子转圜,可安南王府却仍是没想要为安腾迎娶陆曣,不得不说,她心底深处,是有些介怀和失落的。

  陆璟颢不着痕迹地暗暗看了眼悠闲品茶的楚巽,陆曣的婚事定了下来,最为安心的便是他了吧。可凤仪宫这些时日却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陆曣镇日里闹着不肯嫁,父皇装作不知情,母后也只能无奈禁着,唯有圣旨下了才能让陆曣彻底断了念想吧。

  “殿下和世子来找我是有何事要说吗?”楚巽将话题扯回来,以防这样下去,他们又得在他这儿待几个时辰。

  安腾回过味来,笑道:“是这样,我们说起端阳节时要下场参加龙舟赛,楚将军务必要参与,你的实力定然不弱,前次蹴鞠输了给你,赛龙舟我是预备着要雪耻的。”

  南边每年都会举办了龙舟赛,他也时常玩,此次定不会输给了楚巽去。

  今年的端阳节京城曲江上会由京城的富商们筹措举办盛大的龙舟赛,此事还是宁辞戍告知的他们。

  楚巽只想了下,没有多少犹豫便应下了。

  安腾就是来找楚巽说这个事,邀请楚巽参加龙舟赛,陆璟郯只是偶然跟过来,临离开之时,陆璟颢却让两人先行离开,他则留了下来与楚巽商议公务。

  陆璟郯回头看了眼书房洞开的房门,微眯了细长的眸子,道:“皇兄与表哥倒是愈发地契合了。”

  安腾像是没听明白又像是不以为意的样子,洒然一笑道:“同僚之间都差不离吧,四殿下与工部的官员想必更为有默契。”

  四两拨千斤地岔了过去。

  陆璟郯神色微淡,未再多言。

  ……

  转瞬到了殿试,早朝后,惠安帝在文武百官面前亲自接见了此次春闱中获得了前五的五位学子。

  其余三位皆是别府的学子,京城的学子唯有元理韫和梅博文二人。

  今日的金銮殿上,备受瞩目的除却五位学子,还有奉恩公爷元勊、乐昌侯和乐昌侯府二房时任吏部尚书右丞的梅二老爷。

  梅二老爷与元勊颇为相熟,可以说是元勊的左右手,却没想到两人的儿子竟会有一日在金銮殿上角逐科考的前三。

  文、武官员分列两旁,中间的空位上,列位摆放了五张书案,上头仅有简单的笔墨纸砚,待会五位学子需得在两刻钟内写出惠安帝所出的考题的解答。

  而惠安帝出的题是,列举了三种公务事件,要五位学子写出公文判语和各自的策论。

  第一题是重新举用有过的官吏,第二题是如何应对边关索要粮草军需,最后一题则是盐司违禁贩盐。

  听闻题目,百官皆面面相觑起来,这对学子而言……会不会太过实际、严苛了些?

  三道题皆不容易,且皆是敏感事务,以他们为官多年的人在朝堂之上谈及此三件事务都要争论许久的情形来看,两刻钟的时辰,对从未接触过政务的学子们来说,着实不易,一味只知读书的学子答出来的答卷只怕很难能让惠安帝满意。

  只见五人有序地在案前坐下,有凝眉沉思的,有苦恼挠头的,唯独一时没有提笔着墨的。

  元勊站在文官第三列,位置较为靠前,而元理韫坐的书案却靠后,心底深处让他相信长子,可到底也禁不住担忧,却又偏偏只得忍着不回头看过去。

  惠安帝高高坐于龙椅之上,下边的情形瞧得分明,悠游等待。

  好些敏锐的官员却从惠安帝出的考题中品咂出了别的意味。

  此三问实则亦是百官们朝议之时可能会要面临的问题,盐司对官盐的管理一直以来便诸多非议,边关问题亦是,惠安帝出此题目,或许,他们也能从惠安帝最终定的名次来判定惠安帝对此三事更偏向于哪种立场,好些心有成算之人已暗暗打起了精神,迫不及待想要看到五位学子的文章。

  陆璟颢、陆璟郯便是其中之二。

  两刻钟说长也长,说短却也短,随着监看滴漏的内侍一声“时辰已到”,五位学子或沉稳或沮丧,皆需停笔。

  早有内侍上前收了卷子呈给惠安帝审阅。

  等待的时间总是煎熬,元理韫也难得地有些紧张起来。

  惠安帝一一看过,在百官的注目下,先是点了一位年过而立的学子,问道:“第一题你说‘自古选贤任能,为治之大道’,那又如何定贤?”

  突然被点的学子心中就是一慌,额上的汗就不由冒得更多,断断续续也说不出几句完整的话来。

  惠安帝暗叹一声,突地指了梅博文钦点他作答,梅二老爷紧张了下,梅博文倒还算沉稳,并不见慌乱,恭敬地拱手一礼,才朗声答道:“全面看人,慎选贤才。古语云,智者,先见而不惑……勇者,饷义不惧,能果毅……综述,量才、德、能以定贤授官。”

  此番应答,倒是大大出乎百官意料,这显然是惠安帝就着另一位学子的答卷即兴问的问题,这位梅家少爷竟能瞬间就能对答如流,可见不仅文学功底扎实,于政务上亦很有自己的见解。

  惠安帝挑了挑眉,对看过梅博文答卷的惠安帝而言,感触更深,这与他本人答卷上的内容全然不同,意思却是相近,可见其若不是时间的关系,想必还能列举出更多的论证来。

  既从文官的角度说了,也从武官的角度讲了,最后一句的意思更是直接应答了他所提的问题……量才、德、能以定贤授官,意思即是根据一个人的才学、品行和能力来定贤再授之以官。

  倒是敢说……可这却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政态,须知在朝为官的多少都是百年世家、簪缨望族乃至是名门侯爵的子孙以捐官的方式才一步步爬至如今的地位,自科举之后,才涌出了一批好些有骨气的家族让家中子弟参加科举入仕,可科举失利的仍是会以捐官的形式入朝为官,至少现今,还没法子能全然规避这种现象。要做到这种理想的政态极为不易,更可能是永远也达不到的一种政态。

  同样的,水至清则无鱼亦是有其道理,否则也不会出现这句古语。

  暗自思量着,惠安帝又点了其他另两位学子问了一些问题,却始终没点元理韫的名,元勊紧张得手心已冒了汗,百官们也疑惑着,莫非连中两元的元理韫要殿前失利?

  楚巽瞥了眼恭敬立于殿中的元理韫,不由暗暗佩服,他倒是够镇静。

  到得最终宣布之时,只听得惠安帝掷地威严的深沉声音响彻金銮殿每一个角落,震动了百官们的耳膜。

  “今科殿试,得中一甲前三者,状元为元氏理韫,榜眼为陈氏蔚青,探花为梅氏博文,其余二人则归位二甲第一、二名。”

  得听圣言,五位学子心中各有滋味,却还知晓维持着仪态风度恭敬谢过皇恩。

  结果出来,众人皆疑惑了,为何一句未曾考校的元理韫却反倒得了状元!?

  功勋之家的贵公子们极少能在科考中一举夺下一甲内的两个名额,不是没有前例,却是极少。对于这个结果,就连身为亲爹的元勊都是反应不及,一时怔愣。

  惠安帝却是宣布退朝后便大步离去,并无给百官解惑的意思。

  待会五位学子的文章自会在皇榜中张贴出来。

  大殿之上,五位学子们相互祝贺着,梅博文早便识得元理韫,对其的文才有所了解,虽心中好奇着他的破题内容,却也无奈只能等着一会张贴后才能瞧见。

  其余三名学子亦是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彼此的答卷,毕竟谁不是苦读多年,梅博文还好说,方才御前的应对确实比他们要出色,可元理韫却未曾说过一句话,被年纪轻轻的贵族少爷夺了状元郎的位置,他们总要输得心服口服。

  好些官员上前与元勊和梅二老爷、乐昌侯道喜,年轻一些识得元理韫和梅博文的诸如楚巽、陆璟颢、陆璟郯、蒋越等人,则亲自与二人道祝福。

  楚巽心中更是多了层莫名的滋味,这位大舅子,果真不简单……不过,亲大哥高中状元,她该会极为高兴吧,不知是否……还会不会喝酒……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