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2章 (23w营养液加更)465

第142章 (23w营养液加更)465

木兰竹 2022-05-23

  康熙无语:“你就纵着他吧。就算是亲王,他也不该随意鞭挞朝臣。”

  胤礽道:“不随意不就成了?有罪之臣,又不到罪罚的程度,就让大哥帮汗阿玛鞭挞。”

  康熙居然快被胤礽说服了。

  他想了想,点头道:“好,下次让他来。”

  说完,他又恶狠狠瞪了下面的官员一眼。

  胤礽这才去打量跪着的官员,惊讶地发现曹寅也跪在其中。

  曹寅算武官,夺情只有一年。虽然那一年已经在海外度过,康熙还是准了曹寅半年假期,让他好好为父亲尽哀思。

  曹寅怎么进京了?

  曹寅微微抬起头,然后又立刻低下头。

  胤礽看着曹寅脸上并无担忧害怕神色,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康熙生气和曹寅无关。

  康熙也看到了曹寅的小动作,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曹寅更满意了。

  他知道,曹寅这个动作,是让太子安心,别担心他。这说明曹寅是真心待太子。

  康熙就喜欢这种有着真心的臣子,所以他才对曹家爱不释手。

  “给曹寅赐座。”康熙道,“你们继续跪着。”

  曹寅谢过康熙,乖乖坐在凳子上,听康熙继续骂人。

  在康熙骂人中,胤礽得知了现在的情况。

  浙江民变。

  嗯。

  呃。

  哈?!

  这种事前世没有发生过啊!

  在康熙一朝,的确出现多次民变。但在征伐噶尔丹之前,民变只发生在最贫苦的山西和陕西。

  三征噶尔丹所耗甚巨,为了维持巨额兵费,朝廷加重了对地方摊牌。再加上出征时的劳役,大清各地都有此起彼伏的民变。

  之后康熙便“无为而治”,压抑住自己所有的野心,只战战兢兢让这个庞大的帝国休养生息,从进取派变成了保守派。

  所以说三征噶尔丹,完全耗尽了康熙的野心和心血,让他早期许多比较激进的改革都停滞了。

  比如年轻时候的康熙,曾经派传教士去西方招揽人才,并编纂西学书籍,甚至有建立科学院的想法。

  但后来他打消了这个主意,并且对引进西学也持以消极态度。

  因为新的学问的引入,一定会引起朝堂动荡。他认为这个国家经历了多次兵灾,至少在他这一世只能学习文景,将大清的辉煌托付给大清的“武帝”。

  乾隆:没错,大清的汉武帝正是在下!

  胤礽跑偏的思想回笼,道:“浙江没遭灾没遇祸,前阵子阿玛还减免了税收,怎么民变了?这些民,是真正的民吗?”

  骂了许久词都没重复的康熙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深呼吸了几下,接过胤礽递来的茶水一口饮下:“保成,为何这么说?”

  胤礽道:“老百姓很坚韧。刚经历过三藩和台湾的兵灾,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只要不被逼急了,就不会反。”

  胤礽斟酌了一下语言,继续分析:“儿子知道即使汗阿玛减免了赋税,但地方官肯定也层层加派,收取额外的税费供自己享用和贿赂上官。浙江若能休养生息,定能很快富裕,所以他们搜刮起来也不会留手,知道不会激起民变。”

  康熙眼皮子跳了跳,狠狠一拍桌子:“真是无官不贪吗!”

  胤礽帮康熙揉了揉手,道:“贪得过了就该抓就抓,该杀就杀。他们自己也知道一身财富都是用脑袋提前兑付。儿子的意思是,江南那群官员都是老官油子,灾年激起民变就罢了,他们有借口脱罪。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激起民变,这不是和自己的脑袋过不去?”

  “在不该激起民变的时候,在不该激起民变的地方,这民变就有些意思了。”胤礽道,“咱们取消了剃头令,追封了朱家王,连在逃的朱三太子都封了王,同意他回国享富贵。这次民变也应该不是反清复明。”

  康熙顺着胤礽的思路陷入沉思:“这次民变的原因是百姓阻止开海,说海外涌入的棉布冲击了他们乃以为生的土布生计。难道不是真的民变?”

  胤礽笑了:“原来如此。”

  康熙道:“你知道什么了?”

  胤礽道:“若儿子不是在出海的时候调查过沿海民间的情况,还真会被他们骗过去。”

  胤礽清了清嗓子,给康熙讲了一节经济课。

  为何大清在鸦片战争前总能保持对外的顺差?除了禁海令之外,最重要的是,海外的商品在大清并不畅销。

  之前说过了,海外现在的商品多以毛呢布匹为主,其他东西都不是大项。

  而中国几千年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让普通老百姓几乎不可能去买海外的布;富裕的家庭又习惯穿丝绸,看不上海外的布。

  他们没有能在大清卖的商品,大清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又在西方是畅销品。只要是平等的贸易,现在大清铁定贸易顺差。

  这就是胤礽敢和西方诸国签署多个平等通商协议的原因。

  胤礽道:“所以西方的商品进入大清,不可能影响百姓生计。他们现在卖的毛呢和棉布,还没到跨海而来还比我们棉布便宜的时候。”

  现在还没开始工业革命呢。跨越一个大洋的布能便宜过本土的布?你糊弄谁呢。

  听完胤礽说完商品的运费成本等经济学概念之后,康熙的脸更黑了。

  他现在正沉迷西方的自然科学,还没开始啃海外的政治和经济书籍。

  康熙也隐约有点瞧不起西方的思想,认为还是东方更厉害一些。

  现在他决定,今晚就开始看西方政治经济书籍。

  现在是大航海商贸时代,皇帝还是得懂一些经商的事。至少大清皇家公司不能亏本了。

  康熙骂人的时候,下面的官员没瘫。

  当胤礽抽丝剥茧说出大清和海外贸易的实质时,下面官员终于瘫了。

  在这个时代,就算激起民变,也不足以让官员丢脑袋,如果官员镇压有功,朝中还有人,甚至连乌纱帽都不会丢。

  但若是制造民变,这罪名就不一样了。

  谋反!

  就算上面有人,这也是诛满门的罪,谁也救不了!

  见传闻中仁孝善良到有些软弱的太子,居然轻描淡写把民变往谋反上引,他们惊骇不已。

  这不是他们知道的太子!

  太子怎么这么恶毒!

  曹寅这个角度正好看到对方的表情,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究竟是谁说太子善良到蠢?

  你以为咱们出使时这一路的灭国之功都只是大阿哥的问题吗?

  首先安南是太子让打的,大阿哥只是领兵;之后几次大阿哥乱折腾,也是太子收拾善后,才把单纯的武力冲突,变成了实质的占领。

  之后太子出使的时候,也展现出他铁血凌厉的一面,否则那些西方诸国难道只是因为太子善良,才和大清缔结如此友善的通商条约吗?

  不要听传闻,看现实、看结果啊!

  蠢货。

  康熙道:“看来是有人不满通海,想要谋反?”

  康熙和胤礽一唱一和,也不说民变了。

  胤礽笑道:“这挺正常。当初前明禁海令背后的推手,就是两广和福建把持着出海贸易的地方豪强。”

  康熙想了想那段历史,从顺治教给他的政治思维,联系主力禁海的官员的出身和家族,冷哼道:“原来如此。看来朕需要南巡到更远的地方了。”

  胤礽轻松道:“明年再说吧。先把这个年过了再说。施世纶不是要进京吗?他对当地很了解,到时候问问他。”

  康熙满脸地拒绝:“施世纶啊……”

  据说那个施世纶长得奇丑无比,连自家保成这种不爱评价人外貌的好孩子也提前给他做心理准备。

  康熙真不想看到一个丑陋的人在自己面前晃啊。

  胤礽哭笑不得。自家汗阿玛这颜控有那么严重吗?

  不过这件事可容不得汗阿玛任性。

  “好吧,等施世纶来了再说。”康熙不愧是合格的帝王,立刻就克服了心里的膈应,“这些人下狱。曹寅,你立刻回南京,帮朕监视浙江。”

  曹寅领命。

  那些大臣们刚想喊“冤枉”,就被太监塞了嘴拖走。

  太监不屑。他们做这些事已经很熟练了。

  “汗阿玛,事情解决,走,咱们先去吃烤全羊,烤全羊应该已经熟透了,再不去,大哥可不会给咱们留。吃完烤全羊,咱们去泡温泉。”胤礽笑眯眯道,“等子清查明白了,咱们再见招拆招。”

  康熙无奈:“就知道吃。还不快走!保清那小子,哼!”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