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门完结+番外免费无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9章 制衡85

第49章 制衡85

且醉风华 2022-06-30

  陶云蔚转过头与杜大娘子对视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心照不宣的笑意。

  几人在亭中饮茶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不知何时从外间转回来的杏儿上前轻唤了声“大姑娘”,然后俯身在陶云蔚耳畔说道:“大郎君请姑娘过去一趟——徐家大姑娘来了。”

  她面不改色地听完,微微颔首:“知道了。”然后在杜氏和彭家母女的注视下,转头对陶曦月说道,“阿爹那里有点事找我,我去去就来,你好生招待着客人。”

  陶曦月也不多问,只道:“阿姐放心去便是。”

  陶云蔚随后起身,礼笑着向杜氏等人告了辞。

  来报信的是陶伯璋身边的长随冯和,陶云蔚边往山下走,边问他道:“徐大姑娘与阿兄说了些什么?”

  “大郎君刚入集市不久便遇上了徐大姑娘,说是特来找大姑娘和三姑娘赔礼的。”冯和道,“大郎君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徐大姑娘就开始抹了眼泪,说自己没有照顾好三姑娘,有愧于大姑娘和郎君的信任。她身边那个大侍女还说徐大姑娘昨日刚受了家法,都不曾好好调养过便一早赶来探望三姑娘了。”

  杏儿听得直皱眉:“这话哪里是该对郎君说的?”

  冯和道:“郎君既不好走开,又不便留下,只能请大姑娘赶紧去一趟。”

  陶云蔚没说什么,只脚下加快了些许步伐。

  ——“徐大姑娘也太客气了。”

  前头忽然传来了陶伯珪的声音。

  ——“我家三姐的伤托了陆三先生和崔家姑娘送来的伤药之福,早两日便好得差不多了。难为徐大姑娘今日还特想着要送药和补品来,但给了她实在浪费,正好徐大姑娘也伤了,还是自己留着用吧。”

  杏儿险些笑出声来。

  陶云蔚也弯了弯唇角。

  “阿珪。”陶伯璋见徐氏面色微变,怕弟弟再说出什么更挤兑人的话来让对方下不了台,于是提醒出声。

  他虽不欲与徐家再结这门亲,但三娘的伤毕竟只是意外,徐氏又是特意赶来道歉,于情于理都不该太过为难。

  徐氏看出了他的回护之意,当即按捺住心头的恼怒和尴尬,故作歉疚地道:“原本我也该早些上门,只怪我怯懦,怕大娘仍在气头上,又想着你们得紧着三娘,担心来了又添乱,所以才……我阿爹罚我是对的,他罚了我,我心里这道坎反而过去了一半,余下的一半,却是要看——”

  她说到这里,有意停住,睁着一双秋水眸意有所指地朝陶伯璋眼中望去。

  陶伯璋一愣。

  陶伯珪年纪小,见此情状并没往别处想,只是直觉地不想徐氏轻易讨了原谅,于是突地往两人中间一插,正要说话,忽然,斜刺里传来了个熟悉的声音。

  “徐大姑娘。”陶云蔚从斜径上款款走了下来。

  “长姐!”陶伯珪顿时松了口气。

  陶云蔚含笑步至近前,伸手按住了状似强忍着身体不适,想要挣扎从石凳上站起来的徐氏,说道:“徐大姑娘不必客气,既是身体不适,还要多休息才好。”

  言罢,她转头问陶伯珪:“你不是与阿爹在一起么?”

  陶伯珪道:“阿爹让我来找阿兄过去一道参加雅集!”

  陶云蔚点点头:“那你们快去吧,莫让阿爹久等。”

  陶伯珪立刻就把他阿兄给拉走了,后者原本也觉得自己不便久留,所以也就顺势与徐氏道了辞。

  陶云蔚没有让兄弟留下的意思,徐氏自然不好再追着陶伯璋说话,只能作罢。

  “你身上才受了伤怎地还出来走动?”陶云蔚忽然先开了口,说道,“小心受了风,内寒外伤,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言罢,抬头对嫣红道,“还不赶紧扶你家大姑娘回去歇着?”

  徐氏听出她这是想打发自己,便道:“无事,今日不来见着大娘,我心中难安。”

  陶云蔚叹了口气,说道:“不过一点意外,你是如此,那温家七姑娘也是如此,竟都病了一场,我家三娘却还能跑能跳,要说不好意思,应是我对你说才是了。”

  徐氏不由微怔,一时拿不准陶云蔚提起温氏女是何意,莫非陶家的意思是想大事化小?可若温家此时也得了陶家的谅解,那岂不是她也得去给温家表示番好意了?

  不然传出去便是她理亏了。

  可将来陶、徐两家才应该是同气连枝,按理说陶家姐妹应该与她站在同一线才是,至少此时在温家的事情上于情于理都该如此。

  徐氏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陶云蔚,于是说道:“我与你相见如故友,自是看重你们姐妹的。至于温家女郎,”她说,“大约是觉得自己失手烫伤三娘,所以吓着了吧。”

  并不是她的责任。

  陶云蔚淡淡笑了笑,没说什么,转开了话题道:“原本担心你受风,本该请了你一道回家去说话的,只是我那里还有客人,不好留你,只能改日再去探望。”

  徐氏愣了下,问道:“你们今日是与别人结伴来的?”

  陶云蔚笑而未答,只亲自伸手来扶了她起身,说道:“小心些,我送你。”

  徐氏一脸无语。

  她不禁有些后悔先前夸大了些身上的不适,但事已至此,她总不好三番两次厚着脸皮留下来,只能由着陶云蔚亲送了她回到马车上。

  徐氏忽然想起什么:“那我给三娘送的这些东西……”

  然而她伸出头去喊陶云蔚的时候,对方却早已头也不回地带着侍女走了,像是很急着回去似地。

  徐氏不免心生狐疑,于是留了人吩咐道:“盯着看看陶家今日结伴来的客人是谁。”

  次日,即六月初一,大宗学选录正式开始。

  考试时间一共四天,一科一日。而结果将在随后的四天里分批公布,也就是说最晚在六月初八所有考生就都会知道自己是否通过考校,包括那额外的两个举荐名额。

  陶伯璋和陶伯珪报考的都是史学,所以都在初一这天考试。

  当日兄弟两个考完了回来,陶伯璋神色如常看不出什么来,陶伯珪倒是一派轻松,待陶爹一问,陶伯珪才道:“先生当场抽的题目,考的是‘赵晋之会’。”

  陶爹好奇道:“就这四个字?怎么考?”

  “就让我们随便答。”陶伯珪道,“我就写了篇论述,说那晋王是个宠幸外戚的傻子,赵王也是个假仁义的骗子。”

  陶从瑞一脸无语。

  陶云蔚在旁边听着,不由笑出了声。

  陶新荷道:“很好,狗子,不愧是你。”

  陶从瑞担忧道:“你平日里在家中说一说自家观点便罢,既是考校,还是随一随主流为好吧?这样难得的机会,万一因此为先生所弃,岂不是白浪费了你阿姐的心意?”

  “无事,阿爹。”不待小弟说话,陶云蔚已笑笑道,“先生既是让随便答,那自然怎样都答得,自来拜师亦是择师,合得来的才有那师生缘分,彼此勉强不得。”

  陶从瑞无奈,转问陶伯璋道:“那你呢,又是如何作答的?”

  陶伯璋笑得坦然:“我不及阿珪擅长评史,只就蒙山大战分析了一番双方优劣。”

  “阿兄后来讲给我听了,写得特别好!”陶伯珪迫不及待地道,“而且我大概打听了一下,目前所知与阿兄写同样题材的只有不超过三个,我若是先生,至少也得在他们几个里挑一个出来,阿兄胜算极大!”

  众人听了都不禁十分高兴。

  陶伯璋含蓄地道:“也不好这样说,总之尽力了,且等等结果吧。”

  陶云蔚见兄长羞赧之中亦明显带了几分信心和期待的神情,心下失笑之余,也充满了希望。

  然而当六月初四史学考校结果公布的时候,陶家人却大为意外。

  入选名单上陶姓之人只有一个——

  陶伯珪。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