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七零之林老师只会教书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八十六章169

第八十六章169

二十来岁 2022-07-16

  余酒叹了声气:“长得也太快了点,一眨眼又快七个月了。”最好慢慢长着,这样人小小的一个什么都不知道,怎么惯都行。却被林小北瞪了一眼:“这是正常的生长速度!你当养小动物呢, 一直小小一只。”

  趁着一帆还没醒,两人赶紧吃早餐, 是高婶自己做的切粉, 配上一点桂省那边独特的辣椒酱, 这个早餐特别香。他们基本不在外边买熟菜, 试了几次还是吃不惯这边的口味, 只能自力更生了。高婶有时候也会给隔壁陆杨家还有几个常和她来往的婶子、嫂子们送上一些自己做的切粉和辣椒酱,所以和附近邻里关系都不错。

  吃完早餐,赶紧去收拾好课本等东西,余酒骑自行车载林小北往学校去。

  虽然这边离学校也很近,但是有辆自行车更方便,毕竟学校里边也不小,骑上自行车能省一半的上学时间。要是有个什么事,也方便。所以余酒还是拜托瘦猴给帮忙搞了辆自行车。

  照旧是先把林小北送到要上课的教学楼下边,余酒才赶着去自己上课的教学楼。其实也不差几步路,公共教学楼连成一排,都在一块儿。除了有时候余酒要去计算机教室要去他们学院楼才离得远。

  开学已经快一个月了,林小北和自己班上的同学不算很熟,但是在学校里外碰到了都会打招呼,过来上课的时候也和其他女同学一起坐,碰到有公共课的,同学还会帮她也占一个座。

  林小北感慨还好最后还是参加了高考选择了来上学,不然还不知道自己会错过多好的一段大学同窗情。

  能在录取率这么低的情况下考上海大,她的这帮同学也都是很优秀的人。优秀的人总是能快速地接受自己身边的人都很优秀这个事实,并且还会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仅是班上,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浓厚,比起她在现代读大学的那四年简直好太多了。

  这个时候没有层出不穷的电子设备,没有快速发达的信息渠道让他们不出门就便知天下事,没有那么多开放大胆的思潮涌动促使他们想在大学四年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大家珍惜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企盼着四年的学习能丰富自己,期待着毕业后要去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而他们就是种子。

  当她也心无旁骛地沉下心来学习,才真的领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曾经粗粗略过的巨作,曾经没有好好听讲的课程,再去听一遍这个时代的声音,是有回响的。

  和她每天纯上课不同,余酒就比她要忙多了。

  谁能想到计算机专业一个班三十三人,余酒竟然以二十四的“高龄”当选班长。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专业还算是比较新鲜的,以前有过工作经验的老大哥们选择了自己的特长,所以就导致了这个专业相对来说整体年龄偏低。

  被全班推选成为班长的余酒要在课后协助做一些班级管理工作,但是又因为余酒反复多次强调放学了要早点赶回去带孩子,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副班长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学理工科的真的比较“直”,哪怕余酒没那么多时间做这做那,他们就是懒得换个班长。

  特别是余酒邀请了班上的同学中秋节到家里吃饭后,大家更不想换班长了。

  班上的学生能有三分之一是本地人,一些不是本地人的他们也想趁着假期出去游玩逛逛,还有些就不爱去别人家吃饭的。所以余酒和林小北都邀请了自己班的学生一起过来家里吃饭。两个班的同学来家里吃饭的也就二十一人,搞个两桌刚刚好。

  余酒班上的学生大多是男生,林小北班上是女生占多数,这两个班的学生过来,林小北总觉得有点像在搞联谊,大家自己人先内部消化了。

  家里院子热热闹闹的,很少看到有这么多叔叔阿姨,一帆也不怕生,人家一逗他就笑,俘获了一帮还没结婚有孩子的姑娘的心。

  来做客的同学里也有不少会做饭的,余酒没有大包大揽把炒菜的工作都做了。五湖四海的朋友都有,会做饭的也想露一手给大家尝尝家乡的美食。

  席间,有人问这边租房行情怎么样,余酒了解得不多,只说了大概的价格区间还有住在这边有什么便利的。林小北笑道:“这附近很多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这儿租房,邻里关系都不错,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乐意搭把手。像咱们这些省外来的学生,在这边没有亲戚朋友,关键时候还得找邻居帮忙。”

  “确实是。”大家纷纷点头。不过问这些的同样都是成了婚的,有的也有了孩子,但是爱人和孩子都留在乡下没跟过来。这边一个一房的小院子一个月八、九块钱,咬咬牙也能租下来。主要是能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

  “这么一来租房吃饭都有些不太够……想写点稿子赚稿费,又没人家那个文笔,写十篇都不一定能录一篇,也是一两块钱的稿费。报名了学校勤工助学,也没排得上。”常和林小北一起坐的宁秋苦笑道。

  学校发的十八块钱补贴,她基本每个月留五块钱,剩下的十三块全部寄回家去。当年下乡,乡下条件艰苦,是婆婆看她一个城里姑娘下乡来不容易常接济她,后来就嫁给婆婆的二儿子了,两人还有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她考了两次才考上大学,没有被自己报的志愿录取,反而是被录到了海市大学。不仅是村里的人,就连自家的妯娌都说她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以后肯定不回来了。她丈夫力排众议把攒下来的积蓄都给了她让她来读书,所以她想着要是这边能给丈夫找个工作,加上她的补贴,总能养活一家四口。

  宁秋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平时经常帮同学借资料或者帮老师收作业等等,和大家的关系都好。大家也知道她家里条件不好,虽然都没说,但是平时她帮大家忙,大家有什么吃的或者用的就当做谢礼塞给她。

  宁秋的这一番自嘲引来了余酒班上几个差不多情况的同学附和:“是啊,想着要是有份兼职的工作就好了,每个月要是能多个五、块钱,也能宽裕很多。”

  林小北也跟着班上的同学往校报、市报投过稿,都是写些短文章,但是投出去的稿件石沉大海,想靠写稿赚钱也没那么容易。去投市报、省报更加难,也不仅仅是你文笔好观点独特就可以的,有时候没有认识的人引荐,根本投不进去。

  她大学的时候跟着大两届的学长学姐一起创办了一个文学社,主要是面向全校同学约稿写原创小说的,各种题材不限,被选中的文章会在社团的公众号里展示。最开始的时候只有他们几个创办人写的,主要是没经费没名气,人家都看不上。后来公众号算是熬出头了,吸粉上百万,还有了广告收入。

  想做这个也没法,这个时候座机还是稀罕物呢,想换成做报纸出版吧,又悬,现在不是后世,什么牛鬼蛇神和冲破性别的爱情都能自由发挥,稍微有些难搞。

  但是在座的都是学霸啊!她一个曾从事教培行业的,能想到的也就是去做家教给学生开辅导班了。

  她当时之所以休假出去散心,就是因为公司的中小学学科辅导业务面临行业整改,没有什么学生带了,公司也在准备裁员。可见,学科辅导也不是一条一直光明的道路。

  也能理解,毕竟教培机构慢慢发展壮大,为了招生大家打出各种“培养状元”“不培养你的孩子就培养你家孩子的对手”,就会导致不良竞争。家长越来越焦虑,“鸡娃”太厉害。久而久之,其实还是普通家庭或者说是农村里的孩子吃亏。教育资源倾斜得太厉害,寒门就难出“贵子”。至于说要对学生进行分流,让一部分人从事技术工种等等,这个不好说。毕竟道理是这个道理,谁家父母愿意自己家孩子去从事钱少事多地位低的工作呢。

  但是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不可避免,只要有教育竞争,就会有这种补习培训源源不断地出现。公平也是相对公平。

  只要能保证教学质量,倒也没什么。最可恨的是有些机构为了赚钱虚假宣传,结果找来给学生上课的都是些没有教学功底也没有责任心的人。

  “你们有没有想过,去给学生做辅导功课的兼职?我看大学城这边有初中也有高中,学生应该也不少的。”林小北问到。

  既然隔壁陆杨和熊嘉能找到这个渠道,说明补习班在这个时候也是有市场的。只要能让孩子考上大学,不少有钱人家,别说花几十块钱,花上百块钱都不是问题。

  哪怕是每周去上两三次课,一次课一块钱,一个月下来也能多十块钱。十块钱可以租个小院子了,要是多上一些课,也能攒下一些钱改善生活。

  这四年,咬牙熬一熬就过去了,只要他们自己不拉跨,毕业后大有前程。

  宁秋摇了摇头,“这个我倒是没有了解过。”

  其他人显然没有想过这个渠道,听到林小北说了才想起来还能给学生辅导功课。也是,他们能考上海市大学,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学习方法有用,他们也有这个实力可以给学生辅导。只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老师,自己学习是一回事,去教别人学习又是另一回事。

  “但是这样算不算是做买卖?定价又怎么定呢?而且高中的学校和当地公社都有组织免费的补习班,真的会有人专门花钱找人补习吗?”一个男同学发问。

  “这个算不算买卖不好定论,以防万一你们可以跟学校打申请成立这个补习班用来给家庭贫困的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怎么做,定价如何,你们可以问问其他做补习的同学嘛。”林小北只想提个思路,不想也一起掺和进去。

  大家现在还是持保守态度,但是实际上现在上头已经提出了改革,市场经济势在必行。只不过在没有完全放开,很多人都在观望。但是抓住机遇的人就能快速抢得市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也不是开玩笑的。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