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顽帝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三十八章79

第三十八章79

辛宸 2022-07-26

  出乎意料的,众人将王守仁的试卷放在了第一位。

  朱厚照拿过来看了看,当场就“虎躯一震”,不由大为感慨。

  哪怕现在的王守仁,还没有经历过被贬谪外放,遭刘瑾派人追杀后在龙场悟道,成为心学大家,可他自十五岁就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之事,哪怕毫无回音,他也开始关注农民起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

  后来他游历山海关,探查关外,研究经略四方之策,可以说是年少志高,心怀远大。

  能够格物致知,成为圣人,他本身就没有对自己出身阶级的执念,反而能够跳出这个出身,从官场和民间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加上家学渊源,又在王华身边耳濡目染,能够接触到的朝堂政事和施政方案远胜于唐寅和伦文叙,若是论礼法论经义,他们三人或许半斤八两,各有所长,但真正到了政事和策略方面,伦文叙和唐寅的眼光和经验,还是远不及他。

  毕竟,以伦文叙和唐寅的出身,他们能接触到的,是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或许因为天赋能感觉到吏治腐败田赋减少对朝廷的影响,可真正里面的因果和朝堂大佬们所思所想,他们很难接触得到。

  弘治帝看到这个结果时,本以为他们故意推出王守仁,是要维护官吏的利益,便将王守仁的卷子给了朱厚照,自己拿着伦文叙的试卷先看,看完之后便赞叹不已,觉得此人哪怕出身贫寒,但有松柏凌云之志,文辞优美典雅,言之有物,实为状元之才。

  李东阳无奈,他和王守仁的父亲王华是至交,看着王守仁长大,虽然早说过王守仁有状元之才,可在这个时候若是一力保荐,反而会落得徇私之名,对他对王守仁都不好,只能看了刘健和谢迁一眼,叹息一声。

  刘健和谢迁也没办法,他们都是一样的处境,和王华的关系好,就没法替王守仁说话,这次能力排众议将王守仁的试卷排在第一,已经废了不少口舌,可没想到皇帝连看都没看,就先点了伦文叙为首。

  只能说,运气使然吗?

  他们本都已经认命了,或许王守仁就是个老二的命,榜眼也不错,除了少个父子状元的佳话,也没什么大的差别,到了翰林院,以后升职的事还不一定谁先谁后呢。

  几位大佬都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直接让王守仁不入翰林院就到六部观政,这样有能力的孩子,早点扒拉到自己手下,不知能省多少心。

  三人从之前的同心协力,到这会儿开始目光转向,刀剑相加,人才就这么少,你拉走我就没了,以王守仁从对策中表现出的能力,无论是到谢迁所管的兵部,还是刘健所管的吏部,李东阳所管的户部,都能有所作为。

  抢人之战,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之前的战友,转眼就成了竞争对手。

  可谁也没想到,旁边安安静静坐着的小太子,忽然一拍桌子,惊叹道:“说得好!”

  众人齐齐瞩目下,小太子转头向弘治帝说道:“父皇,我若为镇国大将军,请父皇以此人为我军师!”

  ……众皆绝倒。

  大明重文轻武,便是四品武将,也要受六七品文官辖制。人家一个好端端的状元苗子,阁臣种子,妥妥的文官仕途,你居然一句话就想让人改换阵营,去冲锋陷阵,哪怕是当军师,那也绝非文臣志愿,简直是儿戏之言。

  “哦?他说了什么,让皇儿如此惊艳?”

  弘治帝却知道自家儿子的“伟大志向”,哪怕不当皇帝,他都想去策马塞外,当个镇国大将军,现在居然从殿试的考生中看上了人,他身为父亲的,当然要看看儿子未来的左右手。

  身为一个爱子如命的父亲,从儿子开口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将这个考生直接定位东宫,准备给小太子用了。

  正因为如此,他更要看看此人的文章,确定此人可用,不会带偏了儿子,方才能安排给小太子。还得回头安排人好生教导一下,免得这位考生也像儿子一样,一心开疆拓土,只想带兵打仗,那他到哪抓人接班去。

  “父皇,你看,他这段话,是不是说,想要解决兵祸,就得先查出乱民之因,兵祸之源,只有从根本解决问题,才能彻底不战而胜。”

  朱厚照摇头晃脑地说道:“孙子曾说,上兵伐谋,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那些流民因为失地而流离失所,造反作乱,若是他们有了土地,能吃饱穿暖,又有谁会放着好日子不过,去自寻死路呢?”

  弘治帝接过他手中的试卷,看了眼上面字体,心下有数,便一目十行地阅览起来。

  只是这一次,他看得并不快,一遍看过去,又重头返回来再看了一遍,越看越觉得其中言之有物,有根有据,里面的事例和分析头头是道,显然不是泛泛之谈,作文之人必然是经过一番游历调查,才能了解民情,同时还对朝政有所了解,才能提出这般直至要害的策论。

  他看得入神,殿上众人却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朱厚照则笑眯眯地深藏功与名,抓过何鼎送来的点心,一口一个,还让何鼎再准备给阅卷官们赐宴时多备点汤水,给这些大人们滋补滋补,慰劳大家的辛苦阅卷。

  何鼎看了看诸位阁老和六部大人们的眼睛和嘴唇,深以为然,立刻下去安排。

  弘治帝这一看,就看了小半个时辰,最后也忍不住抚卷长叹,说道:“想不到今科人才济济,朕能得此良才,实为大明之幸也!”

  “恭喜陛下!”众臣都跟着松了口气,按照大明殿试的规则,阅卷官在御前进读试卷后,皇帝决定一甲前三名的名次,后面的则由阅卷官拆开弥封填写黄榜。

  也就是说,只有前三名,在提交皇帝御览之前,是打开了弥封知道名字的,其中也有各位大臣权衡之意,而皇帝同样要考虑三甲的出身和对朝政的影响来决定最终名次,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以貌取人。

  传说中原本有状元之才的,因为年轻俊美,反而别选为探花郎,就是源于皇帝看脸。

  而实际上三甲到了皇帝钦定名额之时,除非皇帝在殿试时就见过这三人,且印象深刻,否则以皇帝的记性,单看试卷就能跟人对上号还以貌取人,那就只能是话本子里的传奇。

  绝大多数时候,三甲都是由内阁议定后提交御览,除非里面实在挑不出皇上喜欢的,要从二甲中继续进读试卷,否则都是按照内阁提交的排名决定最终名次。

  毕竟若论文学修养和政治素养,阁臣们都能做皇帝和太子的老师了,自然水平高出不是一星半点,皇帝哪怕再有自己的特殊爱好,看卷子这方面,还是会尊重阁臣们的意见。

  弘治帝本来都已经想点了伦文叙为状元,可小太子这么一提,他又犹豫起来,再一看王守仁的策论,反反复复越看越是喜欢,等到最后,终于还是打破了原来的想法,在这份试卷上郑重地画了个圈圈。

  “叮!宿主改变历史事件,推举王阳明为状元,暴君值-%%……+&&……”

  一阵顿卡之后,系统的机械音变得十分无力,加加减减的没算清楚,最后竟然直接死机了。

  朱厚照十分无语,改变唐寅的命运时,你欢欣鼓舞地冒出来秀存在感,还斗志满满地要让我做明君,这会儿改变了王守仁和伦文叙的命运,怎么就算不清楚了呢?

  可见,这个来自未来高科技的系统,也未必靠谱。

  至于弘治十二年春闱从伦文叙榜变成了王守仁榜,到底会有什么影响能让系统都卡机到崩溃的地步,他还真是十分好奇。

  刮目相待哦!

  作者有话说:

  以及难产的本章内容。这章反复修改了几次,就是犹豫着要不要改变历史。实际上本次殿试最后一甲三名,状元伦文叙,榜眼丰熙,探花刘龙。王守仁是二甲第六名,唐寅榜上无名。给唐寅出身当然是本文架空穿越的起因之一,必须得变,至于状元,我翻查了历代状元文章和史料后,不能不说,伦文叙的确是个人才,但作为小太子和弘治帝以后要做的变革,他并不是最适合的人才。而在这个时候的王阳明,还没经历挫折,正是意气风发锐意改革的进取派,从他十五岁就上书平叛,考上进士后又上书论西北边疆防备之事,都可以看出,这是个做事的人才,所以……既然架空了,要改变,那就干脆变个痛痛快快!

  希望大家喜欢,也想看到大家多一点留言,哪怕撒花按爪,让我知道,这个故事在我努力之下,也有你们的支持。谢谢大家!Thanks??(??ω??)??!

  注1:出自《历代状元文章汇编》,略有改编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