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明顽帝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四十一章94

第四十一章94

辛宸 2022-07-26

  史百户嗤笑一声,说道:“劝了不听有什么用,杀官造反,株连九族,懂吗?”

  高长河面如死灰,彻底跪在地上,一言不发。

  李柠突然开口说道:“我也可以作证,他并没有随高野作乱。大人,他是甘州人,我们若是去甘州垦荒,少不了要面对关外鞑靼人,若能有本地人帮忙照应,或许能尽早安排防备。”

  王守仁点点头,他对李柠的来历虽然有些好奇,这毕竟是太子殿下“钦点”来安排在他队伍里的流囚,听说还给太子殿下进献过什么聚宝盆。

  他一路上观察着此人,发现他虽然默不作声,却在流囚中暗暗帮助和联络了不少人,他本身就是从京城被发配的流囚,有一定的能力,身强体壮,伶牙俐齿的,隐隐就有不少人以他为首,对他言听计从。

  王守仁很是好奇这人会做到什么地步,结果就遇到另一拨流囚企图煽动□□抢粮食,李柠抢先出手镇压,俨然就是官兵的打手,完全没有一点儿身为流囚的自觉。

  “既然如此,那就由他安葬了兄弟,然后尽快上路吧!史百户,给此人上枷示众,以后若有图谋作乱者,一律立斩无赦。”

  史百户点点头,命人拿来枷号,等着高长河挖了个坑埋了高野之后,就给他上枷号拖走马车后面跟着走。

  锦衣卫带的枷号本就是给流囚们用的,虽然因为出京时只有十来个流囚,一个个都不是病就是弱的,王守仁觉得给他们上了枷号反而耽误他们的行程,便都让人取下来放在马车上。

  后来随着一路抓人一路判流刑带的犯人越来越多,这枷号不够数也就干脆彻底不用了。直到这会儿有人作乱,哪怕高长河没有参与,但按照他和高野的关系也得判个连坐,故而他毫无怨言地戴上那足足好几十斤重的枷号,哪怕再累再苦,能保住性命,已是万幸。

  如此又行了两日,马车上的粮草几乎彻底没了,别说是那些流囚,就连官兵也有些不安起来,王守仁却拿着一只古怪的铜管,差不多有一尺多长,将其中小的一头放在一只眼睛上朝着东边望去。

  没过多久,他便放下铜管,笑眯眯地对史百户说道:“准备安营扎寨,等着跟伦编修会合吧!”

  史百户也是看过今科黄榜的人,自然知道伦编修就是今科榜眼伦文叙,不由大为诧异。

  本来这种替边军将领治丧之事,都是一般的六部主事的差事,皇帝这次特派新科状元出差,本就已经是对威宁伯王越的特殊恩荣,而如今居然还追派来的运粮专员都是今科榜眼,不禁让他怀疑,是不是今科的三甲不值钱,都不留在翰林院里修书,跑来这大西北喝西北风的吗?

  不过他也认出了王守仁手里的东西,那可是去年工部才拿出来配给九边的千里镜,锦衣卫里也分了几个,只是还轮不到他一个百户手里。

  他也有些眼馋,忍不住问道:“王大人手里可是传说中的千里镜?能让卑职见识一下吗?”

  “有何不可?”王守仁将千里镜递给他,还耐心地教他如何使用。

  史百户受宠若惊,用那千里镜顺着王守仁所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东边黄尘滚滚,有大队人马朝着他们这边行进,为首的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个脑袋奇大的男子,戴着帽子裹着袍子,将自己快裹成了个球状物。

  他虽然不认得伦文叙,却也听说过伦文叙头大如斗,聪慧诡辩之名,心道这状元榜眼碰一起,以前都说文人相轻,可现在看着两位,好似不是那么回事啊!

  史百户刚安排人安营扎寨,让那些流囚帮着搭了几个土灶,伦文叙带着的人马就跟他们会合了。

  这次伦文叙带的人并不算多,主要是赶着数十辆大车,上面装满了各种物资,就是为了给他们送补给来的。

  只有王守仁知道,其中一辆大车上,还装着太子这几个月从各家胡商和海商那搜集来的金米种子。

  听太子殿下说过,这金米本是海外产物,不但耐旱耐高温,产量还是稻麦的两倍以上,正好可以在西北之地实验种植,若是能成,那甘州垦荒之后,就不会再因土地贫瘠干旱无雨而导致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了。

  伦文叙是先在太子的皇庄里跟那些老农育苗栽种了第一批金米后,得到太子的指示,前去西北种地。

  若是换了别人,或许会以为自己是哪里得罪了太子被发配边疆,毕竟这种靠近草原和西北荒漠的地方,一向都是朝中官员们避之不及的下下等选择,甚至有些官员被选派到这里时,都以赴死之心悲壮赴任。

  不过事实上九边之地的州县,官员们的折损率的确远高于内地,况且大明的官员俸禄本就十分低,再没有其他进项的情况下,到这里做官简直就是提着脑袋做事,不光难以出政绩,还容易送命。

  可伦文叙从太子安排他去皇庄种地时,就发现太子不仅仅让人在种植金米,还请了不少经验丰富的老农在进行稻谷的育种选种工作,这些农事对于其他官员来说,或许一点儿也不起眼,可对于出身农家,就是靠田地吃饭读书进学的伦文叙来说,简直惊为天人。

  哪怕太子现在只有七岁,他能够懂得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性,能够重视农产,对他而言,就已经是值得效忠一生的明主。

  更何况,太子殿下还给了他如此高产的金米去做实验,还答应他,到了甘州之后,若是能垦荒出的地,准许他按照垦荒流民的人头分田地,让那些百姓能耕者有其田……这些承诺,让伦文叙毫不犹豫地踏上西行之路。

  在他眼里,这些金米的分量,比同等的黄金更重。

  王守仁从太子的书信中得知伦文叙此行的目的,对他亦是十分佩服,便慷慨地拿出了自己随身带着的“显微镜”。

  “此物亦是太子殿下所赐,可以观物于微。在下先前看过竹子,看过树木,后来也观察了这一路上收购的粮食。”

  “观物于微?”伦文叙一怔,“你看到了什么?”

  王守仁很是认真地说道:“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本是同根生,为何一为橘一为枳?稻麦亦是如此,在江北江南,不同的地方,产出各有不同。哪怕同样的种子,也未必结出同样的果实。”

  “这些,单凭眼睛看不出差别,也看不出变化的,就得靠这台显微镜。”

  伦文叙深吸了口气,冲他深深一揖,“多谢王兄教我!”

  然后就夺过显微镜,钻进自己的帐篷去研究了。

  王守仁也不以为意,微笑着甩手出去溜达,看看他带来的那些粮食,再算算路程,抬头看西北落日余晖,映照出漫天红霞,只觉得不虚此行。

  那两人去西北打造未来的青纱帐,小太子留在京城却是百无聊赖,每天掰着手指算日子。

  “今天,王守仁到甘州了吗?”

  “今天,唐寅到解州了吗?”

  “元宝,你想不想我啊?”

  唐寅在解州打了个喷嚏,只觉得空气中都是那股咸腥的味道,着实让人难以忍受。可就因为这些白花花的盐,每日里有无数商人从全国各地奔赴解州,争着抢买盐。

  哪怕大明的盐业一直都是官营,没有盐引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盐。可解州的盐湖之大,光是盐湖边上冬日里结晶的盐块就不计其数,多少官兵也没法将整个盐湖围起来不让人进去。

  总有些人会去搬上几块板结的盐块,偷运出去贩卖。

  对于盐的暴利而言,哪怕走私盐会被杀头的刑罚,也不能阻止他们的脚步。

  更何况弘治帝继位以来,已经几度减轻刑罚,连原来禁止使用铜币,禁止走私盐贩卖,很多时候都变成了形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是明目张胆弄得太大太过分的,都不会有人去抓。

  于是唐寅带着元宝,就以欣赏盐湖,前来游历作画,进献皇帝的名义到了解州。

  解州官员们为他接风之际,看到他居然还带着一只大豹子,都吓了一跳,后来得知是太子殿下豹房里的“御豹”,奉太子之命出来游玩的,都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小看了这位身为御用画师的探花郎。

  能让太子殿下的豹子跟着,这位探花郎真不简单。甚至有不少人怀疑,这位是不是得到殿下的青眼后,要连升几级,入主解州,接那位前知州程观的位置了。

  原本有机会接任的几位官员,就开始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上下联络,四处打探,生怕这位空降解州后,就没了自己的位置。

  只有唐寅知道,哪里是元宝跟着他,分明是他跟着元宝。

  元宝只嗅了一下他给的□□,就慢悠悠地在解州城里转悠开了。

  但凡有超过千枚以上的□□处,元宝就会在人家的店铺或宅院门口用爪子拍个爪印,有几个爪印就代表数目的多少。

  每次看到这只大豹子一巴掌在人家门口的木板墙砖墙甚至石墙上拍出个爪印时,唐寅都会觉得背心处呲溜一下一股寒意窜过。

  真不知这爪子,如果拍到人头上,会是怎样的结果?

  他是一点儿也不想试,就是不知道,这世上会不会有人主动来找死,送上门让元宝磨爪子。

  都不用回头,就能感觉到自己被尾随窥伺的唐寅知道,很快,那些人就会来了。

  作者有话说:

  元宝:嗷呜,毛绒绒也有爪子的!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