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汴京卖花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8章228

第98章228

吃吃汤圆呀 2022-07-26

  莺莺哭笑不得,她明明是下雨无事做才自告奋勇带着小娘子们去逛街。叫奶娘和乌婶这么一夸,倒像是未卜先知。

  汴京城里那些中等门户就有些难过:市面上有些绿叶蔬菜都被贵门的管事抢走了,剩下只有烂叶,餐桌上没有菜叶只有用粥米、干粮对付。

  有些会过日子的人家还有腊肉、腊鸭、腊鱼、咸菜做调剂,那些不会做日子的人家此时便只能死撑着。

  那个唐红叶此时正发愁呢,她是个懒怠的,年初别人家里自己制作咸菜、腊鸭时她懒得做,还嘲笑别人“鼠目寸光,汴京城里这么富庶的地方什么买不到?”

  如今家里没有蔬菜,腊鱼腊鸭集市上倒是有卖的,可是现在都翻了两倍三倍的价钱,小门小户的人家哪里舍得花那个钱?

  她嫂子笑话她:“红叶前几天还嘲笑人家萧夫人,现在想来她当时买了许多腊鱼腊肉还有干菜粉条,这会子家里不愁喝不愁吃呢。”

  唐红叶被挤兑得满脸通红,辩解道:“可她除了买干货还买了许多粮食,如今雨一天天落,那些粮食早就发霉了!”

  说出这话的唐红叶一定没想到过两天汴京城里粮食都紧缺了起来。

  粮食紧缺的理由与蔬果紧缺的理由一样:运不进来。

  道路已经泥泞不堪无法行人,唯一的水路则涨潮大风大浪不大好走。

  原本汴京城里粮店的那些存粮被满城的人这么买了二十天便也买空了,于是粮食价格也应声涨了起来。

  这却是没想到,主要是许多人都没有存粮:因着这时候夏粮才上市正是价格低廉的时候,要存粮也是现在存粮才合适。

  原先大家都没当回事,这里是汴京城还能缺粮食不成?

  家里没有存粮,只能去粮店买粮食,一来二去粮价便水涨船高。

  可是百姓们又不得不买,先前没有菜还可以忍忍,没有粮食可是要饿肚子的,于是只好拿出钱来买粮。

  这时候唐红叶婆婆终于哀叹起来:“若有萧夫人那样的远见就好了!”

  他们家虽然日子还算殷实,可拿出平常三倍四倍的价格来买粮还是很伤筋骨。

  家里的人齐齐都看向唐红叶,她当初在家里家外没少嘲笑苏莺莺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可如今不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么?

  唐红叶羞得面红耳赤,她处处嘲笑别人转眼却被现实狠狠打脸,偶然遇见街坊邻居也被她们拿这一点来取笑,当真是没脸见人了。

  莺莺丝毫不知这背后发生了什么,她正筹划着将这些粮食都散出去:“给遗属他们送上三十袋,给萧五公送上五袋,再给青娘子那些娘子们送上五袋,给裴娘子送去两袋,含蕊家送两袋,麻老头一袋,赶象师父那里也送半袋,剩下的只怕要想法子施粥。”

  亲眷们收到这些粮食俱是感激。

  像萧五公和裴娘子都是殷实人家,高价卖粮食也买得起,只不过这时候收到粮食总归是一份情谊。

  含蕊和麻老头这样人家便有些肉痛了,只怕这些日子都不吃白面,转而吃白面掺杂绿豆面、高粱面粮食了。收到莺莺送的白面不亚于雪中送炭。

  而赶象人、遗属这些人家已经买不起粮食了,粮食价格高涨,下雨让他们无法出去做工,便只有勉强一天吃一次糊糊,维持生存罢了。

  这中间在莺莺那里做事的那些人还好,总有一份工钱可拿,而且还能在花满蹊店里吃饭,可是在旁的地方做工的遗属就没有这等好运气了:不是被辞退便是工钱减少,买粮食着实勉强。

  这时收到萧家送来的粮食当真是燃起了最后一丝希望:这些粮食省着点吃也能吃个两个月。

  这样一来就能挺过这次雨季了!当即对萧家感激不已,又听家里人说萧大人出外不在家,于是纷纷向长寿表示: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吩咐。

  给自己家亲戚朋友的好办,只叫长寿运上马车用油纸布包裹得严严实实便能送出去。

  麻烦的是施粥。

  如今汴京城里的富人们还没有搭施粥棚子呢,就是官府都没有任何动作,这时候萧家搭出施粥棚子那是打官家的脸呢!

  是以莺莺要施粥也只能耐着性子再等等。

  过了两天终于有了消息,官府搭出了第一个粥棚子。

  莺莺便赶紧叫长寿先往慈幼局送了两袋子去,再准备施粥。

  就在这两天汴京城里的粮食价格逐渐上涨,唐红叶也受到了街坊和她家人的挖苦嘲笑,这天她又被嘲笑后越想心里越恼火:“我去萧家问问。”

  莺莺正在吃饭。

  乌婶是个会统筹安排的厨娘,如今外面青菜难买,她端上桌的菜便是藕片、菱角这样的菜。

  今天餐桌上便是一个桂花糯米藕、一个干豆角焖红烧肉、一个香菇干炖腊鸭。

  香菇吸收了腊鸭肥厚的油脂,入口丰腴可口。而鸭块又因着炖煮失了油脂,不至于太油腻,正好肉香满口。

  莺莺吃得津津有味,就听绿儿通禀:“娘子,有位街坊叫唐氏的要见你。”

  绿儿和奶娘这些莺莺的仆从有时会在萧照不在时候称呼她为“娘子”,莺莺喜欢这份家常的和睦便也不纠正她们。

  她擦擦嘴:“唐氏?不认识这么一个人啊。”

  乌婶便道:“这是前面街巷里古家的小儿媳妇,叫做唐红叶,她与娘子前后脚嫁进这片街巷,是以平日里不大见面。”

  古家?

  “是做绸缎生意开着几个绸缎坊的古家?”莺莺回过神来,古家她知道,她还给古家送过节礼呢,当即起身去外面见客。

  唐红叶无所事事站在待客的花厅,四下打量周围陈设:上好的紫檀木桌椅、博古架上墨玉雕刻的雄鹰、石榴寿桃图案的梅瓶,无不透着殷实,就连供客人坐的椅垫都是细密的余杭绸绣着百福图,上面针脚细密绣工精湛,一看就是花了大价钱的。

  这时候奶娘过来奉茶,茶盏是雪白薄透的白瓷,里面漂浮着茶汤浓香馥郁,一品就是茶店里至少中等的茶叶。

  真是看不出来啊!唐红叶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那个苏莺莺平日里穿戴并不算奢华,也就一个丫鬟在身边伺候,进出都笑着与街坊们打招呼,竟然不知道她家家底这么厚实!

  唐红叶想若是自家有这样厚实的家底只怕自己早就在街巷里横着走路了!

  这苏莺莺就是虚伪!爱装!装这么低调一定怕别人跟她借钱!

  就在这时莺莺进了门,她笑道:“不知高邻来我家有何贵干?”

  唐红叶抬起头来,就见苏莺莺穿着一身家常的月白色衫子,头发挽得松散,并无任何钗环,腰上系着一块粉蓝腰带,最难得的是腰带正中镶嵌着一块鹅卵石大小的蓝宝石。

  这样一块蓝宝石寻常人家得了只怕要镶在钗环上簪在发间招摇过市,谁知她只是稀松平常镶在腰带上,浑不在意就家常起居用。

  想到这里唐红叶心里又是嫉妒又是羡慕,她半天才想起自己来的目的:“我问你,现在粮价暴涨,你那天买了那么多粮食,为何不拿出来分赠给街坊们?”

  别说莺莺了,就连绿儿和奶娘几个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分发粮食?

  现在外面粮食已经比平日里粮价涨了许多倍,民间都传出了“粮比金贵”的传言,就这样赠送给街坊?

  莺莺失笑:“古家二奶奶似乎是中了暑,来啊,送客!”

  绿儿毫不客气就劈手夺下她手里的茶杯,而后推着她就往走。

  她们可是经历过无耻苏家洗礼的人,还能怕这么个小无赖?

  唐红叶没提防就被绿儿和奶娘两个连推带搡送到了萧家大门口。

  眼看萧家大门要关闭唐红叶急了,喊道:“萧家有粮食,为何不分发给街坊?”

  下雨天人们本就闷在屋里气闷,此时听见有热闹便都打着雨伞跑出了门。

  唐红叶见聚集的人多了越发得意:“萧家为富不仁!”

  眼看她还要叫嚷莺莺便答:“我那粮食买的时候也花了钱的,为何要送给旁人?”

  作者有话说:

  汴京许多文物散落都与黄河改道洪涝离不了关系,所以想写写汴京的洪涝。

  去年河南就下了大雨,当时我还代表《汴京美食录》读者给河南捐了钱。今年看到一处报道说河南今年小麦丰收与去年的大雨有关系,总算还有一则好消息,恭喜河南小麦丰收。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