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清穿同人]我和四爷互穿后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六十五章166

第六十五章166

山海十八 2022-08-18

  考桌前,胤礽已经一身冷汗。越作答越感到力不从心,没有想过会被要求一同参加考试。

  即便年少时学过一些数理之术,但也是多年不曾运用,解题公式都还给了夫子。

  近年根本没有时间去静下心读书。

  在索额图一系被连根拔起后,他无法不去谋求新的支持力量。如果没有支持者,真就是仍由康熙收拾。

  人,一旦获得过至高地位,有几人能说退就退?

  胤礽不甘束手就擒,更不敢萌生退意,因为已经做了二十九年的太子。

  上一个做了三十多年太子的人是汉朝刘据。

  读过史书的都知道,汉武帝是怎么对待那个嫡长子的。父子反目,最终刘据被亲爹逼迫自杀。

  以史为镜,大清朝的第一个太子如不能顺利继位,最终能有好结果吗?

  因此,不论康熙是否还疼爱他,或是仅仅在做表面功夫,反正要抓住每一个机会。

  熊赐履作为南党之首,接连多年负责科举会试事宜,而是康熙亲自任命他为太子授课。

  送上门的人脉,岂有不抓住的道理。

  胤礽通过熊赐履,以科举取士中考官们占据的主动选择权,明里暗里拉拢南方文臣势力。

  不料,昨天发生了一件事,熊赐履来毓庆宫请辞。

  说是年事已高,马上就要七十岁了。尽管还想辅佐太子,但身体的衰老让他真的力不从心。皇上已经批准他的辞官请求,等交接了手上事务,希望能早日回乡。

  胤礽非常诧异。哪怕知晓康熙与主考官生出嫌隙,闹出了何焯三人被破格录取,但不曾料到熊赐履居然选择就此离开朝堂。

  这人竟是退得如此彻底吗?!哪怕是向康熙妥协,也不用彻底投降,竟是一战也不战吧?!

  劝说也是没有用。

  熊赐履表示早年辅佐皇上,希望君臣之间善始善终,至少明面上如此。他是儒家出生,不愿步索额图的后尘,最终落得一个恶名。

  胤礽听得明白,他留不住人,因为康熙只给了二选一的单选题。

  熊赐履要不就是自动请辞,好歹还能留个好名声。

  这样也能消弭此次科举考官们与皇上的冲突矛盾,不让康熙扩大打击面,把其他南方文臣也牵扯进来。

  若非如此,去年索额图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熊赐履也许没有索相那般的罪行累累,但是他也别想全身而退,别想保全这一世的美名了。

  索额图不见棺材不落泪,熊赐履却是选择了及时止损。

  胤礽不甘心,但也不能对熊赐履彻底翻脸。

  人走了,茶不会立刻凉。只要熊赐履不死,影响力仍在。作为太子哪怕得不到那些官员的全力支持,至少不能把人都得罪死。

  不顺心的事接二连三,压力一天比一天大。

  哪有心情去读数理格物,岂不是让本就头疼的脑子越发头昏脑涨,要放松也是去找如花似玉的女眷。

  桩桩件件,导致了眼前的困境。

  胤礽瞧着试卷,多处空白。一些曾经学过的知识,如今也没法得心应手地作答。只怕此次是要颜面尽失,只能考个倒数了。

  话说回来,不管这次摸底考是不是坊间传闻是何焯撺掇的,之后也绝不会让此人好过,何焯别以为就能安安稳稳在京城当差。

  考场中,有人似热锅上的蚂蚁,就有人下笔如风。

  武拂衣奋笔疾书,而否认她是此次考试的始作俑者。

  提出摸底考且设计考卷的人是胤禛,这会他应该在北郊院子悠闲午睡。

  眼前的卷子,并不是胤禛设计的原题版本。

  武拂衣上交给康熙后,特意说了不妨请其他学者拟定其他考题。

  自己也要参加考试,那么公平起见应该要换题,所递交的试卷初稿就当做是提供些许思路。

  今天一看试卷,便知道康熙花了心思。没有一道胤禛设计的原题,但把要考核的知识点都给把握住了。

  据说五天前,梅文鼎、陈厚耀被请入宫,两人在数理方面颇有建树,应是用短短五天设计出这套卷子。

  武拂衣认真作答,没有产生任何怠慢或轻视的心态。

  反而仔细阅读分析每一道题目,从字里行间推测这个时代数理学者的思想认知。

  一个半时辰的摸底考终是结束。

  交卷离场,几人欢喜几人愁,等待两天后分数出炉,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将差生公开处刑?

  这次,康熙没有传召老四入宫,而是与临时招来的出题者陈、梅两人批阅七十三份试卷。

  比起批阅多数考生给出不知多云回答,陈厚耀与梅文鼎更希望做一件事,他们很想见一见原始版本试卷的出题者。

  无奈,皇上说递交试题的五三山人性情孤僻,隐居避世,只能让两位臣子失望了。

  世上叫人失望的事岂止一二件。

  至少陈、梅两人是暂时被假消息蒙蔽,说不定将来有一日还能得偿所愿。

  康熙编了瞎话,隐藏了摸底考是老四的提议,为了保护老四不被群起而攻之。他却没臣子的幸运,因为自己所产生的失望是源于真相而非善意的谎言。

  翻阅众人的答卷,越发确定老四的建议是对的,必须尽快设立理学院,正式将数理格物之术传播来来。

  七十三位考生,或是皇室宗亲或是权贵子弟,全是去年年初被送了牛顿《原理》的那批人。

  撇除老四,只有堪堪五人成绩尚可,胤禟、胤祯、胤祥、胤祐以及纳兰富森。

  其余六十七人,比如老三胤祉、比如佟家的庆复是勉强达标,而更多人都是满分一百只取得三四十分的水平。

  令人最失望的是太子的答卷,尽然勉勉强强才三十分。

  胤礽不该只有这点分数,他年少时课业优异,也深入学习过数理之学。

  康熙记得清楚,自己所著的数理论述都教过太子。

  胤礽不是毫无基础,但凡稍许上心,去年拿到牛顿《原理》后认真读一读,他就不会给出这份答案。

  读书不用功,奢华无度的享受却是一天不停。

  从内务府调取的记录,毓庆宫的吃穿用度堪称整个皇宫之最。

  瓷器、皮草、绸缎、茶叶、首饰等等,太子及其女眷的花费远超皇上与太后加起来的开支。

  这些奢侈品绝大多数都从江南采买运来。

  都说上行下效,胤礽使用这些物品据说是效仿汗阿玛的喜好。

  康熙不否认近些年偏好江南之物,但太子要学习父亲,为什么不把自己喜欢数理的一面也学了去?太子凭什么不学不了,老四就能学呢?

  说到底都是借口!

  太子在享受时,说在效仿皇上。当要他苦读了,就不记得父亲的殷切期盼。

  这事越想叫人越气。

  康熙不得不承认,哪怕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给胤礽机会,但现实情况让他接连挫败。现在只要一遇到与太子有关的事,就没一件让他顺心的。

  亏得还能转移注意力,一堆孩子中也不全是生来气他的。

  这次摸底考,有一个人的进步最快。

  不是别人,正是本来被康熙痛批为不务正业的胤禟。

  去年,胤禟上交的读书心得不说惨不忍睹,也是不得要领。时隔一年,这份考卷竟是能拿到八十多分。

  一年时间,胤禟之所以能发生变化,他在年初的请安折子里提到了原因。去年出海在外的几个月,四哥有空就带着他一起学习,丝毫不曾荒废时间。

  康熙非常欣慰,由衷感叹是老四教得好。

  老四是用了心的。即便他与老九以前有过不合,能通过实际行动看出来,两人已经修复了兄弟情,并且是把弟弟往好的方向引导。

  两天后公布摸底考成绩。

  康熙给众人留了脸面,没做具体排名,也没点名谁谁谁特别差。

  就把批改好的试卷给往各考生的父亲手中,哪怕那些宗亲朝臣读不懂数理题,但总能看得懂明晃晃的考分。

  差的不当众批评,好的却必须奖赏。

  给前十名送了赏赐,没公布具体谁是榜首,却也能从赏赐中窥见一二。

  康熙给老四的实物赏赐不算太厚重,但给了他之后免听课的权力。

  外界不知道是雍郡王搞出试卷,只当场他获得不必上课的特权是因为考得最好,好到不必去补习了。

  然而,雍郡王有此成绩不是最出人意表的。去年读牛顿《原理》,皇上就表扬过四阿哥学得不错。

  叫绝大多数人意外的是九阿哥。

  皇上竟然是给了他贝子的封号,以而表彰他的学习进步之迅速。

  这消息一出来,直教人瞠目结舌。

  九阿哥府内,胤禟接此圣旨时,保泰正好来此蹭饭。

  等到目送传旨太监离去,保泰再没能忍住,上上下下地打量胤禟。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从小一起混日子的狐朋狗友居然出息大发了,一不留神就脱离了差生的队伍。

  保泰酸溜溜地说,“九弟啊九弟,你这是悄悄学习,然后惊吓所有人啊!”

  胤禟捧着封词爵位的圣旨,这会他本人都没能回过神来。

  距离上次康熙大封皇子已经过去了五年,那次封爵从大哥到十弟,汗阿玛唯独跳过了他。

  在五年内,康熙没有再轻易封爵的动作。只有四哥与八哥因为牛痘实验有功,更进一步被加封郡王。

  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临时搞出的突击性考试,居然让他得了贝子封号。

  胤禟被这个天降大饼给晕了。

  当听到保泰的话,他忽然百口莫辩。

  该怎么说呢?

  能考这个成绩是四哥在海船上每天逼他看书的结果。当时,他真的没得选,不看书就是看海。大海都是水,看上两三天就腻了。

  如此解释,仿佛像是他万般无奈被逼着学习,然后就非常幸运地被赐予了贝子封号。

  这话能说吗?

  一出口,是不是显得他长了一张欠揍的脸?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