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清穿同人]我和四爷互穿后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九十七章267

第九十七章267

山海十八 2022-08-18

  当你看一个人不顺眼时,这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康熙没有感情用事,也曾经劝服自己胤礽能改好,但一桩桩事实摆到了面前,不认不行。

  于是,康熙四十五年开春,下了一道圣旨。

  撤去凌普内务府总管的职务,理由就是他监督不利,居然让御制物品流到了人贩子小头目的手上。

  改由廉郡王胤禩接管内务府,由十阿哥胤祹协理。

  不久之后,毓庆宫碎了一地的瓷器。

  凌普是太子奶娘的丈夫,据说他红着眼眶离开了毓庆宫。

  对外说辞,此次因罪被罢免,他有愧于太子的信任与提拔,没能把内务府诸多事宜打理好。

  内情如何,智者见智。

  康熙没给凌普将功折罪的机会。

  这人不是他选的,而是太子在三年多前任命的。

  三年也没让凌普学会怎么办事,完全没有必要再留。哪怕论私人情分,接替他的胤禩是太子的弟弟,难道不比奶妈的丈夫亲近?

  这一题的真实答案,却是谁也不能摆到台面上。

  自此刻起,太子也顾不上给远在天边的老四找麻烦。

  近在京城的胤禩,成了继胤禔之后,被太子党的主要针对目标。

  朝堂上,必有因此生出的纷争。

  康熙坐山观虎斗,趁此将理学院的首届学生都散了出去。

  去年分批将部分学习两年的学生安排到各个实差上,虽然职位不高,但都是能锻炼人的岗位。

  如今把剩余的也都安排好,准备缓一缓过三个月再进行第次招生。

  从年初到年尾,就不能有些令人打心底愉悦的事?

  康熙发现读老四家书时,心情终是与平时不同。

  尽管这种愉悦与一般定义有差异,掺杂了担忧等情绪,但不用绷着那根勾心斗角的心弦就是非常难得了。

  好在老四的书信里没有再发生拐卖案,也没有再一不小心又找到了谁谁谁的宝藏。

  根据信中所写,考察队进入云贵,日子总体过得平稳。

  所遇挑战主要是自然环境带来的,比如行路难,比如对当地气候要有一段适应过程。

  这些困难早就在预料之中,咬咬牙就能克服。

  一路行来,发现的另一个困难才是令人头疼——百姓有缺粮的隐患。

  若是云贵两广的人口数量继续增加,现有的粮食产量就会出现供应短缺。

  改良农具、提高产量、引进新的粮食物种等等,必须都搞起来了,也不妨多管齐下。

  其中,重点提到推广玉米与红薯种植。

  明朝年间,玉米、红薯就随商船来到南方,但都是被当做新鲜玩意,没有充作主食之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而红薯比玉米的种植范围还广一些。

  经过实地勘察,山区高地即便没有平原的耕地,但也能让玉米茁壮生长。相对而言,玉米比其他主粮作物更易存活,而且产量高。

  云南东部的某些山区已有成功种植经验,这就随信附上了具体的情况。

  不但如此,一路上收集了所遇到了玉米、红薯等作物的不同品种。

  对比不同品种间的产量高低、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期待杂交培育出更高产量的新品种。

  深入做这项农业研究的不是别人,正是茉雅琪。

  康熙瞧着随信而来的资料。虽然孙女一笔毛笔字不够漂亮,但书写的内容通俗易懂又数据详尽。

  好!很好!非常好!

  有关农作物报告起内容最重要,这一份报告比那些尸位素餐朝臣写的奏折不知强了多少倍。

  康熙能够预见到,老四家的小女儿照此节奏发展下去,假以时日是能活万万人性命。让人不饿肚子,这是极大的功劳。

  茉雅琪没有任何夸大其词,写得清楚不饿着与吃饱饭是两回事。

  那需要前赴后继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从农肥、耕田技术、育种等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良。

  她能做的就是先跨出一小步。希望天灾干旱来临时,灾民都能吃上一点粮食。

  哪怕那些玉米的品种口感不够美味,哪怕那些作物平日无法被当做主粮,但有此辅助起码能减少被饿死的人数。

  康熙表示很认可,做实事从来都是一步步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茉雅琪,这个孙女的名字开始被他放在了心里。然后,主动还找来玉牒翻了翻,确定小姑娘快十岁了。

  十岁,还早。

  康熙算了算时间,他嫁女儿基本都等公主十六七岁,而老四嫁女儿也不必着急。

  说是不急,但下意识将找孙女婿的标准已经给制定起来了。首先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不给找佟家那般的勋贵权臣了。

  人品最重要,孙女喜欢与压得住也很重要。

  茉雅琪要一直保持好心情,不被琐事困扰,才能在改良农作物上发挥更大才能。

  想了一堆有的没的,似乎有一件事忘了,是什么忘了呢?

  康熙摸了摸脑袋,总觉得该注意某件事,却又一时半刻想不起来了。

  *

  *

  万里之遥,广粤之地。

  武拂衣携胤禛、茉雅琪、温宪,在康熙四十五年的腊月下旬来到广州府。

  去年年中彻查拐卖案后,四人就与胤禟在湖南分开。

  尽管调查人贩团伙与处理李自成宝藏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总体还是按照考察团的原计划行事。胤禟带着侍卫收了一批珍珠先往广州去了,向西洋商人打开珍珠奢侈美白产品的新大门。

  考察团主体进入贵州、云南、广西,这一路主要记录当地不同风俗与民生情况。

  武拂衣从旁辅导,让茉雅琪主笔写的农业报告,又叫胤禛审查了有无用词逾越或疏漏,再将一摞摞寄回了京城。

  走了一年半,告别高原山地,在年末时分来到了广州府。

  广州府,肉眼可见的与众不同。

  首先能看到各色头发的欧罗巴人,而街头巷尾的气氛明显比京城要轻松自在,比如人们也敢光明正大地议论朝事。

  武拂衣一行人正要往落脚点去。胤禟提前一年抵达广州府,在此地买了一间大宅子,这就与他去汇合了。

  把行李放在马车上拉运,人却没坐在车内。慢慢步行穿过街道,是为更好认识此处的府城布局。

  一句夹生粤语想起,“呢个书,有咩?”

  武拂听到身后的低语声,嘴角微微一抽。

  不必回头,刚刚那句不标准粤语正是温宪在低声练习。她来广州抱有决心,要去各大商行地摊买齐各类新奇书籍。

  书籍内容,概括一句话,但凡与破案相关就不放过。

  或是被隆科多一事的刺激,让温宪对揭开真相有了兴趣。

  而湖南遇上的破译李自成宝藏去向与解救黄履庄被冤枉入狱,更是进一步加大了她对破案的兴趣。

  武拂衣没有阻止温宪发展兴趣爱好,只是有些不知要向康熙提起此事。

  他的五公主在和离后,勇于活出自我,人生兴趣变成了希望成为揭露真相的侦探?这与他的十四阿哥最大希望是成为狗血作家,哪一个更不靠谱一些?

  想着就侧头看向胤禛,这厮的弟弟与妹妹怎么兴趣爱好都偏了?

  此时,胤禛没有为身后温宪的低语大惊小怪,他正偏移视线看向一个茶水铺。

  尽管他在表面上不动声色,但仔细瞧一瞧他的眼神,明显是对茶水铺的聊天话题很感兴趣。

  只听那里有三个脚夫在讲话,说的是福建话。

  “哎呦,这日子真是不好过了。泉州出了一位抄家提督,也不知咱们运货回福建,会是什么光景。”

  “你怕啥?蓝提督喜欢抄家,那也是抄有钱人的。咱们是平头百姓,要抄也轮不到咱们。”

  “万一呢?这事可不说准。阎王好说话,底下的小鬼难缠。万一就抄咱们了呢?”

  武拂衣轻轻戳了戳胤禛的手臂让他回神。

  这人进入广州后略感水土不服,虽然谈不上精神萎靡,但一直有些懒洋洋的,没想到此刻倒是精神奕奕起来。显然是对别人聊抄家的话题很感兴趣。

  这都是什么爱好?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胤禛、温宪、胤祯兄妹三人的喜好变得都怪怪的。这是谁起的头,给带偏了?

  胤禛回神,正对上武拂衣诡异的眼神。

  武拂衣似关心地问,“你水土不服的病好了?精气神都恢复了?”

  胤禛嘴角微抽,因为他听出了言下之意。

  ——老鬼的真实意思,「阿四,阿四,你怎么回事?听了别人说起抄家,你就不困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