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科幻穿越 > 《长友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章 征程63

第25章 征程63

林子律 2022-09-14

  这些念头在脑内转了一圈儿,谢晖刚要加大剂量,萧启琛却跟看白痴似的瞥了他一眼:“我要什么陪?白白浪费了姑娘们做生意的大好时光,你陪我就行。”

  谢晖叫苦不迭:“殿下!我也是来寻欢作乐的啊!”

  萧启琛天真地睁大了眼:“你就不怕我告诉谢相,你放着除夕宫宴的正事不做跑来喝花酒,然后被你祖父一顿藤条抽到下不来床吗?”

  谢晖:“……”

  谢晖大义凛然地干了杯中酒,撑着下巴,在弹琴唱曲两个姑娘忍俊不禁的眼神中,认栽道:“你就饶了我吧……行,那最后一次,少说些苏晏,多提你那个《水经议答录》。”

  萧启琛摸了摸下巴,笑得意味深长:“那也是阿晏给我找来的。”

  谢晖一头栽倒在桌上,很是受伤。

  江南小调唱的除了离别愁绪,还有花样年华。

  琵琶一拨,七弦琴一弹,黄莺似的婉转嗓子开始和着曲调讲故事,哪家的豆蔻少女对隔壁书生暗生情愫,哪家的人面桃花撩动了少年心弦,淅淅沥沥的雨从春落到夏,浇湿一寸相思一寸灰。

  萧启琛听着这些风花雪月,只觉唱曲的姑娘真是懂她,那曲《越人歌》将他的心唱得一阵酸胀,词化为了一只纤纤玉手,稍微捏下,便全是哭不出的泪。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他在这首曲里和谢晖喝完了一整壶酒,浑浑噩噩地出了青楼时,铅灰的苍穹飘下一片雪。

  还有三天就到新年,萧启琛突然请辞前往清光郡监督修筑水利工事。这时候不尴不尬,要说急,这么些年赈灾都习惯,治理水患不在一时半会儿,要说不急,可来年上游冰雪消融,带来下游水位急涨,搞不好就有一场涝灾。

  萧演没有多想,准了他的奏,随行的便是刚从扬州别驾升任少府的韩广。

  他悄无声息地离了京,等苏晏知道时,已经翻遍金陵都找不到人了。

  年节在即,苏晏前些年不是在徐州就是家中人不齐,过得没滋没味。今年家中多了个李绒,一切便有些不同了。苏晏从骁骑卫回到家中时,看见大红灯笼和正屋门口的春联,忽然感觉到几分久违的年味。

  “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儿的,就……托大哥找谢大人写了两幅。”李绒正亲自贴完东厢门上的对联,见了苏晏,连忙从凳上跳下地,捋了捋落到颊边的碎发。

  苏晏见那春联,念道:“月缺月圆星眼底,花开花落树心间……谢大人?”

  李绒眨眼,解释道:“就是尚书侍郎谢晖大人,我没出嫁的时候就听说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家兄与他有些交情,听说是替侯府要的,他就写了两副。喏,还有一副叫‘一生情注山河景,四季联吟日月歌’。”

  总是有些意味,可惜苏晏当年书没念好,怎么都觉不出谢晖的深意,见李绒笑眼弯弯等他的评价,苏晏唇角微扬,道:“很好。”

  年夜饭前李绒去厨房跑了一趟,后来端出了盘饺子。苏晏尝了两个,只觉味道不怎么样,又见李绒始终满含期待地望向他,知道这定是她包的,又夸到:“饺子不错。”

  父母对她赞不绝口,李大人近来对苏晏也有越发欣赏,小夫妻算不上琴瑟和鸣蜜里调油,总算称得一句“举案齐眉”。

  夜里苏晏要守岁,去了佛堂。

  他娶亲之后,曹夫人便逐渐有了心情去做别的事,到佛堂的频率变少了。苏晏走进去时,中间那盏长明灯快要熄了,苏晏添了点灯油,没找到香,索性在蒲团上坐下来。

  他不信神佛,只觉得在佛堂能够静心养性。坐了一会儿,苏晏眼皮越来越重,他撑着下巴,盯着长明灯摇曳的光。

  “阿晏?”身后突然响起怯生生的声音,苏晏回过头,却是李绒迈进来了,“我找不见你,去问娘你在哪儿,她说你大概来陪阿锦了。”

  苏晏失笑道:“没有陪他的意思,我就是心里烦。你坐吧。”

  李绒“哦”了声,在他旁边的蒲团上跪坐,然后没了声息。换作那个谁,早问号一堆了,李绒却跟没听似的,苏晏问她:“你不好奇我在烦什么吗?”

  “你若不说,那便是不希望我问,既然如此我何苦多此一举?”李绒反问他,见他语塞后从袖子里摸出个纸包,摊开后是几颗糖渍的梅子。

  苏晏道:“零嘴儿?”

  “前些日子闲来无事,刚好见厨房买了些回来,说是爹要酿酒,我便讨了几颗来吃。”李绒举了一颗到他嘴边,“很甜,你吃吗?”

  苏晏想说“我不吃甜食”,却拗不过她,只得张嘴含了去。

  然后他们无话可说,佛堂中供着一尊小小的佛像,苏晏不知道这是何方神圣,亦不知护的是平安还是别的什么。李绒安静地依偎在他身边,后来先困了,便挨着苏晏的肩睡觉。

  “绒娘。”苏晏轻声唤道,“累了就回房歇息,我守岁成习惯了。”

  李绒揉了揉眼,复又坐直,继续吃那糖渍的梅子,道:“不必,我给你做个伴,这样你心里孤单的时候还能跟我说两句话,虽然不一定懂,但我能听。”

  她好似认准了一个人自言自语是件很难过的事,苏晏拗不过她,只得腾了一只手,将两人的蒲团凑得近些,让李绒靠在自己怀里睡。苏晏很快听到了平稳的呼吸声,显示着李绒已经睡着了,只是呼吸节奏比常人稍快。

  李绒身体弱,自小没出过金陵城,是个被养在深闺的病秧子。苏晏搂着她,嗅到她身上始终徘徊不去的药香味,心里空落落的。

  夜深了,佛堂的灯光如豆,在苏晏眼底跳动。冬日的三更一刻连虫鸣都没有,整个天地好似都陷入了沉眠,没有雪,没有月,阴沉沉的天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想着李绒那句话,她说苏晏很孤单。

  他那时还不知道为什么李绒能看出他孤单。直到很久以后,苏晏回忆起李绒,惊觉那个除夕好像是他们之间挨得最近的一次。

  年节除去走亲访友便是在家烤火,无所事事,苏晏的骨头都要生锈了。李绒不知从哪儿讨了一只小狸猫,养在庭院里。她时常追着那只猫跑来跑去,曹夫人想阻止,苏晏却说:“让她玩吧,多走动对身体好。”

  李绒的病是娘胎里带来的,按大夫的说法,毛病在心肺,只能静养不能治愈。苏晏没问她为什么会被家里嫁给自己,怕李绒多想,就大部分事依着她。李绒和他熟了便不再怕生,偶尔还主动跟他说府中的事。

  这明明是个很舒心的年节,苏晏却始终心慌,他没来由地惶恐,直觉有大事发生。

  过完十五恢复朝会,萧演刚逗完七殿下,心情大好,预备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大司空却上了封让整个太极殿都震惊的折子。

  呼延图故技重施,纠集大军在雁门关外扎营,随时都可能进犯。

  雁门关位于正北方,由于突厥王庭更靠近云门关,那处就没有精兵驻守,再加上四周可耕作的农田实在有限,连人口都十分稀少。只是雁门关是南梁的北大门,一旦被攻破,突厥大军可南下长驱直入攻破晋阳和潼关,直取旧都和洛阳。倘若到时事成,长江以北的诸多州郡就都是突厥的囊中之物了!

  那些年被威胁着要划江而治的耻辱……历历在目。

  苏致领了旨,火急火燎地前往南苑大营点兵,即刻便要出征。苏晏以为他不会带自己,却在点兵时听见了他的名字。

  “沈成君领三百骁骑卫随行,张理留守北徐州,一旦有变随时传信颖州郡守要兵支援……还有苏晏,苏晏你,随军吧。”苏致说完,将战报一合,交给沈成君后,又扫了苏晏一眼,道,“明日开拔。”

  他下令完毕,其他人纷纷去做自己的事。苏晏愣在原地,默不作声,废了好大劲才让自己的兴奋表露得不那么明显。

  苏致第一次同意他随军出征,而他不懂战场凶险,没见过血的年纪只隐隐期待这从此刻开始,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夜的时间能有多慢,苏晏只觉自己好似做了几个颠三倒四的梦。他见到哀鸿遍野,荒原白骨,还有金戈铁马铺天盖地而来,又听见江南小调,采莲女在花溪之上的吟唱,梦中经过整个春夏秋冬,当画面定格在他年幼时的一个春天,苏晏猛地醒了过来。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竟然梦到了萧启琛。

  既然醒了,便再也不可能入睡。苏晏轻手轻脚地爬起来,生怕惊醒李绒,拿了衣服出东厢房去换。他检查过自己的佩剑和长弓,碧海剑锋利如初,羽箭满囊。

  苏晏收拾好这些,从怀里摸出个荷包来。

  前夜就寝前李绒见了荷包,以为是从前哪个姑娘送的,问了两句,苏晏心不在焉,就说了实话:“从小就戴着,它不是姑娘送的。”

  长久以来,它已经成了苏晏身上的习惯,随时贴身,里头装的依旧是安神的药。苏晏偶尔错觉这已经是他从小带到大的东西,唯有仔细看那白鹤的针脚,才会想起这是萧启琛生母的遗物,被他送给了自己。

  思及此处,苏晏突然拉开书房的柜子,从最里头摸出个小盒子来。他深吸一口气,打开,一黑一白两颗圆润的石子安静地躺在其中。

  苏晏将那两颗石子捂在手心,认真回忆梦中萧启琛那奇怪的笑容,最终把它们一起装进荷包,否则心里总不踏实。

  他给李绒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她,另一封托她想法子转交给谢晖,里面写了点无足轻重的絮叨,无非想着谢晖看了会说给萧启琛。

  一切准备妥当,东方泛起了鱼肚白。苏晏回头看了眼庭院中的杏树,朝它弯了弯唇角:“今年可不好守着你开花了。”

  大军出征,无人相送。

  苏致坐在马上,突然侧头对苏晏道:“朝中的天平并不偏向我们,陛下的态度需要揣测。此后这是常态,你要习惯。”

  作者有话要说:  对联是引用的……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