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雄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四十三章 交班之际 改制探讨(1/2)

第四十三章 交班之际 改制探讨(1/2)

曹家大叔 2022-10-13

 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五月十二汴京内城福宁殿,我携太子妃刚给宋徽宗老爷子请完安,便聆听老爷子对上任开封府尹的训话。只见老爷子对我微笑说道:鉴于皇儿最近的艺术修养卓越表现,此番加封开封府尹则是对皇儿从政能力的锤炼,更是朕及朝野百官的信任,望皇儿勤勉政事,为朝廷做出表率,为天下臣民做出榜样,为我大宋的千秋基业而努力,待半月以后父皇为皇儿举办完大殿,这天下朕就交给皇儿了。我便跪拜道:谢父皇隆恩,儿臣必将勤勉政务,替父皇牧好汴京京师一百五十万百姓,让其安居乐业,以报父皇之隆恩,皇儿也必将勤恳见习政务,为天下亿万臣民营造一方安居乐土。太子妃朱琏并一起跪下。老爷子微微点头道:皇儿此言可嘉,朕心甚慰也,赐座。我安坐完毕,太子妃便立于我身后,我便起身拱手道:启禀父皇,关于上任开封府尹后儿臣有几事想请教父皇。老爷子微微一怔便说道:涉及政务之事,皇儿不解之处尽可发问,恕皇儿无罪。见状,太子妃朱琏并跪道:禀报父皇,臣媳先告退,老爷子点头示意,太子妃朱琏深情的望了我一眼便缓缓向殿外退去。

 见太子妃如此懂事,便心中一乐,毕竟后宫不干涉政治,这是祖制,涉及到政务问题,没人回避这是规矩。想到此便拱手道:皇儿目前提举皇城司和就任开封府尹,前几日皇儿在开封府衙当了几日班,感觉那里的氛围和环境比较适合,儿臣想就在内城城南开封府衙当班,关于内廷皇城司政务儿臣想并在开封府衙当班处理,开封府衙毕竟位于内城西南,跟接近民生万物,避免儿臣在处理政务时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儿臣想贴近实际,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处理政务问题。其次便是内城南边有着众多的朝廷府衙,对于政策的执行、落实及沟通成本会大大降低,横向和纵向的联络将更加高效。再则就是以方便儿臣随时视察京师各地及各行业的实际和实地情况。综上所述,儿臣以为在开封府衙当班最为合适,请父皇指示?

 老爷子听罢便慈声道:皇儿此言有理,为官者最忌好大喜功,眼高手低,皇儿有此脚踏实地、眼见为实、贴近民生觉悟,朕心甚慰,准皇儿所奏!我立即起身跪拜道:谢父皇恩准,儿臣还有另外一事奏请,我大宋自开朝以来便主张重文轻武,重用文官制约武将,儿臣理当遵守祖制祖训,但是儿臣以为此时非彼时以,北方强大的契丹大辽国就几年光景将偌大的大好山河丢失殆尽,给了儿臣深深的触动,特别是目前金人更在我大宋边界屡次兴风作浪,危害、掠夺我大宋边界城池、臣民等。所谓“居安思危、忘战必危”,京师百姓已经近百年不识兵事,对兵事毫无概念及意识非常的淡泊,鉴此儿臣想重新组织一支新军,以实战的标准组建,以防止金人对我富庶的大宋朝廷窥探之心做好准备,此新军从京师禁军中选拔而组建,名约大宋第一军,其由重骑、轻骑、弩、弓、炮、火器等兵种,针对北方的骑兵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应变紧急状况,呵护我大宋京师安全及皇族之完全保障。说罢便匐身在地,双手摊于地。

 半晌过后,便见老爷子轻出一口气说道:自我太祖以来,都十分重国防,历经几朝,唯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为遗憾,父皇亦是一样,没有燕云十六州之天然屏障,我大宋就等于向北方游牧民族敞开了大门,而过燕云十六州乃是一马平川,北方铁骑横冲直撞随时可以威胁京师之安全。而父皇费尽了心思,也就只能收复了燕京而已,如今皇儿所虑甚是,亦是我朝历朝的国防之重点,据童太尉北方之行呈报来看,金人确实对我大宋有着非分之想也,可奈武人皆不堪大用也,父皇内心也是忧心忡忡,皇儿有此等想法,父皇亦完全赞同,只是此事涉及面甚广,不止枢密院、三衙、兵部、吏部等政务,为了皇儿能顺利组建新军,朕下旨各院、府、衙、部、司、监等密切协助配合。皇儿可安心组建新军也,皇儿平身。

 我便谢道:谢父皇的大力支持,儿臣定不辜负父皇厚望,为亿万民众生活安定及我朝万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起身接着道:强大的国防是安居的前提保证,想当年汉武大帝远征匈奴成就了其千秋伟业,也消除了外部威胁,致使得到了安定稳定的发展局面。北方野蛮之族像条喂不饱的恶狼,每年的岁币不少,但是还是贪得无厌,儿臣亦是非常的无奈,才出此新军之策,儿臣并无穷兵黩武的想法,这只是只保之策也,丛林法则曰“弱肉强食”也,我朝亦想和平、稳定的发展,但是金人不让,既然不让那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吐淹也。董事长意味深长的一笑道:皇儿志向远大,父皇亦察觉的到,从前几次的君前奏答来看,皇儿胜朕不少,朕心甚慰也,父皇历来守祖制拿“岁币”换和平,今日吾儿“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给朕深思,确实要居安思危,只有强大的兵事才有谈判的本钱,才避免受外族之威胁恐吓。朕已到不惑之年,并非朕不想变革,其神宗朝也是大张旗鼓的改制,最后还是半途而废也,朕有心而时感无心,朕有心而时感无机,而今皇儿有此大志,父皇必定全力支持,此乃祖宗之佑也,亦是大宋之幸,万民之幸也。

 见此便道:儿臣有心让大宋恢复汉唐鼎盛之威,更有志让父皇成为“文景之治”之楷模也,史笔如铁必将承记父皇伟大的千秋伟业之功,亦能将父皇的艺术文化隗宝相传之后世并留名千古,让后人学父皇之成就。董事长哈哈道:哈哈,吾儿甚宽朕心也,父皇对笔墨丹青诗书画印等确实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爱好,故此见皇儿亦有继承父皇之风,加之有着鸿鹄之志,为父便刻意栽培吾儿,望吾儿能成就一番伟业也。

 我便再次跪谢道:儿臣谢父皇刻意栽培,儿臣定不辜负父皇的期望。关于神宗朝改制失败之事,儿臣以为所谓改制既是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阶级的重新塑造的过程,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先解决当权权贵的利益问题,让他们感知改制后的好处及不改制的弊端,其次再是改制,若不做好现有利益阶层的重新分配事务,匆忙改制会遭遇到现有利益阶层的万般阻挠,那必将半途而废。有了既有利益阶级的支持和理解,那改制再缓缓推进,时刻可取各阶层诉求,再而持续不断改进操作细节,严格执行、落实到位,才有可能成功也,商鞅的变法给打秦统一六国打下了良好基础,改制像育人,非一日一时之功效也,而是长时间的沉淀,待量变再到质变,许久后才会猛然发现已经脱胎换骨、涅槃重生也。就像蛹化蝶的过程,历经万般苦难,才能破茧成蝶,最后展翅高飞也。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