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宋雄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四十四章 登基前夕 外城内城(1/2)

第四十四章 登基前夕 外城内城(1/2)

曹家大叔 2022-10-13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天都在皇城垂拱殿跟着老爷子及内侍官学习政务及熟悉各项事务。首先从外城开始给我介绍,京师自开平元年(907)梁太祖朱温下诏,“升汴州为开封府”,本朝并沿用此名称,在显德二年(955)四月,后周世宗柴荣于颁布【京城别筑罗城诏】,次年正月罗城动工而建,逾年而成。为与原唐代汴州城(内城)相区别,故称“外城”。本朝立国后,主要迫于军事防御压力,曾对外城进行了十余次不同程度的增修,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及九年(1016)、神宗熙宁八年(1075)、微宗政和六年(1116)的三次修建规模比较大。由于开封一带土质松软,不易筑城,故从百里之外的郑州虎牢关一带取土筑之,故外城坚密如铁,受砲所击,唯凹而已。外城周长五十里六十五步(1宋里约530米),外城护城河至神宗熙宁八年(1075)增修期间,大举开濠至哲宗登极(1086)方告完工,方造就此时护城河宽十丈余(约38米),深11-13.6米的规模,外城城墙到护城河之间约为30米,护城河二边都种植了柳树,城墙统一是白色的墙壁,朱红的门户,故此护城河成为京师军事抵御外敌的第一道前线。

 所有的外城城门都是外面建造二座瓮城,加上外城城门共三层,为了增加防御效果,外面二座瓮城的城门分别是左右二侧开启,而其中南熏门、新郑门、新宋门、新封丘门的瓮城,是正对城门开门,而且有只有二层结构,因为这四座城门都是正门,都留有皇上御用道路的缘故。以方便皇上从内城经过御道(街)直达城南的玉津园等地、城东的宜春苑等地、城西的明池等地,城北的瑞圣苑等地,外城的南面城墙,城门有三座,正南的城门为南熏门,东南的城门是陈州门,边上有蔡河水门,西南的城门是戴楼门,边上也有蔡河水门,蔡河的正式名称为惠民河,因为此河通往蔡州的缘故,所以称为蔡河。外城东面城墙,城门有四座,东南的城门是东水门,是汴河流出京师的水门,此水门分别由中间的一个水闸门和二个陆行门(通津门/上善门)组成,水闸门方便水流和过往船只,陆行门方便过往车辆行人,共并列三个门。东水门外还有瓮城护卫,东南方的财富和百货,均由此门源源不断运入城内,从而形成了一处水路大码头及大型货物中转站。东水门往北便是新宋门,再往北是新曹门,最北面是东北水门,这是五丈河流出外城城墙的善利门,五丈河为漕运河流,自京师流出后东经兰劳、定陶、巨野西北注入梁山泊,下接济水。外城西面城墙,城门有五座,最南面的新郑门,往北是西水门,这是汴河流入外城西墙时的水门,西水门除了供船只进出,在河的两岸也建有陆行门。再往北是万胜门,此门主要是商贸作用主要跟京西一带的商贸往来之用。再往北是固子门,再往北是西北水门,此门是金水河流入外城城墙的水门,金水河是流经京城西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是供应京城城内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河流,也是唯一直接流入皇宫后苑的河流。外城北面城墙,城门有四座,最东面的是陈桥门,这是大辽国使臣通行的驿路。往西是新封丘门,这是皇上北郊大祭的御用道路,再往西是新酸枣门,最西面的是卫州门。所有外城的城墙上,每百步(约1200米)都设置马面(类似马头正面,用于储粮御敌,可使攻城者三面受敌,攻势受阻)和战棚(一种城楼防御装置),城墙上面密集地设置女墙(城墙上面呈现凹凸形状的小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城里的官道上,二侧都种植了榆树和柳树,城中每隔二百步(约2400米)设置一座防城库(存放护城兵器的库房),由广固兵维修建造,涂泥粉墙。

 接下来便是内城的介绍,京师内城源自唐代汴州城,整体呈东西稍长、南北略短的长方形,四周总长约为二十宋里(约10600米),南城墙有三座城门,正南门的是朱雀门,左边的是保康门,右边的是新门,东城墙有三座城门,从南面数起,最南面的是汴河南岸角门子,这是汴河流出京师内城东南角的水洞门,汴河北岸的城门是旧宋门,再北面的是旧曹门,西城墙有三座城门,从南面数起,最南面是旧郑门,往北是汴河北岸角门子,这是汴河流入京师内城的水洞门,再往北是梁门。北城墙有三座城门,从东面数起,最东面的是旧封丘门,中间是景龙门,最西边是金水门。

 京师河道,穿城而过的河道有四条,穿过外城南城墙的河道,名为蔡河,其水自陈州、蔡州一带流来,由西南边的戴楼门附近流入京师,曲折环绕,从东南边的陈州门附近流出,蔡河之太祖元年(960)引导闵河从新郑接来,经蔚氏县西,东北流至京师城西十里处,注入蔡河使其水源得到保障,之后经过历朝治理,目前蔡河岁漕粮食物质达到六十余万石(约35520吨)。河上有桥一十三座,在陈州门里面的叫观桥(因通往五岳观而得名,此桥在五岳观的后门外面),从北面数起,依次是观桥,宣泰桥,云骑桥(云骑驻军驻扎而得名),横桥子(位于彭婆婆住宅前),高桥,西保康门桥,龙津桥(京师最著名的桥之一),新桥,太平桥(高俅的住宅前面),粜麦桥,第一座桥,宜男桥,四里桥(设置拦河锁,征收过往商税);贯穿京师城中的河道是汴河,河水从西京洛阳的洛口分洛水流入京师,向东流去,流至泗州,汇入淮河,漕运东南方粮食,凡是东南一带的土特产,都从这条河道运入京师,无论是官家还是私人,都仰赖这条河道的供给。汴河为整个大宋重要的交通大动脉,江、淮、湖、浙的米数百万石,又从山西下来的煤炭,供给京师,河北前线之急需之物,也是通过汴河供给。汴河自东水门以外七里,到西水门以外,共有一十四座桥,从东面数起,东水门外七里处的桥叫虹桥(一种构造独特的木拱桥,不立桥柱,穿插梁木成为木拱,具有长虹临空的外形而得名),依次则是顺成仓桥(因顺成仓库而得名),便桥(东水门便桥),下土桥(虹桥结构),上土桥(虹桥结构),相国寺桥(京师大相国寺前而得名),州桥(京师最著名的桥梁和交通枢纽,也是都城中轴线上的重要坐标,源于唐代汴州桥,正对着皇宫前的御街,此桥和相国寺桥都是低平的形制,桥下不能通行舟船,只有西河平船可以通过,桥柱都是用青石筑成),浚仪桥(西面开封府衙),兴国寺桥(因太平兴国寺而得名),太师府桥(蔡京太师住宅前),金梁桥(因金梁桥街而得名),西浮桥(并列的船铺上木板而成),西水门便桥,横桥。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