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小巷人家完结+番外完整版》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八章 一命二运三风水20

第八章 一命二运三风水20

大米 2022-10-18

  宋莹重回了棉纺厂最时髦最新潮人士的队列,笑得春风得意,“少儿英语周六、周日都有,孩子们都来咱家,跟着图南一起学英语。”

  .

  看完电视,庄家人回到自己家,林栋哲跟着进了庄图南房间——两间小卧室因为是厢房改建的,保留了原来的厢房门,从他自己房间到庄图南房间只需要几步路,方便得很。

  庄图南看到书桌上几张一月份的《人民日报》——每到月底,庄超英会把办公室的过期报纸带回家,让庄图南剪报——庄图南喜出望外,从抽屉里拿出了厚厚的剪报本。

  庄图南正要起身去找剪刀,林栋哲窜回自己的房间,拿了剪刀和浆糊又跑了过来。

  林栋哲谄媚道,“图南哥,都1979年了,你要不要换一个新本贴报纸,我爸刚给了我两本新的笔记本,我分你一本?”

  庄图南凝视林栋哲,“说!”

  林栋哲嘿嘿一笑,“图南哥,我就知道瞒不过你,我怀疑每年的寒暑假作业都是一样的,你能不能把你以前的寒假作业借我看看。”

  林栋哲压低声音,“有几个三年级的孩子也想抄你的作业,说1毛钱1本。”

  林栋哲拼命煽动好学生庄图南,“挣的钱用来租书,租书摊上刚进了《封神演义》和《水浒》的连环画。”

  连环画的诱惑实在太大,庄图南迟疑了一会儿,“万一被大人们知道了……”

  林栋哲道,“老大,我办事你放心,不会让大人们知道的。”

  林栋哲回想起蛇瓜事件,心有余悸道,“不能让庄筱婷知道,她知道了,你妈我妈就都知道了。”

  林栋哲继续絮叨,“庄筱婷啊,哎,老师忘了留作业,下课起立时她居然问,‘老师,今天有作业吗?’,我立即去捂她的嘴,可惜晚了,老师想起来了,给全班留了作业。”

  庄图南下了决心,“1毛5分,一毛5分抄一本。”

  .

  初五,宋向阳和李一鸣叔侄俩一起来给庄超英和林武峰拜年。

  俩人拎了一网兜水果罐头,据说是宋向阳用自己挣的工分买的,分送给庄超英和林武峰表示谢意。

  雪白的梨块、橙黄的桃子在透明玻璃罐头里一览无遗,林栋哲眼巴巴地看着罐头,庄筱婷也时不时地偷瞄一眼,林武峰拿了工具慢慢撬罐头。

  宋向阳道,“如果是用大学生补助买的,庄老师一定会更高兴,不过这是我工分换的,也是我和一鸣的一点小心意。”

  宋向阳尴尬而又不失坦诚地解释,“我总想着考上大学来拜访庄老师,所以第一次落榜后没来谢谢庄老师,要不是宋阿姨把我们劈头骂了一顿,我多半现在也不会来。不好意思来,落榜,怪没脸的。”

  李一鸣更窘迫,“表叔干活有工分,还能花自己挣的钱谢谢两位老师,我只能拿家里的罐头……”

  李一鸣的声音越来越低,头也越来越低,宋向阳拍了拍表侄的肩膀,以示安慰。

  李一鸣抬起头来,勉强笑了笑,“庄老师,林工,今天来也是请教您们一件事,我有个朋友也是待业青年,他写了封信给劳动局说工作问题,劳动局的同志给了些建议,其中有一条是‘发展个体经济’。”

  李一鸣道,“劳动局的同志暗示我们去观前街、玄妙观人多的地方摆摊,卖些针头线脑、内裤袜子什么的,这些小物件国营商店看不上,样式少,价格贵,我和朋友去玄妙观偷偷观察了几天,类似的小摊生意很好,但是经常有城管来没收东西,必须一边卖一边躲……”

  李一鸣的声音越来越小。

  林武峰道,“有进货渠道吗?”

  李一鸣道,“上海有商品市场,大家都是去上海进货,火车一天来回。”

  “砰”的一声,林武峰撬开了罐头,“栋哲,去拿五把调羹、五只小碗,你们仨和两位哥哥一起吃。”

  林武峰用毛巾擦了擦手,“去做,别看只是小物件,量大了非常赚钱。”

  林武峰太过干脆,李一鸣愣住了,“可是,我爸妈觉得个体户名声不好,也怕政策变来变去,我妈说了,再等等,没准棉纺厂哪天就有位置了,还是铁饭碗好……”

  林武峰道,“年前,我们厂专门开了次会,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知青返城渠道,看样子很多知青陆续都能回城……”

  宋莹突然插了一句,“针对是否让知青全体回城,小平同志在有关知青问题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了,‘这个后门你们不开我开’,全体知青都将回城。”

  傻大姐宋莹突然说政策,一屋人都吓了一跳。

  宋莹提醒林武峰,“你忘了,那天陆大姐来咱家看电视上的知青新闻,她说的。”

  林武峰心里觉得无论是宋莹、还是陆大姐解读政策恐怕都不太靠谱,但在宋莹一贯的淫威下,他从善如流地修改了措辞,“看样子全体知青迟早都能回城,知青办要求厂里有了位置,无论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优先安排回城知青。”

  林武峰道,“我们厂这样,我估计棉纺厂也差不多。光是知青,已经是僧多粥少了,再过个一年半载,77、78级的大专生、中专生也毕业了,直接由国家分配到各级单位,你们职工子弟的机会就更渺茫了。再说,摆摊也不妨碍你进厂,你可以一边摆摊,一边等位置。”

  林武峰越说,李一鸣的脸色越是苍白,林武峰说完好一会儿,李一鸣才开口,“林工,太谢谢您了。”

  李一鸣低声道,“我明白了,林工,谢谢您。”

  林栋哲端着一摞小碗冲进屋,黄玲帮他一勺一勺地分罐头。

  林栋哲先把两碗雪梨糖水放在客人面前,宋向阳连连摆手,“你们小孩子吃。”

  林武峰问宋向阳,“你回城的手续办的怎么样了?”

  宋向阳道,“还没办,找不到接收单位。”

  宋向阳解释,“除了多子女或独生子女插青上调,还是以前的‘病困退’政策,只要开出病假条或有街道出示的家庭困难证明,就可以退。大队说,只要有接收单位,他们立即放人,队里也穷,人多地少,压根不希望我们这些知识青年和他们抢饭吃。”

  林武峰道,“我组里缺一个临时工,指定了必须招回城知青。临时工没编制,没医疗没住房,所有福利都低正式工一等,你要有兴趣的话,我一会儿从我屋里拿两本机械方面的书借你看看,初十来厂里面试。”

  宋向阳猛地抬头,“有机会转正吗?”

  林武峰摇头,“不太清楚,你要想知道,我回头去打听打听。”

  庄筱婷端了两小碗罐头放在宋向阳和李一鸣面前,俩人推辞不过,和三个孩子一起吃起了罐头。

  李一鸣神不守舍,盯着桌面发呆。

  宋向阳不知是兴奋还是紧张,拿着勺子的手一直微微发颤。

  .

  两位客人、三个孩子围坐在饭边吃罐头,凳子都坐满了,两家大人只能一溜儿地坐在大床床沿上。

  庄超英低声问林武峰,“林工,我听到的消息是,知青能不能回城主要是看原城市愿不愿接收他们回去,北京去年就放开了‘病困退’,很多北京知青都回城了,上海一再表示没法一下子接收那么多人,大部分上海知青都还留在农村。”

  宋莹知道庄超英的妹妹也是知青,“庄老师,你妹妹能回来吗?”

  庄超英摇了摇头。

  宋莹道,“庄老师,你去打听打听。苏州市有个‘插青家长组织’,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政策、交换信息,再把城里的‘马路消息’写信告诉乡下的子女,让他们知道最新动向,尽快做准备。我车间陆大姐、王大姐经常去,我都听了一耳朵。”

  另外三人明白了宋莹的消息从何而来了。

  宋莹攒了一肚子的小道消息,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隔壁家女儿和同一农场的上海知青结了婚,据说现在正在闹离婚,打算先离,回城后再复婚。庄老师,你妹妹也可以曲线救国嘛。”

  庄超英苦笑,“前两年贵州省说群众推荐的知青可以报考师范、卫校等中专,我妹妹生性好强,考上了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了镇医院……”

  庄超英话锋一转,“现在政策下来了,在当地已经结婚或工作的知青不能回城,她有国家分配的工作,是不能回苏州了……”

  宋莹听懵了,“考上了卫校,有了工作,反而没法回苏州了?”

  林武峰叹息,“人啊,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读书排在命后面,我们当年、我们当年……”

  林武峰看向正兴高采烈吃罐头的三个孩子,不再说下去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