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成为日不落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孙儿想组建一支商队(2/2)

第六十七章 孙儿想组建一支商队(2/2)

发了霉的蛋 2022-10-23

 尤其是,朱元璋提出来的塞王政策,让大明的王爷们去边关为大明戍边,这项政策更是极度的耗费钱财。

 如今大明还算得上是风调雨顺还好,一旦后面出现个天灾人祸,大明的国库便会立马亏空,到时候各种相应的问题相继出现。

 朱元璋并没有立马给出回答,而是在脑海中思考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凭本心来说,朱元璋对朱允熥所说的事情十分心动。

 海上贸易可以赚取多少钱,朱元璋对此实在是再清楚不过。

 当初还是吴王的时候,多数军饷都是用海上贸易赚取的钱财所解决。

 一盏茶的功夫后,朱元璋说道:“此事可行,不过要暗中进行,所赚取的钱财,也不可直接送入皇宫。”

 他纠结了片刻,还是决定答应下来这件事。

 眼下边关地区,已经没有可以可以威胁大明安危的强敌。

 朱元璋觉得自己此前的一些政策也是时候一点点的进行修改。

 此一时彼一时,任何政策都不可能一直长久不变,都要跟着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是朱元璋多次从朱允熥口中听到的道理,朱元璋觉得相当的对。

 哪有什么万古不变的铁律!

 若是真有,也不会每过上几百年就改朝换代。

 朱允熥松了一口气,看来他心中的猜测没有错,朱元璋确实有心改变一些政策,这是一个好兆头,“爷爷放心,所赚取的钱财,孙儿会安排他们建造一个钱庄用以储存钱财。”

 他这也算是变相的给大明提供另外一层保障——防止通货膨胀!

 大明宝钞发行后,朱元璋三令五申地禁止民间以金银为货币进行交易,甚至朝廷还曾多次下令“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这也就是所谓的银禁令!

 一方面是因为大明朝刚刚建立,需要用金银铜的地方比较多,另一当面,则是为了推行大明宝钞的使用和流通。

 纸币的政策非常好,携带方便,大大减少了百姓出门时候的负担,但是朱元璋不懂经济,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保证金,也就是说大明的金银铜等储量要满足于自己所发行的货币。

 元朝时发行纸币是以金银为准备金,如果没有金银就不发行纸币,而且发行有定额,持有纸币可以随时向朝廷换领金银,这就是金银本位纸币发行制度。

 可是朱元璋对这一套经济显然不太熟,尝到大明宝钞的甜头之后,便加大了宝钞的发行力度,一直印个不停,于是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就远远大于自己的国库储备量。

 由于宝钞的发行过量,从而导致物价开始疯狂的上涨,一开始大明宝钞的实际价值跟铜币几乎不相上下,一石米的价格用宝钞1贯即可购买,到了永乐元年之时,一石米的价值已相当于宝钞10贯,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大明的宝钞已经贬值了十倍有余。

 长此以往的贬值下去,大明宝钞只会变成废纸一张,拿着一张纸,上面印着一万两,就想当一万两的银子来用?百姓可不傻!

 想要缓解这种情况,就要增加国库的金银铜储备,大明每年的税收就那么多,从哪里获得更多的金银铜?

 发展商业,发展海上贸易,让全世界的金银铜全都流入大明,这不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可以说,朱允熥这是一整套的连招。

 既防止了通货膨胀,也让事情朝着自己的计划发展。

 当然了,保证金也好,防止通货膨胀也罢,还有后面的种种计划,这些都还不能说出来。

 还是那句话,眼下还不是最佳的时机,况且即便是他说了,朱元璋八成也不明白。

 或许还会问,啥是通货膨胀?啥是保证金?朝廷发行的东西咋还需要考虑这些?咱这皇帝难道不值得信吗?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让人头大的问题出现在耳边,只有等宝钞的问题爆发出来,所有的事情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行下去。

 在此之前,朱允熥只要做好准备便可。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