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成为日不落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九章 走得太快,很容易扯蛋(1/2)

第九章 走得太快,很容易扯蛋(1/2)

发了霉的蛋 2022-10-23

 “爷爷可以命人把有记载的史书拿来。”

 “看看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东汉三国西晋,唐末五代北宋初年。”

 “这三个时间段关中地区,中原地区,是不是有温度降低,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和旱灾。”

 “便知道孙子说的是不是真的。”

 朱允熥淡淡的说道,脸上的表情不卑不亢。

 他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超越时代的东西,一时半会儿朱元璋和朱标两人很难接受。

 哪怕是接受,也很难相信。

 毕竟这远远的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不,是他们此前压根就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

 朱允熥也没有说太多。

 小冰河,温暖期等等这些超越时代的词语,朱允熥压根提都没提。

 就怕老朱父子两人听不懂。

 他记得前世网上有一种说法叫做中世纪温暖期。

 也叫做中世纪气候异常。

 意思就是说中世纪温暖时期的气候十分不正常,当时正值欧洲的中世纪,大约在8世纪至13世纪。

 也就是唐高宗、武周时期到元朝。

 这个几百年的时间里面,欧洲和北大西洋地区的温度持续上升。

 使得酿酒用的葡萄能够遍布欧洲,北极海域的浮冰大量减少。

 华夏地区,辽东和草原的民族借助温暖期的东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高宗以及后面历任皇帝一直都在和这些游牧民族交战。

 唐朝时期也确实符合这种气候不正常。

 前世网上有关唐朝的天气,一直有两种说法,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是温暖派,主张唐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代。

 也有学者否定唐代温暖说,认为唐代气候属于混沌状态,气候不稳定。

 也就是唐朝一开始气候属于温暖期,而后期,气候由温暖转而冷湿。

 冷湿的气候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很大。

 为了生存,他们只有向南推进,中原农业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争斗也变得更加激烈。

 两种说法孰对孰错,朱允熥不予评价。

 他不是史学家,也不是天气学家,并没有深入研究过。

 他只是将自己知道的这些,用通俗易懂的话告诉朱元璋和朱标两人。

 “乖孙,你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咱迁都这事不合适?”

 朱元璋淡淡的问道。

 商朝比较久远,文字记载的历史比较少。

 朱元璋了解的不多。

 但是东汉到西晋时期,唐末到北宋初年时期的史书记录却非常的详细。

 朱元璋记得很清楚,东汉末年爆发过很多次瘟疫。

 汉灵帝时期北方开始流行瘟疫,朝廷无暇顾及,爆发了黄巾起义。

 诸侯混战时期又出现瘟疫,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中有五人死于传染病,曹植的《说疫气》描述当时疫病流行惨状。

 这个时期的瘟疫死亡人数在千万!

 史书上还记载过,唐朝统治期间,大雪奇寒和下霜下雪的年数都比较少,居历史之冠!

 唐代诗人张籍七言绝句《送蜀客》写到“木棉花开锦江西”,说明唐代成都有喜温暖的木棉生存。

 但是后期温度却骤变,有时春秋两季也出现了霜雪冻坏庄稼的现象,《资治通鉴》中更是记载“淫雨”一下长达六十余日。

 朱元璋早年经历过瘟疫和自然灾害,深知这样的日子下底层人民生活的多么艰难。

 因此,他对历朝历代这些事情都格外的重视。

 就是怕明朝也重蹈覆辙!

 只可惜,他做梦也想不到,明朝还是在这样的外患以及各种内忧下灭亡。

 这些血淋淋的历史在前面摆着。

 使得朱元璋迁都的想法也产生了动摇。

 “是否合适,孙儿不敢妄下结论。”

 “爷爷只需要看一看史书的记载,另外派人去长安等地实地考察一下。”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