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科幻穿越 > 《帝阙韶华完结+番外免费无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七章 朝会陈冤531

第一百七十七章 朝会陈冤531

薄荷酒/薄荷酒BHJ 2022-11-02

  琅環二字上一次在朝中提起,还是近一年前云王班师,为韶安会战有功将士请功的时候。谁都知道,打从静王还朝,琅環已为国事贡献良多,只是皇帝一面借重力量,一面仍然刻意避讳不肯正视而已。而今,当同一个名称再度于紫宸殿上响起,多年视为禁忌、无人敢于触动的旧事复又摊开在眼前,与两年来一次次捷报、功绩联成一片。恍然间,过往的国殇离乱并未淡去,浸染了忠臣义士的鲜血,刻骨铭心。

  紫宸殿中悄无声息,每个人的精神都骤然紧绷,气氛如拉满的弓弦,于沉郁中蕴含着空前的不安和悸动。琅環旧案是天宜一朝的伤疤,皇长子和陛下之间的死结,就算再迟钝的人也明白,今日朝会,正题才刚刚开启。

  薛松年强压住心底慌乱,表面上仍然镇定自若,朝下手递去一个眼色。必须尽快打破这种危险的氛围,好在他还不至于连个出头帮衬的门下都没有。

  “林侯爷,话不可乱讲,令兄在函关城中遇害,朝廷可是早有定论。”朝班中,立即有一名御史站出质疑,“若是下臣没有记错,侯爷当时并不在边关,既然不是亲眼目睹,如何取信于人?”说着轻哼一声,“或许,侯爷自身亦是受人蒙蔽,错冤了自家兄长也未可知。”

  “事关重大,自然不是空口无凭。”林淮安声音低沉下去,神情痛切,“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臣家中尚藏有两封兄长最后的书信,只消取来查证即可。还有,安远侯替韩妃传话,对内情一清二楚,臣随时愿与其对质!”

  他背上几乎已被冷汗浸透,不敢去看皇帝阴郁如乌云遮天的脸色,“臣当初猪油蒙心,一步踏错,难以脱身,实是愧对圣恩,而今再不敢虚言隐瞒,但臣家中妻儿确是全不知情,只求陛下降罪在臣一人身上!”

  天宜帝确是心火旺盛,气得发抖,但盛怒中又有一丝底气不足。当初函关战报送到京城,称琅環通敌谋反,内容并不是没有疑点,但一来跟着就是林淮泰身死的新消息,好容易固守城关,撑到北辽退兵,却在剿灭琅環逆贼时不幸遇害;二来,他心中已经给皇后定了罪,下了狠手,当然得极力信其有,不但不会追查,如果有人翻案喊冤,还要立即封口。多年下来往事尘封,岂知竟然是从中得利最多的林淮安在朝中反水,一口气揭得底朝天,前后罪状因果清晰、联系紧密,简直无异于接连丢下几道炸雷。再想起此人情真意切为儿子求娶丹阳公主的模样,恨不能一刀将他劈了。

  林辰看着父亲跪伏的背影,咬住嘴唇,默默低下了头。他很想同样出班,说出自己在北境了解的情况,替琅環伸冤,也分担哪怕一点君王的怒火和压力。但在事前,无论双亲还是静王那边,都再三地告诫朝会时不可参与,只能旁观。他即将成为驸马,身份敏感,贸然出头不但帮不上忙,反而容易刺激皇帝,造成难以逆转的后果。

  就在这时,抚远将军徐定臻迈前一步:“启禀陛下,末将数年来随四殿下戍边,对林侯所言也略知一二。琅環义士在韶安和函关先后遭遇暗害,过程种种,北境将士目睹见证不在少数。林淮泰府中参与密谋的亲信虽然大半已死,但末将尚能找到在场亲兵和一名谋士,向四殿下坦诚了经过细节,与适才侯爷所述相吻合。如今人证口供俱在,若是刘御史或其他哪位大人还有疑窦,交由刑部一审便知。”

  那御史名叫刘德顺,闻言憋得满脸通红,他本意是拦住话头,削弱鼎剑侯供述的效果,谁想这位徐将军甚是狡猾,反被他抓住话柄,将事态引向了审案。

  徐定臻是云王的爱将,言语间明显代表了四殿下的态度。如果不是事实确凿,性情冷傲的云王是绝无可能也不屑于出面的。天宜帝见殿中喧哗渐起,直有群情耸动的趋势,顾不得恙怒,沉声喝道:“林淮安,你也该说够了,单是勾结皇子私调兵船,已是罪无可赎,朕须饶你不得!着消去侯位,即刻叉出大殿,押入刑部待审!”

  他虽然恨得牙齿痒痒,但赐婚已成定局,无法收回旨意。林辰与洛雪凝早已换过庚帖,纳彩、问名、下聘一应礼节完成大半,连公主的十里红妆都浩浩荡荡抬进了将军府,他既不能把女儿的准公公推出午门斩了,也不宜当众斥骂扩大影响,唯有先控制场面,赶紧丢出去算数。

  金甲侍卫上前拖人,紫宸殿内不免又是一阵混乱,皇帝从御座上起身,多少有些气急败坏,再往下必定难以应付,他打算借着发怒,索性先退朝再说。宗室里的皇叔、亲王能为静王赶来参加一次早朝,还能回回都到不成?

  “圣上留步!”想不到的是,方自一拂袖,“退朝”二字尚未出口,朝班中忽然闪出一道人影,朗声道,“陛下,林淮安与徐将军所言,可谓动魄惊心,琅環为国尽忠,一招遭陷,竟至十载蒙冤,思之令人发指!我禹周以忠孝立国,朝廷若然坐视不理,与纵容奸佞戮害忠良何异?他日烽烟再起,谁还愿倾尽热血为国征战、守土开疆?而今证供俱在,请陛下下旨重审琅環旧案,以慰英烈在天之灵!”

  一席话铮然有力,字字如钉,众人都是心头一震,循声望去,一名身穿六品服色的文臣出班立于殿上,年约廿六七,肤色黧黑,相貌甚是平凡,但腰背挺直,双目灼灼有神,正是戊辰科状元,时任翰林院修撰的陈元甫。

  刘德顺正欲在君前表现,当即冷笑道:“看陈翰林平日里一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论调,原来丝毫没忘记出风头,为了沽名钓誉,居然冲撞君父!”

  他略一停顿,作恍然大悟状:“也是,琅環培养出的才子,关键时候当然要用上,也无怪陈兄这般尽力,连礼数进退都不顾了!”

  对方官阶不过从六品,他话语间也就没有忌惮,甚是尖锐刻薄。

  “刘大人此言荒谬。”陈元甫并不理会他的挑衅,凛然说道,“既为天子门生,便当以国事为己任,而非唯唯诺诺、一味阿谀求报。此时不直言觐见,陈某才是辜负了君恩!”他向前一步,“微臣自知官职低微,却不敢因谨小而失大节。琅環冤情不明,必然损害朝廷信义、圣上英明,陈某愿拼却身家性命,请陛下下旨彻查重审,令宇内清明、浩气长存!”

  赵缅站在左近,但觉心潮澎湃,出班深施一礼:“陈修撰所言极是,微臣不才,愿同以性命作保,请圣上准奏!”

  新科进士大半已然外放,留在京中且有资格参与朝会的同年,见到榜首和探花慨然进言,也纷纷出班,顷刻间便有十余人一同奏请。

  天宜帝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在拂袖而去和发作之间来回权衡,发觉都没什么好处,终于还是面沉似水地坐了下来。

  洛凭渊朝静王望去,见皇兄神情沉静依旧,心里安定不少。他看着一班肃容请旨的新科进士,刑部给事中严聪、工部主簿冯即墨,督察院文书张轩和……,资历虽浅,却是禹周朝廷的未来;犹记得靖王府中初见,尚是待考举子的陈元甫在自己面前就毫无畏惧,还不卑不亢地出言点醒,可见其风骨不凡。

  “陈鹤龄、赵繁昔,戊辰科倒是出了大人物。”薛松年目光一扫,悠悠开口,“原是朝中众位肱股重臣统统不懂道理,分不清是非,须得年轻人来教导才成。”

  他的声音倏然转为冷厉,横眉斥喝:“明明英主在位,依照你们的意思,十年来,禹周就没有朗朗乾坤、清明浩气了?后生狂妄,还不谢罪退下!”

  过年了,宝宝们,新年快乐!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