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完结+番外免费无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9章 金储备和货币改革646

第199章 金储备和货币改革646

木兰竹 2022-11-07

  所以原本历史中,倭寇并非是明朝关停倭国朝贡贸易才兴起,反而倭寇是明朝关停倭国朝贡贸易的原因。

  大明要剿灭倭寇,这些世代倭寇的武家贵族遭了殃,一个个被赶下海。

  连元朝都没能打败他们,他们十分膨胀,认为倭岛有神风相助,绝对不会被中原王朝打到本土,所以倭寇才肆意妄为。

  现在大明居然真的来了,神风却不肯听他们的祷告出现,这群倭寇贵族就倒了大霉。

  廖永忠驱逐这些倭寇贵族之后,不仅迁徙了更多明军来建立海军基地、培养大明海军,还迁徙了许多百姓来。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迁徙到九州的百姓都是常葳送来的。

  江浙地广人稀,填充云南也不可能全部填完,何况就算去大明其他地方,他们千丝万缕的宗族关系,仍旧可以在当地建立豪强统治。

  常葳发现江浙的豪强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后,听说九州岛土地肥沃,倭寇被驱逐后,空出了许多土地,就将人塞上船,让他们去九州垦荒。

  江浙怨声载道,有无数的人咒骂常葳。后世常葳的名字出现在许多明朝话本中,基本都是不知廉耻的拥有很多个男人的恶毒淫荡妇人形象。

  与此相对,正史中对常葳极尽夸赞,民间百姓也为其建立寺庙,香火一直延续不断。

  有史学家标新立异,认为正史中大概是后人为了掩盖真相,对其进行了删改,话本和野史虽然没有证据,但一定才是真相。

  这在后世还形成了“常葳学”,养活无数研究和科普人员。虽然遭人谩骂无数,但这些离奇的东西,显然很能赚钱,所以屡禁不止。

  常葳现在已经知道了自己未来的待遇。因为现在她就已经看到民间有传播抹黑她的话本故事。

  就算大明官府禁止,但这些私底下流传的东西,若不是她碰巧撞见了,她都不知道有流传。

  常葳为此哭过,哭完之后,第二日,她还是那位会把当地豪强送上奔赴九州岛的豪华大船。

  朱标看了常葳的信,很欣慰。

  润倭国啊,这是多少人的心愿,这群上船的人真幸福。

  朱标欣慰之后,让人以常葳为主角拍戏写话本。

  不就是比野史吗?那就看看后世谁的故事流传更广吧。

  朱标知道后世娱乐至死的风气,他们这群人未来都会和常葳一样被抹黑成各种千奇百怪的模样。

  所以,不如自己写自己的野史。

  比如排一出神仙戏,让常葳以被百姓们供奉的神仙的姿态,看到自己被自己曾经救下的人的后代抹黑,然后那些人统统遭到报应的故事就不错。

  朱标管不住后人的“对历史真相的研究”,但他至少可以隔着千年诅咒对方,堵死对方所有想标示自己是“正统历史”的路,让他们这群自诩标新立异的历史研究人员永远定格在“民科”中,离开了他们的小圈子,就被人谩骂嘲笑。

  新戏传到了江浙后,百姓们争相传唱。

  被正统思想压制的认可常葳的文人们也勇敢起来,用诗词文章为常葳正名。

  一直对诗词文章不在意的叶铮得知此事后,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送给常葳。

  这篇文章之后进入高中课本和高考考纲,全文默写并背诵,被考到的频率极高,学生们十分喜欢。

  这都是后话。

  现在,常葳往九州送人之后,头疼豪强势力在和平时代重燃的闽广官员觉得这个主意非常棒,于是他们也往九州送人。九州很快就繁盛起来。

  大明百姓都很勤劳。

  他们虽然满口咒骂,等来到九州,发现这里土地肥沃降雨充足还在和大明、高丽的航路上,立刻满足地屯田修房子建城池了。

  大明的百姓,哪怕是豪强,也都是见到肥沃的土地就心喜,然后便能“随遇而安”,开始愉快的种田生活。

  和大明朝廷闹过吵过对峙过,来到了九州岛,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们与明军的关系立刻转暖,军民官民一家亲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在伟大的大明劳动人民的帮助下,廖永忠的秘密采矿行为非常顺利。

  为了尽快把矿搬到大明,朱标给廖永忠下的命令是用火药开矿,然后迅速把矿石运回来。

  也就是说,他现在并未让廖永忠在九州岛冶炼,而是先运回耽罗岛。等矿石挖得差不多之后,朱标会在耽罗岛建设冶炼工厂,以防消息走漏。

  耽罗岛本来可用的耕地很少,矿石堆在盐碱地中,完全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如果耽罗岛将来因为金属冶炼无法住人,大明也可以将耽罗岛民迁徙到对马岛甚至高丽去。

  比起冶炼黄金造成的环境污染,黄金储备更加重要。以目前的情况,朱标只能以污染换发展了。

  希望后世子孙万代原谅。

  不原谅,子孙后代还能撬开我的棺材板对我吐唾沫?那是要牢底坐穿的略略略。

  没有冶炼,只是开山取石,谁也想不到明军在挖金矿。

  就算外界流言纷纷,他们都往大明在九州采土采石修皇宫或者陵墓上去想了,顶多有人想这些石头是不是和大明的火药制作有关。

  传统黑火药制作需要硫磺,倭国火山众多,硫磺矿十分丰富。倭国高层早就知道了火药配方,但对火器不重视。直到明朝中后期,倭国进入战国时代,才开始向葡萄牙人学习火器制作。

  即使他们被大明的火炮吓唬住,但高层的腐朽和保守思想,让他们仍旧不愿意接受火器。

  所以当有明智的倭国大臣进言,大明可能是在九州岛挖火药原材料的时候,他们就完全把这件事抛之脑后。

  他们高层就算有想制作自己火药的人,也不重视此事。

  因为他们脑海里的火药配方还是“硫磺硝石木炭”,大明可能挖的是硫磺,这玩意儿倭国遍地都有,不值钱,只有明人才会千里迢迢过来挖石头,将其当成宝。

  等他们统一“天下”,开始制作火器的时候,就地挖就成,实在是没必要在乎这个。

  “其实大明挖火药原材料的消息是我放出去的。”朱标对亲爹道,“一个对我们来说很珍贵,但倭国并不重视的东西,才会让他们既相信、又轻视,不会阻挠我们。”

  朱元璋:“天啦,金子金子金子……”

  朱元璋完全没听朱标在说什么,满脑子被金子塞满了。

  朱标气得给了爹一个轻飘飘的上勾拳,让他爹从金子中清醒。

  朱元璋双手捧脸大叫:“金子!好多金子!”

  朱标转身对乐呵呵地李善长等人道:“我爹失心疯了,快叫大夫来,给我爹扎几针……啊!”

  朱元璋拉着朱标手舞足蹈:“标儿!金子!”

  朱标无奈:“对对对,金子金子。倭岛还有一处目前他们还未发现的金银矿,等我们把这里开采得差不多,就去那里开采。有了这些金银储备,我们就可以改革货币了。”

  朱元璋松开拉着朱标猴跳舞跳的手,疑惑道:“改革货币?改革什么货币?”

  朱标咆哮:“爹!我刚说了那么多,你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吗!”

  朱元璋认真道:“我听到了我们有几十万斤的金子!”

  朱标:“……”

  李善长和刘基等人赶紧把气得要离开此地的朱标按住。

  “标儿,算了算了,你知道的,你爹就这样。”

  “主公……主公也说过,你爹每次脑子里被一件事占据,就没办法思考其他事,你应该已经习惯了。”

  “再说一次,再说一次。别灰心啊。”

  “标儿,那是你爹,你要耐心,你要孝顺。”

  朱元璋理直气壮:“对!我是你爹!你再说一遍怎么了?你要孝顺!”

  众人:“……”

  他们松开手。

  “标儿,你尽管揍你爹,我们就当没看见。”

  朱标气急败坏:“我揍得过他吗!”

  朱元璋哈哈大笑,把朱标气得直跳脚,恨不得手中发射biubiu光线,把他爹变成小孩子,然后将小孩子爹按在膝盖上打屁股。

  气死我了!

  朱元璋把着朱标的肩膀,挤眉弄眼:“好了好了,你爹我已经清醒了。快说说那个货币改革是怎么回事。”

  朱标翻白眼,灌下一杯水润了润喉咙,重新说了一次。

  货币改革,当然是从金属货币向纸币改革。

  其实朱标原本没打算改革货币。

  谁都知道,当商品经济发展之后,金属货币的数量绝对赶不上商品流通的数量,会造成通货紧缩。

  所以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推行新的货币。

  最初的纸币,是以金银为锚点。

  元朝忽必烈的纸币,原本也是以金银为锚点,可以兑换金银。

  但这样的纸币,只是过渡形态。

  因为纸币出现的原因是金属货币的铸造量跟不上商品流通的速度,那么以贵金属为锚定的纸币,除了携带更方便,但实际上也拥有金属货币同样的弊端,无法解决贵金属货币带来的问题。

  之后,纸币必定会与贵金属解绑。

  但解绑之后呢?锚定能源其实也是过渡形态。最终货币是与“国家信用”锚定,根据严格的经济数据计算,进行发行。

  这需要国家强大的控制力、计算力,以及一个足够精明的统治阶层。

  不仅国际货币历史已经踩遍了能踩的坑,其实元朝发行纸币这短短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已经把国际货币发展将会踩的坑都踩得差不多。

  也就是说,国际货币历史其实就是元朝货币历史,只是少了一段石油锚定和军事锚定。

  大明的开国君臣早就将元朝货币历史研究透了,朱标系统性地给他们讲解之后,他们一点就通。

  朱标道:“要过渡到最终信用货币形态还早,不过我们有了足够的金银储备,就可以先用忽必烈最初的纸币形态,即用金银锚定纸币。”

  朱元璋疑惑道:“标儿,我记得你小时候说过,就算有足够的金银,以现在的社会发展水平,发行纸币还太早了。为什么你现在改变主意了?”

  朱标露出神秘的微笑:“以前我是不信任洪武皇帝,现在我信任陛下一定是一个可以控制住纸币发行弊端的贤明君王。”

  朱元璋乐了:“那当然!”

  其他人看着朱标的神秘微笑,若有所思。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