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完结+番外免费无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04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659

第204章 又来碰瓷标儿喊冤659

木兰竹 2022-11-07

  以司马光为首的北宋史学家,却认为修史是“劝诫君王”的手段,必须要进行“忠奸顺逆”的主观评价和删改。

  比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汉武帝《轮台诏》说成“罪己诏”,塑造一个幡然悔悟的汉武帝形象,以劝说皇帝对西夏、辽国等忍让,不要打仗。

  实际上读一遍《轮台诏》,就知道它只是汉武帝对之前政务的总结,功劳和失误都有说,然后表示仗打完了,该休养生息了,与“罪己”相差甚远。

  欧阳修主修的《新唐书》也延续了司马光的“以古讽今”的思想,唐朝皇帝的本纪从《旧唐书》的三十万字删到了九万字,有许多悲壮事迹的将领的列传更是一笔带过,删得索然无味。

  而且欧阳修等人执着于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再加上从唐朝到北宋时间较久,又遭遇战乱,史料缺乏,所以采用了大量笔记、,让《新唐书》错误繁多。

  连后人都哀叹,“拾取私记,则皆附著无弃”。

  不过欧阳修等人修史虽然不客观,但在那个时代,他们的选择也不能说错,只是不符合后世人的理念而已。朱标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喜归不喜,倒也没资格评价什么。

  现在他爹让他主持修《元史》,他把《元史》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修就好。

  用《元史》劝诫他爹没必要,自己劝诫自己更没必要。还是修得尽可能客观一点,好留给后世人考古研究。

  李善长见朱标神色复杂,迟疑道:“标儿,你是不是不喜欢欧阳修?”

  朱标摇头:“不是不喜欢,只是……”

  只是欧阳修和司马光这群人代表着古旧正统文人,和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不过他们的思想在实政上拖后腿,但在个人品德上还是值得敬佩。在官场这泥沼中,他们已经超过了至少九成的人。

  所以欧阳修的后人能被他一幅字打醒,不与士绅豪强同流合污,也不为怪了。

  朱标转移话题:“陛下想让我主持修《元史》,我想起了欧阳修主修了《新唐书》,有些感慨罢了。”

  李善长脸一黑:“修史?!为什么主公要让你去修史?你应该留在北京!”

  朱标立刻安抚:“我的官职不变,只是多了挂一个《元史》主修的官职而已。”

  李善长仍旧满脸不悦。他用拐杖狠狠砸了几下地面,道:“修史让翰林院的人来就行。宋濂他们难道不会修?陛下何必给你增加无谓的负担!不行,我要给陛下上折子!”

  朱标拉住李善长,道:“修史是把握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我只是定下标准,然后审核成稿,又不是自己编纂书写史书,哪可能累着?政务之余看一下元史的初稿,算是放松了。”

  李善长无奈:“既然标儿你说是放松,那便罢了。但你可千万不要累坏自己。”

  朱标曲起胳膊握拳:“放心,我每日都睡眠充足,保证四个时辰的睡眠,绝不动摇!”

  李善长想着朱元璋平时只睡两个时辰,点了点头,道:“你中午还可以再休息一刻钟养养神,千万别累着。”

  古代文人将白日睡觉作为懒惰的象征,所以他们并不提倡午睡。

  但李善长在朱标这里就完全不管什么传统,朱标说想休息,睡上一整日都没关系。

  朱标接受了李善长的好意,道:“好,我一定照做。”

  李善长满意地捋了捋白胡须,道:“标儿,你选好修史的人了吗?”

  朱标道:“宋先生他们都想加入。除了他们之外,我想让王亮也加入。”

  王亮现在还赖在劳动改造营当老师。

  他写的《大元丞相脱脱传》在报纸上刊登后,时人无不为丞相脱脱垂泪,咒骂大元的亡国之君。

  观者评价,当脱脱死的时候,大元就已经死了。之后那么多年,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因这篇文章,王亮的名声比他在大元做官时还响亮。

  李善长和王亮交谈过,知道这个人很有才华:“他连劳动改造营都不肯出,会去修史?”

  “他是元朝旧臣,修《元史》他肯定愿意。”朱标长叹一口气,“终于可以把他送到南京去了。”

  李善长失笑:“怎么,你不是差点骂死他,难道还怕他?”

  朱标抱怨:“我真的没有差点骂死他……唉,他总是三天两头来找我吵架,说要扳回一城。我不应战他生气,我应战他也被我气,唐大夫已经抱怨过我很多次,说下次再把他气晕就不救了。”

  李善长大笑:“刘伯温羡煞标儿!”

  朱标翻白眼。

  刘伯温先生现在发现自己骂不死人,动不动就要给别人扣满门抄斩的大帽子,比自己背负骂死人之名可怕多了。

  朱标担心,后世刘伯温不再成为著名贤臣,而是成为著名佞臣。

  王亮果然被修《元史》诱惑到南京去了,朱标松了口气。

  朱标在岸边大喊:“别回来啦!”

  王亮站在船头挥袖子:“休想!”

  同样站在岸上送别好友王亮,正抹着眼泪的赵老先生差点憋不住笑出来。

  朱知省,送别呢,你们严肃点!看看气氛!

  “赵老先生,你真不去南京?”朱标送别之后,再次问道,“以赵老先生的学识,修个《元史》绰绰有余。”

  赵老先生笑道:“教书不比修史有趣得多。现在不用每日担心王公被你骂死,我更轻松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