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红楼同人]红楼之晴雯重生记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20章 筹备196

第120章 筹备196

司晨客 2022-11-28

  其实晴雯心中, 早猜到贾母有意令她给宝玉做屋里人,只是王夫人先前颇厌烦她,她上辈子使尽了浑身解数, 亦不能令其心意稍稍回转, 如何此时反倒和贾母一般打算了?故而她惊疑不定, 只恐是旁的事情。

  鸳鸯笑道:“你休要在这里跟我装憨。老太太这般待你, 自是有意把你与宝二爷的。明眼人谁看不出来,若再不肯承认时,便是矫揉造作了。”

  晴雯红了脸道:“好姐姐, 若说起此事, 我倒有几分揣摩到老太太的心意了。只是太太那边,如何竟松了口呢?这个再想不到的。”

  鸳鸯道:“这又有甚么想不到的。太太原本顾忌你, 只怕你教坏了宝二爷, 谁知道那年请了胡家娘子过来,闹了那么一场,你竟是个清白的, 偏生她一心抬举的袭人出了纰漏。这也还罢了, 想不到你竟能说服宝二爷用功读书,正好合了太太的心事。故而她也就没甚么话好说了。世人多以这个为荣,我本该来贺你,但我这些日子里同你走动密切了些, 听你言语里的意思, 却也是个心气高的, 估摸着你或是有别的打算, 才特特赶来知会你一声。只记住一句话, 莫要像司棋那样,平日里何等精明厉害, 到了这时候,竟没个算计了。”

  晴雯却隐隐记得,上辈子时司棋因和表弟潘又安相好,夜里相约于大观园,不慎被旁人拿到了甚么有伤风化的证据,其后累得大观园被抄捡,惹出好大的事来。不过那时候晴雯因遭王夫人驱逐,正是风雨飘摇、自身难保之时,故而所知不多。她此时虽料得司棋死活不肯当迎春的陪嫁丫鬟,怕是有这里头的缘故,亦不敢肯定。

  如今晴雯听鸳鸯以司棋之事劝谏于她,心中颇不安,道:“多谢姐姐提点。只是我尚有一事不明。前些日子还打听得老太太说,宝二爷命中不宜早娶,竟是谢绝提亲的,何况年纪还小,房中那乱七八糟的事情自然也该放一放了。如何又在商议这个?”

  鸳鸯看了晴雯一眼,似笑非笑道:“若说起这个来,却也算是你的功劳呢。谁叫你这么有本事,竟说服了宝二爷,教他日日发奋读书。如今他已是读到兴头上了,又趁着兴致,嚷着要去参加来年的童生试。这童生试是须得回金陵老家考的。老太太因想着,童生试要连考三场,再加上一来一回,说不定要花大半年的工夫,便和王夫人商议着,到时候如何安插人手,遣哪些人跟着服侍照顾。”

  原来,贾宝玉自从听了晴雯那一席话,深以为然,心中便兴起了为了娶黛玉为妻而考取功名的念头,一心只想着自家早立起来,才好摆脱束缚,酣畅淋漓,得遂心愿。

  贾宝玉本是聪明颖悟之人,既是想通了这节,那课业上头的进境竟是一日千里,不但学塾的贾代儒连连称赞,就连后头贾政为贾宝玉聘的业师也说,若论火候,已是可赴童生试了。

  贾宝玉听了这话,岂有不跃跃欲试的,竟是分外心急,早禀明了贾政。贾政听了心中亦是欢喜,想着就算一次不中,多增加些历练也是好事,故而也应允了。

  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原本以宝玉年纪尚幼为由,不舍得他小小年纪便跋山涉水,受这许多苦楚的,但见贾政和贾宝玉坚持,也只得同意了。

  荣国府中虽仍然为了迎春出嫁之事迎来送往,但迎春到底是大房的人,一应事务反倒是邢夫人忙碌更多。宝玉赴试却是不同。虽拟定年后方动身回金陵的,贾母和王夫人却早已忧心起来。

  这日贾母召了王夫人过来商议,道:“宝玉的老师说宝玉火候已到,我估摸这光景,竟是要如先前珠儿那般,县试、府试、院试接连考了的。最迟正月里就得启程,这一路上先是坐车,复是坐船,一路赶赴金陵,舟车劳顿自不必说,又要急急应考。那县试是二月里,府试四月间,院试是八月。细想起来,宝玉几时离家这般久的日子?”

  但凡世间男子考取功名,须得从童生试考起。惟得家世清白、非优倡皂隶之子孙者方可报名,须得禀生作保,呈上家谱,原籍赴考。先考县试,那县试过了才能考府试,府试过了才能考院试,直到通过了院试,才可称为进了学,唤作秀才。

  贾母深知兹事体大,不敢随便说宝玉必中,只恐折了他的福分,但因了贾代儒和宝玉老师之言,已是做好了宝玉一路应考县试、府试、院试的打算了。屈指一算,少说也要离家半年工夫。她体恤孙儿,心痛不已。

  王夫人亦感不舍,只是考取功名乃是世间男儿的头等大事,贾政已是允了,她自然不好以慈母之心阻拦的。此时她听见贾母这般说,只得反过来安慰贾母道:“老太太休要烦恼。考取功名是正经事,谁不是这么过来的?我这些日子也常思虑这个,已是命人好生打扫金陵老宅,预备着宝玉归家小住了。只是宝玉年纪还小,想来想去,还是要唤了那可靠得用的人跟着才好。”

  贾母道:“这个自然。除却宝玉身边的那些长随小厮外,我早打定主意,到时仍旧命琏儿陪着。再带了几房得用的管家过去照应着,只怕也就过得去了。只是有一样,宝玉胆子最小,夜里非得有人陪侍不可。若是要带了那些丫鬟去,却又嫌太过招摇了。因此为难。”

  王夫人听了,迟疑半晌,方问道:“老太太的意思,是要宝玉带个屋里人过去?此法自是妙极。公子哥儿们随身带着丫鬟服侍,说出去不甚好听。但若是携屋里人同行,带上一群丫鬟婆子,也就说得过去了。何况住在金陵老宅中,倒也不甚费事。”

  贾母道:“我虽有这个意思,只是这里头还有几桩不妥之处。总要斟酌再三,诸事停当才好。”

  两人说到此处,虽有意向,终究未曾定下,想来时日尚早,也就暂时搁置,撂在一边。

  这日鸳鸯在老太太边上服侍,在旁听得清清楚楚。她是为数不多隐隐约约猜到晴雯不想给宝玉做通房丫头的人,她自己心气也高,故而反倒觉得晴雯这般心事格外亲切,故而才悄悄跑来,给晴雯透露这么一句两句风声。

  晴雯听了,深感鸳鸯暗中通风报信之情,感激再三,又犹豫道:“老太太固然是体恤宝二爷的一片心,只是我们屋里那位爷,如今性情倒不比从前了,却是改了许多,也不大和丫鬟拉拉扯扯了,未必愿意的。”

  鸳鸯去后,晴雯一个人低头想心事,心下却有几分慌张。鸳鸯的意思,是拿司棋做例子,劝她早做打算,免得将来贾母发话要抬举她时候,势成骑虎,反倒驳了主子颜面。

  只是她又同司棋不同。司棋心中有人,正是两情相悦,只消早早说了出来,或许主子们会玉成此事。但晴雯心中一片霁月光风,心思澄明之至,只一味想着宝玉待她是主仆之情,又对林黛玉一往情深,故而她和宝玉之间也要清清白白,并无儿女之私才好。

  她哪里有别的甚么打算?只不过是打算宝玉黛玉成亲之后,自己得报大恩,了却心愿,功成身退罢了。只是这番话纵然说出来,也无人肯信的。旁人要的打算,是看准了她一届女子之身,孤身一人难以抛头露面,故而只是在问她将来想跟着甚么人罢了。

  “我能有甚么打算?常听人说金陵风光秀丽,若能跟着宝二爷出去一趟,自可涨了许多见识。只是若要为了这个,开了脸当屋里人,那却是本末倒置了。”晴雯想到此处,想起自己竟不能见识金陵山水,倒有几分惋惜。只是这惋惜之意却不好同旁人说起。又想起鸳鸯之语,若果真贾母、王夫人在这时候发话,要她做宝玉的屋里人,她竟是无可推脱的,不觉又有几分惆怅。

  众人皆道贾宝玉年纪幼小,必然离不得人照料。连贾母和王夫人也作如是想,一心想教宝玉带齐了丫鬟婆子去,又担心被旁人看见了说闲话,说贾府的小少爷太过娇气。

  贾政听说了,只一味驳斥,摇头道:“哪里有应试的学子带着一大堆丫鬟婆子的道理?叫外人听说了,岂不是一场笑话?”

  贾母和王夫人无法,便暗暗商议着是否要给宝玉房里放一两个屋里人,以屋里人的名义带了丫鬟婆子去。

  谁知九月间贾政因点了学政,刚动身去南边,赖嬷嬷就过来给贾母请安了。赖嬷嬷听到贾母为难之处,笑道:“这又有甚么?说来说去,考试才是大事。若是哥儿一时寒温失序,岂不是悔之晚矣?”

  见贾母心思微动,又道:“不瞒老太太说,我那小孙儿最是调皮,也整日嚷嚷着要下场科考。如今何不教他服侍着宝二爷一同过去。还有一样,我那大孙儿媳妇刚刚生了个大胖小子,正要回金陵祭祖去,只是我们家里人口简薄,怕是少人照顾,正想同老太太借几个丫鬟婆子呢。”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改了。考虑到门当户对,迎春夫婿是进士比较合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