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不做炮灰一[综]完结+番外完整版》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67章744

第367章744

外乡人 2022-12-17

  小孩脸上的表情挺丰富的。

  林琳见了,不由一笑。

  她就喜欢这样的小狼崽子,收拾起来特别带感。不过这孩子看她们的眼神为什么会带着仇视?

  就在林琳逗小孩的时候,铁柱和铁柱嫂带着睡得迷迷糊糊的姚天也赶过来了。

  林琳听到脚步声,不用回头便知道是谁来了。看着这小孩一闪而过的心虚小模样。觉得这小孩挺有意思的。弄条死蛇吓唬人,说不定还会带累自己。要是真的有什么深仇大恨,直接将蛇藏在那人的被窝里岂不痛快?

  “咋了,咋了?出啥事了。”铁柱披着件外套,看着对面的三大一小,最后将视线放在林琳和小孩手上的蛇上面。

  林琳笑着对他们说,应该没什么大事。就是这小孩捡到条死蛇。夏小雪和张悦冷不丁的吓了一跳。这种说词铁柱显然不信,回头看一眼铁柱嫂,铁柱嫂也不相信事情会是林琳说的这么轻描淡写。

  看一眼脸色不太好的夏小雪和张悦,再看一眼抓着蛇的小孩。铁柱和铁柱嫂眼底闪过一抹厌烦。

  不过林琳的话保全了双方的面子和避免了一些麻烦,所以两人都没拆穿林琳。

  林琳用巧劲将蛇从小孩手里夺过来,转手递给铁柱嫂,铁柱嫂接过,笑着说回头晌午的时候炖了。

  林琳笑笑没说话,她可不认为中午的时候铁柱嫂还能供她们四人午饭。将视线对上姚天,不动声色的对他点了点头。

  至于张悦和夏小雪心里是不是会暗骂一句‘穷乡僻壤出刁民’就不是林琳能知道的了。

  转头看向夏小雪。

  夏小雪捂着肚子,明显是憋不住的样子。看一眼那蛇,又看一眼墙边的茅房,咬了咬牙左手拉着张悦,右手拉着林琳往茅房去了。

  到了茅房门口,眼巴巴的看着林琳。林琳脸上划过一道黑线,硬着头皮进去给她看了一眼还有没有蛇了。

  不过来都来了,林琳便在两人的视线下又用了一回这茅房……

  对于这里的茅房她真是够够的了。旁的倒罢了,坑里蠕动的白色蛆,看得林琳又是一阵难受。

  ╮(╯▽╰)╭

  手拉手的上了茅房回来,也到了起床的时间。

  一时众人分别洗漱,收拾了自己的铺盖被褥后,或是帮着铁柱嫂做饭,或是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只有姚天因为便秘的原因,一个人在墙角的茅房‘受苦受累’。

  早饭很简单,大饼子,大碴粥,咸菜和葱蘸酱。

  “咱们这里不比你们大城市条件好,一年也吃不了两回肉。你们来的还算好时候,要是春天来,那时春黄不接,就是这样的饭菜都拿不出来。”

  一上桌铁柱嫂就来了这么一句,林琳看了一眼其他三人,知道这是对脸色不太好的夏小雪说的。

  其实她觉得铁柱嫂真是误会夏小雪了。

  想了一下他们四人暂时还要被放在一起安排,林琳看了一眼姚天,姚天是她们几人里最社会的,就算林琳没递眼神过来,也会将话接过去。

  扒拉了一口大碴粥,姚天笑着冲铁柱嫂说道,“我们那里吃的就那样,城里供应也紧缺,有时候有钱有票都买不着好东西呢。我们一来,就给家里添了四张嘴,让队长和嫂子又破费又受累。我们心里都记得队长和嫂子的好,以后但凡我们能做到的,只管吩咐一声。”

  张悦在一旁点头,吩咐姚天的话,“是呀,我们在城里也是这样。多谢队长和嫂子招待我们。”这话说的真违心,她们家孩子少,父母工资高,每隔几天还能买到高温肉呢。

  夏小雪也在一旁附和,林琳抬头对着铁柱和铁柱嫂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人家要的也不过是个态度,这个她们都明白。

  他们不是第一批下乡的,这些事情不说人老长精的林琳,就是姚天几人也都明白。吃饭时之所以心情不好,主要还是被这里的厕所折磨的。

  早上铁柱俩口子一来,就打发那小孩回仓房了。吃饭的时候,早起碰到的那个小孩并没在饭桌上。透过窗户,几人看见铁柱嫂端了个碗送到仓房。四人一见那小孩的情况便知道这里面有事,所以谁也都没有问。

  真要是好奇,也不急于一时。他们要在这太叔村安营扎寨不知道多少年呢。村子里的事,时间一长,那就是不想知道也是门清。

  吃过饭,铁柱嫂端着碗去刷,林琳几人帮着将其他的碗盘捡下去。之后铁柱嫂拿着洗干净的碗回来,给大家一人倒了杯水。

  这时候在农村一般人家招呼客人喝茶喝水用的都是饭碗,所以见铁柱嫂拿了饭碗回来,几人都没在脸上表现出什么。

  水倒好了,铁柱便对四人说了太叔村的情况和对他们四人的安排。

  “咱们这个村三面环山,冬天冷了些,风倒是不大。出村只有一条路,就是咱们昨晚走的那条,咱们这里雪多,有的年份十一二月的时候就大雪封路了,要出了来年二月才会好些。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都姓太叔,往上追溯几百年,都是一家人……”

  太叔村后面是山,是安阳县最靠边的一个村子了。村子里几乎都是一个姓的人,剩下为数不多的外姓人也是解放前因着战乱搬过来的。

  村子里原有知青13人,七男六女。不过这两年陆续跟本村青年结婚,现在还留在知青点的有8人。算上林琳四人一共12人。

  乡下极苦,尤其是北方的乡下,不比南边暖和以及水米两季。城里来的知青,以前都是没做过农活的,开春时,地里还冻着呢,就是乡下人自己翻地都费不少劲,何况是这些知青。

  虽然村里养了牛,可村里地太多,也不可能都指着牛。要知道这会儿子,牛可比人金贵多了。

  知青来的当年还好一些,转年春天就开始干活,一天累死累活的干下来,还挣不来一天的口粮,多少人都在怀疑人生。

  在城里的时候,他们每个月各种粮食供应票。可到了乡下,除了一点布票,旁的都没了。

  而那点布票,一年下来都不一定够做一件上衣的。

  条件好的,还能从家里带些钱慢慢花着。条件不好的,想要挣点钱,就得靠在生产队干活得的工分。

  乡下的日子不好过,刚开始的时候,知青们还想着返城的事,可随着时间一长,只见有人来,不见有人回。这些人也知道返城的事,希望渺茫。

  于是这些知青们,要么娶个本地媳妇,靠着岳家帮衬。要么嫁给村里的汉子,靠着婆家生活。

  所以截止林琳他们这一批来这里,知青点就只剩下五个男知青,三个女知青。

  知青点就在村子的东边,差不多是在东山山脚下的位置。那里盖了一个大院,两排屋子。一排住着男知青,一排住着女知青。

  说是两排屋子,其实就跟铁柱家的房子差不多。一进屋就是厨房,往里走就是一间带炕的屋子。

  不过知青点的屋子要比铁柱家的多了一面炕。

  一进屋左右各一个大锅,中间一条进里屋的过道。

  推开门进去,对应着大锅,左右各有一面五米左右的大炕,住下十多个人不成问题。

  这些知青无论是一批来的,还是分批来的,都是面不合,心也不合。

  先来的不愿意和后来的搭伙,嫌他们吃的多,干的少。

  后来的又嫌先来的抠搜,煮个粥要放一锅水,味还特难吃。

  于是久而久之,就分炕分锅了。

  这些事情林琳他们现在还不知道,不过也快就知道了。

  铁柱说完知青点的一些事情,又说了一下工分以及村子里都有什么活。

  太叔村位于北方,一年四季,冬天几乎是没有什么活了。秋收之后,晒上几天玉米,然后全村人一起去村委将收上来的玉米都手工搓成粒,村里的男人再赶着车送到县里的粮站,之后给各家发放口粮,分工分,分钱,杀年猪,再分点猪肉,剩下的日子就干呆了。

  若是这一年玉米收得早,地里还会种上一些大白菜。若是收晚了,也就不种了。

  太叔村土地不少,所以各家各户都有半亩的自留地,家里吃的菜都在那里。要是家里人口多,粮食不够吃,自留地里种什么,只要你能自己搞到种子,村委一般不干涉。

  所以太叔村的活计跟其他地方相比轻省多了,除了地里那些活,也就剩下养猪和养牛这活了。

  种地是忙三季,养猪和养牛却是要忙一年。不过养猪什么的不用下地,工分还是成人工分,所以这活也挺抢手。目前是铁柱他爹,太叔村的老村长俩口子在干着。

  ……

  其实听到太柱说这些,林琳对于在太叔村的生活还是比较满意的。

  和南方相比,北方不富裕,却也轻省。这要是分到了南方那种鱼米之乡,说不定要从年头忙到年尾呢。

  铁柱见新来的知青都听明白了他说的话,然后看了一眼他媳妇,他媳妇撇了下嘴,转身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铁柱嫂子单手拎了一袋玉米面和大碴子放到屋门口。

  “你们刚来,也没带什么粮食。按着惯例由村子先借给你们口粮,等到这几天秋收后,你们有了工分再从那里扣,不过肯定没有多少。”铁柱指了指门口的两个袋子,“玉米面和大碴子每样四十斤,一人二十斤口粮。等秋收后,村委还会再借你们一些。”

  至于村里也不富裕的话,铁柱这会儿没活,准备等着秋收后再跟他们提。

  村委大院在村子的西边,铁柱家正好在中间。本来这粮食是不需要铁柱家出的,可问题是村委仓库里也没粮食借这四人了。

  于是前儿铁柱叫了几个村干部开会的时候,便商量了由铁柱家先借知青粮食,等秋收打了新粮再还铁柱。

  这会说完了正事,铁柱就将前两天就拿回家的知青个人情况登记册子也捧了回来,逐一给林琳四人登记。

  因铁柱只是小学文化,很多字都不认识,所以知青册子是让林琳几人自己写的。

  林琳是最后一个登记的,等林琳登完记将本子和带来的材料交给铁柱的时候,铁柱这才发现林琳不但是烈士家属,还已经十六岁高龄了。

  看到林琳登记的十六岁,铁柱终于放心了。

  城里人还是靠谱的,没将个十三四岁的小孩也打发下来。

  ╮(╯▽╰)╭

  作者有话要说:  高温肉:死猪肉利用高温杀菌后卖给市民,不要票。

  下乡后,知青之间其实也都比较生份。听老太说,那时房子都不太大,知青们都是分开住的。一批人住一起什么的。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