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清穿+红楼]那股泥石流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30章812

第330章812

外乡人 2022-12-17

  她好歹也是仙子转世,不是吗?

  想到皇太女,小康同学不由又想到了他的心头肉宝贝疙瘩

  先太子了。

  弘辉要是也活个七老八十,她怕是也得跟保成一样着急。

  收回思绪,小康同学的视线又落到了正在与年贵妃几个说话的二公主身上。

  自打老四登基,或者说自打他出生这两年,小康同学就发现了老四更叫他接受不能的事。

  老四已经抠门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了。

  宫里搞宫宴,老四竟然还会以杜绝浪费的理由收人银子。交了银子再由宫中御膳房按官职爵位准备席面。

  小康同学到现在还记得他家老四说什么不是自己出银子就可劲的的糟蹋东西,那一剩就是一大桌的宴席,可见浪费的不是他家的银子了。

  于是打雍正二年开始,参加宫宴的人都要按身份‘随份子’,就是一句话,吃不了丢掉了,朕虽然看着心疼,但只要想到浪费的是浪费你们自己的银子,朕也就不那么难受了。

  若是你们愿意用食盒打包带走,朕就更满意了。

  在抠门上,谁都别想左右四爷的心意。哪怕这事看着有失大国风范却到底是悄悄的执行了。

  没错,就是悄悄的。

  只有参加过宫宴的人才知道宫宴是需要‘随份子’的,外人只看到了泱泱大国,天朝上邦的富贵和奢靡。

  当然了,外人是外人,像是四爷自己家里的,这笔宫宴赞助费他还是会自己出的。

  有时候为了表示亲疏远近,恩赏和特殊,四爷也会以此做奖赏。

  比如说小姑娘参加宫宴,四爷就免了她的赞助费。十三爷那里四爷也是一次都没收过他家随的份子。

  偶尔谁在节前差事办得好了,参加最近的宫宴时,四爷也会减免一下赞助费。

  可你说四爷抠门到了极致吧,他在大事上却从来没吝啬过一枚铜子。

  自打稽查组对兵部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查后,四爷不光提高了大清所有士兵的兵晌档额,还以百户为单位与兵丁分荒地。

  普通百姓开荒,五年内免税。兵籍者开荒,十年内免税。

  除此之外,四爷还用他抠搜出来的银子重修黄河河堤。

  胤禟为小姑娘修的三万多里河堤,这么多年过去了,仍旧不曾决堤过。大清幅员辽阔,黄河流域绵长,几乎年年都有大小不一的洪涝灾害。

  归根究底还是部分地区出现了豆腐渣工程。

  四爷准备拿出一笔钱按着胤禟家修河堤的标准修河堤的时候,小姑娘还提议过众筹。

  这世上有钱的商人那么多,也不是不可以让他们学一学我老子。只要他们修得出来,修得和标准未尝不能给他们点好处。

  各取所需嘛。

  四爷想了想哪怕再抠门,再心动也否了小姑娘的提议。

  无他,当初先帝会答应你老子,一来是你老子能作还不着调,二来也是因为你和你老子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三来,此举有功于社稷,却不会动摇国本,也不会出现后患。

  如果人家要爵位呢?

  早前他就下过旨,官爵与生意只能挑一个。如果人家真像你老子一般修了几万里河堤,介时从你要爵位,你一边给他爵位,一边不许他做生意?

  就怕他真就舍了生意也不要爵位,而是再谋更大的好处。

  ……

  因有稽查组在,四爷还真就不怕再有人贪污这笔银子。但他不担心银子问题了,又担心起了质量问题。

  原想着一事不烦二主,仍旧叫胤禟揽了此事,不想胤禟带着人去罗刹国溜达,压根就不想出半分力。

  思来想去,四爷便将这事交给了李卫。

  李家原是地地道道的商贾人家,后来李卫入了仕途,家里的生意就没碰过。等到四爷的那道旨意下来了,李卫还特意将李家两房

  都叫到京城商量了一回这个事要怎么解决。

  四爷的圣旨上连媳妇妾室的娘家都不许做生意,何况是他这种出身的人呢。

  像李卫这种出身的官员不算多,但随手扒拉也能扒拉出几个来。

  你说说,早就分家的亲二叔算不算亲属?

  必须算呀。

  早就分家的亲弟弟算不算亲属?

  那更要算呀。

  那你们说,他能不叫亲二叔和亲弟弟们经商吗?

  不经商你养活他们呀?

  李卫心眼多,嘴皮子也巧,他直接来了个以退为进。

  他去找四爷辞官了!

  再然后,就特事特办了。

  想着李卫机灵,办事妥帖,四爷便直接将这差事交给了李卫。

  有小姑娘家的河堤珠玉在前,李卫是半点不敢懈怠。凡是亲力亲为不说,更是前前后后给胤禟和湘云去了无数封信。

  不过修河堤是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怕是要修上好久了。

  说起修河堤,就不得不说一回胤禟和湘云给四爷准备的万寿节礼了。

  这年头几乎都是靠天吃饭,要么洪涝,要么蝗灾,要么旱灾,百姓实难。

  防洪涝的事已经有人在做了,蝗灾这种就没办法提前预防了,到是旱灾这个却是可以稍微做些准备的。

  自打他们家不做生意后,万寿节的寿礼什么的都要花大价钱去买了。虽然可以打脸卡的拿到进货价,可这事也不能经常干。

  于是湘云和胤禟便决定另辟蹊径的送寿礼。

  要不…咱们家每年送你一百口深水井吧?

  虽说大旱时,泰半水井都会干涸,但深水井却有一半概率能有水。

  多打些井,再在井边上刻上哪哪年谁谁谁为了什么事开井,不比送什么几百匹绫罗绸缎,珍奇古玩更有出风头?

  小姑娘对此事举双手赞成。

  她不光举双手赞成,连刻在井沿上的字都想好用什么字体了。

  湘云是水系异能,他们又时常在外面溜达,于是每到一个地方,在寻找最佳开井位置的时候都是湘云‘随手’指的。

  要在什么地方打井,每口井要打多少丈,都是湘云根据异能给出来的。

  由南到北,由东到西,他们走过那么多地方,也打了无数口井。世人时常会将为富不仁这种词挂在嘴边,可随着一口口深水井的投入使用,随着黄河河堤一次次的将河水拦下,哪怕朝中上下所有人都打怵胤禟父女,可这对父女在民间的名声却好得出奇。

  不过近一两年,胤禟的精力可能要一直放在研究从外面弄回来的蒸汽机图纸以及如何给船只加速上了。巧的是二公主也对这些‘奇技淫巧’感兴趣。

  实验是需要银子的,胤禟虽然不差钱,但他却喜欢看抠门四爷往外掏银子时的纠结样子。

  于是在胤禟的实验室就直接挂靠进了工部,一应研究经费皆由工部申请,由户部支出。

  小康同学看着在那里说着眉飞色舞的二公主,面上不显,心里却在盘算着怎么才能将二公主弄到工部去。

  老九家的丫头在商部,老四家的丫头在工部,小康同学想了想,觉得还是势单力薄了些。

  对了,他上次听二公主说女校的林校长会多种藩国话,不若请她翻译一些藩国书籍?

  理藩院的官员虽然都是大清的人才,可来大清的外国人不光是男子,也有女眷。若以此理由让出版过多部藩国名著的林校长在理藩院挂个名,专司招待藩国女性,未尝不可。

  想罢,小康同学又看了一眼弘辉的庶女,再次在心底为自己默默掬了一把辛酸累。

  还得小心些,不能为她人做了嫁衣裳。

  草,

  朕不光要扛过一众男儿,还要力压一群女子,这草蛋的为帝之路,忒特么坎坷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