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大丈夫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2章 秦宜禄教徒(3/3)

第82章 秦宜禄教徒(3/3)

黑火药 2022-12-22

 杨修闻言想了想,好像,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于是忍不住问道:“这是为何?”

 “所以说,你们这些世家大族,占据朝廷高位的肉食者,整天研究之乎者也,却从不肯体察和研究一下真正的民情啊。”

 “其实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以前南方太热了,降水也太多了,根本就无法发展真正的种植农业,要知道,降水不是越多越好的,水太多,天气又热,水分蒸发时就会带走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使土地发粘,甚至是发红,要知道,红土上几乎是完全无法种植粮食的。”

 “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好,前汉时司马迁从江南回来的时候就曾言,‘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意思就是说江南因为太过潮湿,男人去了那地方都要早死。”

 “所以天下大寒,则原本江南的荒芜蛮夷之地,自然就能够得到开发,人口得到繁衍,文化,经济,政治,自然也就都跟着起来了,所以历史的大势所趋,经济重心就是要逐渐向南移的。”

 “只可惜,朝廷中身居高位的大人们大多都是如你这样的世家子弟,这辈子也没下地干过农活的比比皆是,更况且杨、益、荆三郡中,即便是富庶繁华,礼乐教化得充足的地方,也都集中在北部,至于咱们大汉广袤的南方土地,一句彼辈蛮夷也,便不去理会了,人口虽然上来了,但诺大的一个江南能做到两千石以上的人物,真可谓是凤毛麟角,以至于大汉虽大,却根本无人能够体察江南民情。”

 说着,这秦宜禄也是说得高兴了,便索性接着马车上的炭火烧起了开水,打算干脆泡点茶来喝。

 大冷天的,躲在马车上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一边烤炭火,若是再有点花生瓜子坚果什么的,倒也不失为是一件很舒服惬意的事。

 杨修闻言还是皱眉道:“可是,按照老师的说法,天气愈发寒冷,而导致北方中原地区旱灾频发,而南方蛮夷边荒之地日益富庶繁荣,且不说旱灾之下百姓流离饿死之惨状,即便是只将百姓看做数字,这一增一减,不也是一样的么?这岂不还是一件坏事?”

 秦宜禄闻言,继续忙活着烧水,而麴义却是已经恍然大悟了,道:“所以才说,大哥改良的这个石磨,乃是利天下,活人无数的神器啊。”

 “这……麦?面粉?还请麴叔叔赐教。”

 小嘴却是越来越甜了,都开始叫麴叔叔了,麴义闻言也是不仅心中欢喜,道:

 “少君不务农事,自然不知,我大汉历来种地,都是以稻、黍为主,同种同收,麦,以前都是作为应旱作物来种的,只是这些年,因为这天气十年九旱,却是这天下种植麦子的人越来越多了,至少在凉州是如此。”

 “然而这所谓的旱灾,其实是以种植水稻为基准的,种麦所需要的降水远小于稻子,然而这产量上却是差不多的,而且还可以与豆同种,两年三收,只是麦饭相对难以入口,又难以消化,因此除非是劣田,否则雨水一好,百姓还是会忍不住种植稻子,甚至是修建水渠去种植稻子。”

 杨修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所以老师您制的这种斜线石磨,既然可以很方便的将麦粒研磨成粉,可以用麦粉制作这馒头、烙饼、面条如此美味之物,又没有不易笑话的苦恼,则天下百姓除非是上等的良田、水田,否则必然会大规模的弃稻而种麦的,甚至将来天下再冷下去,发展成南稻而北麦之局,如此,则百姓自然也就没有了旱灾之难,这斜线的新型石碾,自然也就是活人无数的有德之物了。”

 却见秦宜禄笑着用煮好的茶水泡了茶叶,而后依然是一副笑嘻嘻地神色道:“正是此理,然而将原本坑洼的石碾是为了磨米,磨豆的,将其改成斜线,很难么?为何如此简单的小技巧,在我之前却没人想得到呢?”

 “这……是因为老师您聪慧机敏?”

 “狗屁,要我说,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们都不吃麦饭!”

 “…………”

 “肉食者鄙啊,这天下当官的都是你们这些世家大族,有能力制作这斜线石碾,推广斜线石碾的也都是你们这些世家大族,然而偏偏你们又都是不吃麦饭的,既然不吃麦饭,自然也就没有改良这石碾的需求,我大汉朝政满堂大人,一个平民出身的苦命人也难找,又一位的只以经学论英雄,说白了,就是脱离群众太久了,让你们这些人来治理国家,这国家,可不就是越治越乱么?”

 杨修闻言,一时之间也是三观破碎,久久无言了。

 “你既要做我的弟子,首先这第一步,就是要见识这民间疾苦,先把这不接地气的毛病改了,这对你来说,却是比什么圣人之学都要更重要的东西,明日起,你变先与将士们同吃,同住,由此而始吧。”

 “喏。”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