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力能扛鼎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5章106

第45章106

宣蓝田 2022-12-24

  可如果,有人身体与魂魄没分离,是随着身体穿过来的呢?

  改名易姓,无亲无族,就能对上了。

  唐荼荼满脑子胡思乱想,心事重重地睡下了。第二天,她比一家人起得都要早,早饭快吃完时,唐夫人才起来。

  一大早的,唐夫人喜色盈腮:“荼荼又起得这么早?”

  唐荼荼一宿没睡踏实,不欲多讲,含糊带过:“天没亮,我就饿了。”

  一句话,把唐夫人多少话都堵回去了。

  这些日子礼部忙得脚不沾地,乡试结束后,总算得了两日休沐,唐老爷因为儿子中举,又告了一天假,休完这三天,就要开始昼夜不歇地操办太后寿辰了。唐老爷要在这几天里,赶紧把儿子中举的一应琐事都办妥。

  有父母亲族的,实在是累,唐荼荼旁观着爹娘和哥哥这几日,先后拜访了老宅、舅爷、族长家,拜完了这一圈,才顾上去丈母娘家。

  今天要去的是唐夫人的娘家,因为是续娶,哥哥作为继子,身份多少是有些尴尬的。好在华琼和唐老爷和离早,哥哥两头来往,跟唐夫人母家那边也没断了走动。

  进了一道门,就是半个孙儿了。十几年下来,跟那边也处出了几分亲缘。

  义山高中的事,总得让老人家听听,高兴高兴。唐夫人心里也有扬眉吐气的意思,她想让娘家人看看,她以头婚嫁给老爷,嫁进门来给俩孩子当后娘,那也是擦亮眼睛嫁的,不是闭着眼睛乱嫁。

  “荼荼不去看姥姥么?”唐夫人试探着问。

  唐荼荼捧着一杯茶水漱了口,“母亲,你们去吧,我今儿上街一趟,有点事儿。”

  唐夫人劝了两句,见荼荼没有去的意思,也就作罢了。

  她心里边却有点酸涩:荼荼自华家太太那儿回来,这两天,明显心不在焉了,人回了家,心却没跟着回来。到底是亲娘,自己再怎么用心,也比不了人家。

  吃罢早饭,唐荼荼就带着福丫出了门,左右太阳没大升起来,坐马车热,主仆俩索性步行着,直奔学台去了。

  乡试刚放榜,学台衙门正是热闹的时候。

  本朝科考有法,所有落了榜但觉得批卷不公的学生,都可以凭号书要回自己的卷子,请求考官重新批阅;也可以去学台查阅中举考生的卷子,要是觉得哪个名不副实,觉得何处批卷不公,都可以公然提出质疑。

  自古文人多相轻,经义策还好,时务、方略这样的主观题,有不少学生会觉得自己答得比中试者好。可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落榜的事实,他们一心求上进,更想知道“中举的卷子好在哪里”,如此,便需要讲官释疑。

  历来科举结束后的那个月,天下处处讲学之风勃兴。

  国子监和翰林讲官会多|人|轮替着,从早到晚不休,将前百名举人的卷子一份一份挨着讲过去,讲学台下座无虚席,每场都要聚集几百人。还有学子专门记录讲官的话,汇集成册,拿去坊间书馆文社卖钱。

  眼下,学台衙门敞开大门,衙差只简单看过户籍,不拘身份,都能进去听讲。

  “小姐,好多差爷……”

  福丫从来没进过衙门,腿肚子直打摆子,搀着二小姐的小臂给自己壮胆。

  唐荼荼把她的爪子拍下去,“大方些,你又没做亏心事,衙差还会抓住你打板子不成?你这样缩头塌肩的,看着才像坏人——你看,衙差盯着你看了吧?”

  福丫颤巍巍地直了直腰板。

  唐荼荼带着福丫一路走过哨房与理事院,看见好几位富家小姐也如她一般,来学台听讲学,欣赏才子答卷。

  腹有诗书的女孩子真是极美的,唐荼荼留神多看了几眼,迎面走来的姑娘并不忌讳她盯着看,浅浅一笑,冲她福了一礼。

  衙门东院正讲学,已经讲到第八名的卷子了。满院子儒衫飘飘,书生们听得入神。

  西院是公榜、重批试卷,还有展览才子答卷的地方。前百名考生的卷子原稿,全都裱好挂在了墙上,满院三堵墙都挂满了卷子,供学子们阅览。

  让唐荼荼心心念念的那个“萧临风”,她一进门就跟衙差打听过了。

  那萧临风帖试问策排了八十多名,口问却排到了第三,总名次一下提至第二十名,只比哥哥低一位,被压制在了哥哥下边。

  这名次有种刻意为之的古怪,是“惜才之心”与“京城脸面”权衡之后给出的名次,确实如叶先生所说,是上头的伎俩。

  三堵墙边围着的学子多,最顶上的砖石上以朱笔写着名次。唐荼荼一个一个数过去,数到“二十”时停下了脚步,抬头一看。

  ——萧临风!

  她深呼一口气,忍住咚咚乱跳的心跳,借着人矮力气大,从人堆中隔开一人宽的缝隙挤了进去。

  身后一群学子都懂礼数,见她和福丫是女孩子,也没人敢挤她俩,都退开一步往边上避了避,留出了空当来。

  福丫有点窘迫:“小姐,这么多人……”

  唐荼荼:“嘘,噤声。”

  墙上“萧临风”的卷子占了别人两倍的版面,从墙头一直垂到地。他的原卷篇幅极大,三场考试,洋洋洒洒共写了十六页纸。

  在一众惜墨如金、力求精炼的答卷中,他这个篇幅能排头名了,旁边第十九名——哥哥的卷子只有十二页,十二页在这里头也算得上是长篇幅了。

  可见这萧临风答卷速度极快,落笔前成竹在胸,错字也极少,满卷上竟一个墨笔涂黑之处也不见,乍看,卷面整洁干净。

  细看,嚯,好一手|狗爬字。

  在一群端正小楷、飘逸行书中,萧临风的字实在难看得过分了,比唐荼荼的狗爬字要好一些,却也只好一些,他只能勉强做到试卷工整。

  唐荼荼立马明白,这人为什么在帖试策问中只排了八十多名,字丑一定是头个原因。

  她又细细去看答卷内容。

  萧临风是文平理高的典范,和哥哥走的是同一个路子。但哥哥的试卷中,照旧是引经据典,佳句频出。

  ——这位萧小公子却是通篇的大白话,偶尔夹带了几句儒家名言,也是唐荼荼这样的半文盲上辈子都听烂的句子,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可引喻失义,前后句意根本搭不上,有种生拉硬拽凑上去的尴尬,纯粹是拿两句名言假装博学。

  可他那五道时务策、五道方略策,答得是真好,好得周围学子喃喃诵读,还有不少人拿出竹管笔,将他的策论精髓手抄在小册子上。

  萧临风学识渊博、不拘经典、所陈道理浅显易懂,是事实;但写得碎且密,冗词赘句,大白话,也是事实,怪不得试策只评了个八十多名。

  可这些,都不是唐荼荼关注的重点。

  她一个字一个字细看过去,渐渐皱起眉来。

  十六页纸,约莫八千多字,全是盛朝的官文字,没有一个能叫她瞧出端倪的简体字,也没有后世特有的词汇。

  唐荼荼心里的怀疑起起落落,越发失了沉稳心。

  大白话,字丑,文辞一般,这些都跟自己一样——可怎么会没有简体字呢?自己穿来半年,仍然会时不时蹦出几个后世口语,写日记一分神,就会蹦出几个简体字来。

  唐荼荼仰头看向卷首,写着名字和籍贯的地方。

  “萧临风”三个字写得张牙舞爪,气势猖狂,“萧”的一竖几乎要贯到地里去。

  唐荼荼把这个名字含在嘴里,咂摸了两遍。

  她想,总得见见这人,趁着他刚考完还在京城。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