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力能扛鼎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1章461

第191章461

宣蓝田 2022-12-24

  战场上的尸骸收殓总是难的,永远数不够人数,凑不齐尸体,四肢齐全的,也总是叫不出姓名。

  一时间三军寂默。

  做了十年边兵,打了头一场仗,炮火炸在眼里时,把每个兵心里“我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妄想炸了个干净。

  几乎是一日的工夫,军中流行起往背上炮烙名字,但炮烙容易留下溃烂伤,疽毒都能要了命,军中是明令禁止的。

  小兵藏在火房里烙字,孙知坚发现了,又是一片鸡飞狗跳。

  而城外征调了所有的民田,接连三日,炮响不停,把城墙向北二里的所有地土炸翻了好几层,放眼望去,看不着一片见绿的草地。

  火器营几千人每天轮替着练炮,白天与夜晚接上。

  全军被这十二个时辰不停的炮响声震得耳朵嗡嗡,张嘴想嘀咕“这不放空炮么”,又被将领严肃的面容震慑得说不出话来。

  没人敢怪责到二殿下身上,只好往耳朵里塞了两团棉花。

  侥幸带了一身伤回来的葛规表,像少了一截舌头,话也不说了。将领们全拦着他不让喝酒,他却也像是醉了,伏在桌上哭得接不上气。

  暖帐中那一群大老粗借着酒兴背诗之时,晏少昰早早离了席,回了自己房中。

  他褪下甲,洗净手脸,坐在窗下给唐荼荼写信。

  那些炮火与血腥的事,他不想与她说,又不知道该与谁说,到底还是写了。

  避过伤亡不提,又略过了凌迟酷刑,留下的,就只剩寥寥几句,“军中将领可恶,而我督查不严”了。写来写去,更像一封罪己书。

  他觉得不合宜,再删删减减的,反倒违心。

  于是提笔往下写。

  ——他们的主帅蒙哥,果然是个人物。头天元军被火炮炸了个人仰马翻,隔日,换成了假人来试,他们趁夜在草原上堆跺出骑军样式,又往草人里填塞红布,被火炮轰碎之后,远远望去腥红一片,与活人一般无二。

  ——要是没有你那千里眼,必然看不出其中蹊跷。

  ——饶是看出了蹊跷,却也得将计就计,不然又要暴露了咱们有千里眼。

  ——又隔一日,草人离远了半里。

  ——他们在试火炮的射距。

  ……

  书信一路走暗驿,各地探子扎根极深,退一万步说,哪怕北元真的凑齐天时地利人和,真的踏平了京畿,他的信路也能保住。

  晏少昰毫无顾忌,什么也敢往上写,光军情写了两页。

  写完,坐在灯下逐字逐行看了一遍,自己理清思路。这才取了第三张信纸,写点她会觉得有意思的。

  ——工部送来的万里眼,可以观星,架在高台上,往上看,苍穹浩瀚,星波万里。

  ——你要是在,合该来看看。

  草原淹没在皎洁的月光里,饿了几日的牛羊小心翼翼地踩进去,像披了一身流萤。

  那些血与火隔了几道山,隔了几条川,战事传不到天津去。

  县城的邸报总是慢的——唐荼荼每天去报篓睄一眼,居然看到了“各国使节团离京”的旧闻。

  那都是俩月前的事儿了。

  “这破地儿……”叶先生也没见过这阵仗,啐了一声,寻思俩月内不用看报纸了。

  唐荼荼把旧闻朗读了一遍,权当认字。

  记得在京城时,直隶地的新闻总是两日内就见了报;再远的地方要慢一些,湖广黔琼几地在南直隶辖下,传报也快,一路经由运河和快马周转,事出五日内必须送到皇上眼前。

  八百里加急,跑死马也得送进京。

  而县衙,送来的邸报不定点,有时早上送,有时晚上送,更多的时候攒两三天的报纸一起送,还不是活字本,是手写缮抄本。

  虽说抄录的人挺认真,里边没有错字漏字吧,但新闻这东西,多倒一遍手总是心里不踏实。

  毕竟邸报都是给官员看的报纸,像后世的机关内参,用来领会精神的,万一谁怀着点什么鬼心眼,专门篡改点重要内容,底下就得出一连串的事儿。

  “县里没有官书局吗?”

  唐荼荼问。

  “啥?”赵府的厨嬷嬷随口支应了一声,心压根不在这上头,两眼直盯着她的手。

  “姑娘汆丸子不能太使劲,你这汆出来的丸子就不弹牙了。”

  唐荼荼默默放下圆勺,把手上黏糊糊的鸡肉蓉洗掉。

  旁边的帮厨家里有念书的孩子,听懂她问什么了,笑着说:“姑娘到底是京城来的,咱这地方哪有官书局?正儿八经的官刻坊就一家,离得倒也不远,就在津湾口,挨着漕司府呢。”

  那倒确实不算远,三十里地吧。

  “汤好了!”

  唐荼荼往锅上盖了个盖儿,垫了两块湿布子防烫手,跟唐大虎一人一边抬着锅就走。

  身后嬷嬷丫鬟“哎哎”叫了两声,又不知道说什么,连连叮嘱“姑娘慢点慢点”,拿了一摞碗筷连忙跟上去,在后头笑作一团。

  厨房与偏院离得远,正好是个斜对角,相隔五六十步,唐荼荼每回见嬷嬷一碗一碗地往过端,得跑七八趟,费工夫不说,不是洒了饭就是碎了碗。

  索性她力气大,跟唐大虎跑一趟就送过去了。

  一群伤病号吃了几天的粥粥水水,今天杜仲终于点了头,允许他们吃正经东西了。鸡肉丸子汤配上黄米饭,再配几碟清淡小菜,一群病号吃得稀里哗啦。

  这是在衙门的最后一顿饭了,气氛轻松。

  杜仲一边写单方,一边慢声叮嘱着。

  “鸡肉性温,补血益精。这个月就别吃肥肉与海货了,忌油腻,忌辛辣。”

  鸡肉丸子味儿寡,那一点点鲜解不了馋,反倒勾得一肚子馋虫张大了嘴。

  有人吸溜着舌头问:“吃狗不理包子成么?瘦肉放得大大的,搅上排骨汤,打上劲儿,撒葱花一把,芝麻油两勺,香死个人!”

  一群老饕跟着闭上眼冥想,一脸陶醉。

  杜仲俩字戳破了他们的幻想。

  “不可。”

  又有病号问:“那小杜大夫,能喝羊油茶汤吗?”

  杜仲吃了十来年的馒头配稀粥,盐醋拌小菜,许多美食都没见识过,听到“茶汤”,感觉挺健康,下意识就要答应。

  “不能!”

  唐荼荼替他瞪了那人一眼。

  她盛了一碗饭递给小杜大夫,自己提了双筷子也坐下了。

  桌上四菜一汤,主食更全,花卷,豆包,黄米饭,还有一大盅鸡丝面。

  伤病号在这儿住了七天,看着唐荼荼每天两趟过来点卯,上午给小神医端茶递水,下午给小神医洗菜做饭。连小神医给伤者清疽,她都不走,坐旁边目光灼灼地盯着。

  相处多日,一群人都熟了,笑呵呵打趣他俩,“女追男隔层纱”什么的。

  杜仲听着他们的打趣声,心里咯噔一下,忽然局促起来了,小心抿了几粒米,踟蹰道:“唐姑娘,你不必……”

  唐荼荼捧着一大碗鸡汤面,窝着脖子正喝汤,莫名其妙望来。

  “嗯?不必干嘛?”

  她洒脱的吃相,坦荡的目光,能把二殿下的满腔旖旎都硬生生拧成兄弟情,别说是一个杜仲。

  少年立马打消了疑虑,捏紧的心松了松。

  唐荼荼吃饭的工夫时不时扫他一眼,看看他夹了什么菜。

  衙门里粗使多,用不着她端茶递水的,唐荼荼确实别有用心。她想摸清杜仲的饮食。

  那是杜仲留宿衙门的第二天,神医之名传了开,赵大人做事稀松,人情关系上却又精明得厉害,在府里设了家宴,把杜仲请上贵宾位。

  老爷宴客,厨房自然用尽十八般能耐,一顿饭鸡鸭鱼肉蒸烤煎烧上了个全。

  席上赵大人热情,赵夫人体贴,侍膳的婢子眼睛尖,什么菜都往他碗里夹。连唐老爷也频频劝“少年人,要多吃点”。

  弄得杜仲面色难堪。他又不是多话的人,硬着头皮全吃下去了。

  吃完蹲在院角干呕。

  把唐荼荼吓一跳:“你怎么了?”

  杜仲在难言的窘迫里沉默片刻,才低声说:“……我吃不得荤腥。”

  唐荼荼脸上烧得慌,想起出门前答应王太医的,她嘴上应承人家会把杜仲当家人照顾,一忙起来就忘到脑后了。

  可他不止不吃荤腥,第二天的小葱拌豆腐、冻柿饼,也一口没碰。

  唐荼荼回去想了又想,才想明白原因。

  受过宫刑的人,可能肾脏不好……油腻的,容易结石的,会加重肾负担的东西全都不能吃。

  唐荼荼每天去厨房盯一会儿,专门给他配个餐,她虽然没正经学过营养学,但靠着零七碎八的常识也能弄出个营养搭配来。每天给杜仲送过去的食谱尽量丰富,回头看看剩菜,留意他吃了什么,没吃什么,几天过去就有数了。

  杜仲不吃猪肉,不吃鸡鸭,兔子肉会吃一点。

  羊肉吃清炖的,不吃酱爆的。

  他吃一点鱼,不吃虾蟹,可能是虾蟹寒气重,也可能是虾蟹嘌呤高,更容易致痛风和尿结石。

  他不吃豆腐,不吃鸡蛋,不喝豆浆豆腐脑。噢,古医竟摸索出了植物蛋白对肾脏有损的道理。

  ……

  唐荼荼小心护着他的自尊心,只观察,从不问,短短几天列满了一个小本子。刨去他不吃的,就不剩多少样了。

  怪惨的。

  她拿回去给家里的厨嬷嬷瞧。

  十来页,记得密密麻麻,看得厨嬷嬷直咋舌:“这是打哪儿来的金疙瘩?下奶的妇人都没这么讲究的。”

  唐荼荼含糊带过:“人家是大夫,吃得仔细点,延年益寿嘛。”

  嬷嬷一想是这个道理,乐淘淘去研究延年益寿的秘方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