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力能扛鼎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7章572

第237章572

宣蓝田 2022-12-24

  边地多番民,其中许多都是向盛朝投了诚的小部族,被北元人杀得没了活路,逃过来求一隅庇护。盛朝为了教化异族,彰显圣德,派了先生教他们认字,这些边民多多少少都会说些官话,一字一字落音重,咬字时总是皱着眉,苦大仇深的。

  “买粮,去不去!”

  乌都点头:“去!抄家伙。”

  他心里头却笑:呵,全世界都逃不过华夏民族的米粥,米粥清淡又养胃,再野的蛮人,肉吃多了也得喝粥缓缓。

  镇上粮挺便宜,粮车却贵,那些木头板车又漏米又不防潮的,村道又崎岖,每回走回来要漏一半米。辽兵买了几口棺材,每回运粮就推着棺材车去,弄得全镇的粮商看见他们都一脸便秘相,巴不得他们赶紧滚蛋,从不克扣一斤半两。

  山鲁拙笑着从袖笼中掏出双手,温声细语道:“既如此,我陪二位小公子走一趟罢。”

  点了几个兵,几人就出发了。

  说是他看护两个小孩,实则,是他与乌都一起看护一个熊孩子。

  耶律兀欲没见过世面,看见药房要进去瞅瞅,看见当铺要进去瞅瞅,问问自己的刀值多少钱,自己衣裳值多少钱。人掌柜说的是北地方言,他也不知能听懂几个字,若有所思点点头。

  这王子是生在王宫里的,那么小的岁数,浮光掠影般尝了尝富贵的味道。转眼王宫烧成了一把灰,他被扯上马背,十一年颠沛流离活至今。

  他的印象里,甚至没见过像模像样的村庄是什么样的,只有大漠里贫苦的营地和风声鹤唳的逃亡。

  乌都有时候有点可怜他。

  可熊孩子威力惊人,总把他这点怜悯咔咔砍成碎片,还要冷笑着,仗着个儿高居高临下嘲讽他一句:“狗崽子,多喝奶,再矮还骑什么马,只能给马钻裆了。”

  呸!

  该你没见识!该你穷!

  再熊的孩子,都逃不过镇上的繁华迷眼,很快就玩得没影了。

  辽兵对视一眼,分了几个人跟过去,剩下两个兵,也在山鲁拙有意的躲避中跟丢了。

  乌都毫无所觉。

  在将近半年的相处中,他知道这位山先生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文官,端的那叫一个随波逐流。

  辽兵给他发馊的剩饭吃,他会好声好气道声谢;辽兵逗弄他,马鞭抽得他衣不蔽体的时候,他也不吭一声;耶律烈每回露出杀意,他也毫无所觉,全靠乌都护着他。

  这是个反应迟钝、脾气不赖、念过的书不知道有没有十本、常常信口胡诌的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那个书生。

  没什么骨气,也没坚硬的脊梁,更无急智,总结起来一句话:这位要是靠得住,母猪也能上树。

  平时在辽兵眼皮子底下,山鲁拙没法儿跟他套近乎,这会儿趁着没人赶紧逗孩子:“小公子看,这东西叫拨浪鼓——拨、浪、鼓。”

  “这是糖葫芦——糖、葫、芦。”

  乌都:“哦。”

  山先生自个儿身上一个铜板都没,乌都掏钱给他买了一串山楂丸,哄他安静,自己观察着路边的孩子。

  这镇上有不少乞儿,多是黄皮,高鼻,深眼眶,是汉民与北方几个部族的混血面孔。

  边城常有战争,一些部族间的冲突甚至远远称不上战争,传到京城只会变成“蛮人屡屡犯边”六个字,不值当多费笔墨——可只有生在边城、长在边城的百姓才知道,“屡屡”二字有多苦。

  这里有许多绝户,男儿十之六七都从了军,官府派发的口粮却是按丁口和垦田数算的,家里没有男人顶门立户,女人是养活不住自己的。

  鳏寡孤独者死在家里,臭出味儿了才有人知道,草席一裹,扔到城外去。

  什么揭竿而起,什么抗议官府,那都是吃饱饭才有空想的事儿。官府每季度发粮,还开着几个慈幼堂,对边民来说就是该感恩戴德的仁政了。

  乌都琢磨自己如果逃到镇上,换身衣裳,把脸抹黑,能不能逃得过耶律烈的搜捕。

  想来想去也不敢,这么小个镇子,守卫和民兵加一块不足二百,扛不住那些辽兵两刀。从小处说,他自己混不到饭吃,除非拉下脸面去要饭,还得防着被失子的老头老太太捡回家当养子,锁住脚,怕他跑。

  他观察了半日,视线定在一伙身强力壮的汉民身上。这些人要么推着车,要么背着半人高的大竹篓,里边装着沉甸甸的商货。

  这是流窜在几国之间的行脚商,卖皮货的,卖金疮药的。为了安全,行脚商会成群结队上路,腰上挎着刀,有一定的武力,他们也知道如何躲避官兵。

  ——如果混进这些人里……

  乌都走了神,忍不住抬脚跟了几步。

  出门在外的人都警惕,他稍一露动向,那些行脚商的视线立刻锁到他身上,黑沉的兜帽下露出几双精光锐目。

  山鲁拙不露痕迹地向前一步,把他往身后挡,拱手冲人家笑了笑。

  等人走了,他一回头,婆婆妈妈说:“小公子,出门在外不能盯着五种人看,跑商的、护镖的、算命的、身残的。”

  乌都数数不够:“还有一样呢?”

  山鲁拙:“不能盯着大姑娘看呀!”

  这都什么跟什么。乌都有点沮丧,眼角眉梢全往下耷拉:“唉。”

  山鲁拙:“……”叹气跟谁学的?

  也不知耶律兀欲是成心的,还是他们俩走得太远忘了时辰,回到荒村时,月亮都爬上天了。

  村里站哨的西辽兵都露出看好戏的神色。山鲁拙心神一凛,还没进篱笆墙,远远就望见耶律烈阴沉着脸,他脚边跪着上午随行的几个辽兵,光着背,在捱链刀刑。

  这种软链刀没刀柄,后头是一条环环相扣的铁链,一甩起来猎猎劈风,落在人身上就是一条血道道。在西辽男儿成年之时,会自己拿着这刀往身上甩,以示成年的勇猛,今后将不畏惧一切疼痛与困难。

  放到贵族家里,这链刀也是表忠心的戒具。

  瞧见他俩回来,那汗王吊起一双阴鸷的眼:“去哪儿了?”

  山鲁拙心底骂了句脏话,面上却作出惶恐表情,脚下一软打算原地表演。

  谁知他刚软着脚跌到地上,还没等他演出来,乌都几个箭步蹦蹦跳跳跑上前了,从自己裤兜里摸出了一条红穗子,穗子头上拴着一只薄泠泠的小布兜。

  “父汗,今儿中原人过节,太好玩啦!街口有高僧发平安符,排了好多人,我等了好久才求到这一枚。”

  耶律烈一边眉头挑高,咀嚼着这几个汉字:“平安符?”

  乌都声音脆甜甜地给他解释:“也叫护身符,戴上就能让你刀枪不入,谁也打不死父汗。”

  山鲁拙刚被人扶起来,听着这话,差点笑出声——那哪是什么专门求来的护身符,分明路边小摊上五个铜板买的!双层黄布上头绣了仨红字,“护身符”,糊弄人的小玩意。

  笑从眼睛过渡到嘴角之时,他的笑忽的僵在脸上了,视线蓦地射向那没人腿高的小孩。

  耶律烈再蠢,也是西辽最后一位太阳汗。

  当年,他能在蒙古人的重重包围下,抛下他老子,抛下他兄弟,策动他老子的亲部冲出合围,在逃亡途中果断继了位。之后,连妻带妾献给西夏国王以借道甘州,逃到这片三不管地带安了家。

  又在前几年,亲手射杀了叛降北元的长子。

  四岁大的奶娃娃,把一个汗王哄得团团转,一步一步试探着耶律烈的底线。

  从一个战俘的身份,自由行动,到自由写信,再到自由地进镇上玩……

  这孩子,嘴上一声“父汗”撒了娇,又一声“中原人”拉开了亲疏远近——而“我给你求了枚平安符,人太多了,我等了好久”这话,甚至是在试探耶律烈有没有在他身边埋设别的眼线……

  山鲁拙藏起眼里的惊色,一时分不清是不是自己想错了,尔虞我诈的事儿见多了,才把小孩撒娇当心计。

  他盛了一碗菜豆粥坐下,观察着那头,眼睁睁看着耶律烈眉眼渐渐软下来。

  “父汗不信这个,你自己戴着吧。”

  可要是当真不信,不会用这样和善的语气。

  “我排了好久的队。”乌都板起脸,定定看他一会儿,不说话,扭头就走,明摆着是不高兴了。

  耶律烈大笑一声,又把他抓回去搓了搓小孩冰凉的手,语气里竟带了点父亲般的无奈。

  “戴上就戴上罢,戴哪儿?”

  一个黄封片片解决了一场危机,乌都满意地走了。路过几个背上见了血的辽兵时,他装模作样倒吸了一口气,脸色说白就白。

  左近的亲兵都知道他怕血,也不杀生,扭头要请示大汗,看见大汗一挥手,立刻把几个兵放了。

  做饭的伙头兵笑呵呵问:“乌都吃什么?今晚熬了你爱喝的菜粥,黄豆是煎过的。”

  乌都笑眯眯:“我在镇子上吃过啦,吃了一大碗牛肉面。”

  ——果真!他是在试探辽兵!他今儿一天都没吃牛肉面!

  山鲁拙突然觉得后心一凉,缓缓低头注视着这孩子。

  ——他在试探谁?试探耶律烈?还是在试探我?

  ——试探我是不是成了条投诚的狗,成了耶律烈的耳目。

  乌都察觉到他目光,仰起脸:“山先生怎么啦?我是不是读错音啦?”

  没错,可太没错了!

  哈,山鲁拙几乎要仰天大笑三声:葛都督一头蛮熊,居然生出了一个多智近妖的小神童!

  就凭这小骗子的头脑,也绝不可能认贼作父!

  他心里狂喜得差点仰天长嚎,脸上却很分裂地捏出个温和表情:“小公子说得很好,就叫牛肉面。”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