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力能扛鼎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56章612

第256章612

宣蓝田 2022-12-24

  当初说“死了也干脆”,殿下只是怕葛将军的旧部为了搜救,造成更大的牺牲。

  廿一笑容里多了些如释重负的味道:“殿下放心,小公子一定无虞,我这就去准备!”

  当日下午,一行人便乔装打扮离开了上马关。

  天飘着点雪籽,落地便成雨,马脖上沾了湿漉漉一层水。这畜生也喜欢干净,淋了雨有点不安稳,总摇头甩尾的。

  晏少昰拍拍马颈,声音几乎是温柔的:“快到了。”

  这一条官道几乎踩在盛朝与蒙古的边境线上,每走一会儿,就能看见一块巨石界碑高高立在他们右侧。影卫们各个如临大敌,看见主子镇定自若,才敢稍稍松了松精神。

  很快,镇门在望,苍凉的“二官镇”三字刻在门楼上。

  门下驻着稀稀拉拉几个兵,大黄牙一笑,也不问来者哪里人氏、来干什么,伸手给几个过路钱就能进去。一群狗奴才还会识人,看见衣裳富贵的就知道是肥羊,没一两银子不放你进门。

  影卫掏了银子,没忍住骂了声:“一个边城,竟荒废至此!”

  晏少昰脸色也不好看了。

  每一个生活富裕的京城百姓,都当有百万雄师驻守边关,他们这些打仗做将军的,知道边兵百万是虚数,实则只有三四十万——可也天真地以为边城都是兵强马壮,都是铜墙铁壁。

  亲自走一趟,才知道驻兵连甲胄都不穿,扛着长|枪指人玩,张嘴就是“掏钱”。

  得亏元人西路大军迟迟不攻,北边又有黄河能守,不然,此地就是最大的漏洞。

  未免当地百姓起疑,一行人没进驿站,在镇上的一家脚店落了脚。

  这地方不像京城,没有雅舍,却不缺赌场和酒馆;也没有茶馆,十文钱住一宿的脚店却遍地都是。

  这是镇上最繁华的一条街,却没什么景色,隔壁是镇衙门,对街是镇上唯一一家书院。

  为教化边民,此地书院免三年束脩,百姓连这三年也不愿意读,进门学不完一本三字经,就腻得回家放牧了。

  因为读书从来不是他们的登天路,还不如牌九、斗鸡和赌狗来钱快。

  每三年一届会试,进士十有六七取在南地,余下十之三四,直隶省又几乎占完了。剩下稀稀拉拉十几个名额,是约定俗成的“空榜”——等全部考生试卷上的糊名条揭下来以后,主考官再瞠大眼睛,往常年不出人才的穷地方“筛捡余才”。

  硬凑也要凑够数上去,以此鼓励寒地学子不要气馁,下回再战。

  “人杰地灵”与“穷山恶水”的差距就是这么大。大前年,胜州出了两个进士,已经是值当皇上笑一声“教谕之功”的喜事了。

  而这“二官镇”,顾名思义,就是盛朝建朝二百余年,这镇子上曾出过两个官,大概都跟大罗金仙观音娘娘供在同一个庙里了。

  “吁——”

  驿头接了口信匆匆赶来,下马时脚一打跌,脚脖子疼得打抖,也不敢耽搁,飞似的上了楼,又不敢大声,狂喜的声音成了嘶嚎。

  “奴才叩见二殿下!您万金之躯,怎千里迢迢来了这里?这脚店寒酸,饮食坐卧无一处得当,还请殿下去奴才寒舍歇一歇罢!”

  “您客气了,不必麻烦。”廿一应付了几句。

  寒暄完了,殿下才开口。

  “耶律烈去年十一月迁至此,为何三个月过去了,才发现他们的踪迹?”

  他说的是兴师问罪的话,语气却没兴师问罪的意思。

  驿头摸不准这位的脾气,小心作答:“此地的漏籍户太多,里边少数是偷奸耍滑的汉民,多数还是番邦人,实在是无从查起啊。”

  官府每三年填补一次黄册,每十年大换黄册,统计人口籍贯。漏籍户就是寻了法子不上籍以避税的,享着边地的和平与安稳,却不垦田不纳税。

  前朝的版图没延伸到这儿,盛朝早年收服边地时,为防当地百姓暴|乱,常常授当地土司予官,赐下汉姓。

  朝廷仁政,可这些土司土皇帝当久了,懒政怠政,对治下平民懈于管理。北边的许多小族眼馋此地安稳,偷偷渡黄河而来,在这地方扎下了根,就成了漏籍户。

  晏少昰稍稍走了神。

  唐荼荼曾说过,籍贯、户籍书相当于他们后世的户口本,后世的百姓却是有码子的,人人顶一个十八位数字,是自己的“身份证号”,想乱籍都没法乱。

  晏少昰晃晃脑子,把这突如其来的念头撵出去。

  他近些时总是冷不丁地想起她,不只是她,还有江凛,还有萧太师生前的法案,乃至《异人录》上所载的许多秘闻,那些从后世来的学问。

  在他察觉军队怠惰,留意到边地贫穷冷清、百姓过了今夕不知明日口粮在哪儿的时候……总要冷不丁地恍一下神。

  ——如果,用他们的办法治理,又该是什么样的?

  可这念头稍纵即逝,他更急切知道的是:“确定那孩子是葛家遗孤?”

  驿头想也不想就应了:“错不了!黑头发,蓝眼睛,又是被耶律大汗带走的,错不了!”

  这话说得没脑子,晏少昰视线略过他,在几个探子身上走了个来回。

  其中一个模样年轻的探子犹豫了一瞬,低声说:“奴才……不确信……”

  廿一立刻屏退众人,单独留下他问话。

  探子道:“去年九月,叁陆往云州运送万景屏的路上,得了那孩子的信儿。不是因为探子发现了耶律大汗的踪迹,而是走到云州时……听闻了一桩奇事。”

  晏少昰:“什么奇事?”

  “草原上出现了一个呼风唤雨的圣子,听说生来邪魅,是巫人与雨神所出,所过之处,不论干旱多久的地儿都会下雨——此子长着一双蓝眼睛,能窥破天道,西辽兵供奉得好,这圣子甘愿当他们的保护神。”

  几个影卫全听得一脸尴尬。

  什么真龙之子、圣人再世的,是他们常用的招儿了,说得好听点是圣人托生于天,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妥妥的愚民之术。京城的读书人多,不好糊弄,看透的都会心一笑,看不透的就成了信奉追随者。

  耶律烈想在草原上快活,少不得要给自己安个什么名头。

  晏少昰没当回事,只问:“叁陆如何与你们通信?”

  那小探子飞快答:“已经混进他们的羊倌里去了——辽兵为了伪装牧民,养了几千头羊,放养在半山上,四处都是咱们的眼线。”

  晏少昰:“做得不错,下去领赏罢。”

  那探子摇摇头,竟跪下磕了个头,哑声说:“奴才是葛帅麾下一扈从,姓名不值一提,当年民屯遇伏,全赖葛帅带着家兵殿后,才侥幸逃得性命。我们众人寻小公子寻了九个月,终于得了小公子的信儿,不求什么赏赐,只求殿下千万救小公子出苦海。”

  说完又叩了个头,起身就要走。

  “且留步。”晏少昰忽的想到什么:“廿一,把千里眼分他们几个,随时传信,去吧。”

  脚店一楼久不打理,地上的油垢走上去都得防着打出溜,一条街数这家生意冷清,却没人知道内有乾坤。

  这是探子的桩点,二楼两套环廊相抱,向阳的那几间屋都是探子通信的地方,虽然一切陈设家具比不得宫里,却是坊间见不着的繁华。

  晏少昰合衣打了个盹。

  近来炮声听多了,清醒的时候不觉得,入眠时耳朵总是嗡嗡的,很难睡着。

  他摩挲着系在手腕上的剑穗,慢慢陷进梦里去。

  也不过刚阖眼,楼下又有人迈着大步咚咚锵锵跑上来了,被影卫一拦。

  前脚刚离开的驿头惊慌失措,唇色泛青:“殿下,形势不对!咱们兴许是走漏了消息,耶律汗王带着大股辽兵进城了,全乔装打扮往这条街上来了!”

  晏少昰笑了声,起身往阁廊上走,“在哪儿?会会他们。”

  他一路轻车简从,没以真容示人。自己最得意的情报路要是被一群蛮人轻易破解了,合该他丧命于此。

  晏少昰站在二楼廊台上往下望。

  耶律烈果然带着人来了,不知是进镇子采买什么东西,一群辽兵裤腰上挎着钱袋,手里大包小包提了一堆东西。

  驿头数了数人数,惊得差点跳下楼去报官——人家带了二三十个壮汉,殿下这头就三五个小兵,这不得被包圆了!

  “殿下快走啊,奴才殿后!”

  晏少昰轻轻一拢口型:“嘘,噤声。”

  这汗王果然敏锐至极,影卫们不过盯着他多看了几眼,辽兵还没察觉异常,耶律烈却陡然伸手握住了刀柄,双目如炬般射上来。

  驿头吓得僵立不动了,全身汗毛倒竖,生怕西辽兵拔刀冲上来,伤了殿下一根毫毛,他有一百条命都不够死的。

  晏少昰挪着目光在这一行人身上来回扫,像他自己乔装打扮的那样,是个对什么都好奇的富商。

  最后坦然与耶律烈回望,冲着楼下的汗王微微翘了翘唇角。

  文和元年,父皇登基,西辽派了两位王子随使节团前来,贺天可汗登基之喜。

  彼时他们是邦国,不是属国,不必执臣礼,一路风风光光地进了京城,在圃田泽睡了个来回,恣意又放荡,洒下金银无数,走时还以千车金银换回了一位宗室公主,大摇大摆离了京。

  隔了十一年,这样凭栏望了一眼。

  当年的王子变成了脸上带疤的野狗,左支右拙也收拢不得残余旧部,在草原上讨盛朝留下的一口糠。

  可惜西辽没有登峰造极的易容术,也不知他面具底下是另一张皮。不然看到盛朝主帅站在这儿的第一眼,他就该望风而逃了。

  晏少昰仗着西辽兵里没一个精通汉话的,他侧头,翘着唇,低声吩咐廿一:“调一万兵,围了他们的营防。”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