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不能从良的我只能权倾朝野了最新免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2章 农战,与去强(1/3)

第72章 农战,与去强(1/3)

黑火药 2022-12-24

 “我现在就告诉你隋朝的灭亡的原因,在我看来,隋非是亡于杨广,而是亡于杨坚才对,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农战。”

 “杨坚?他可是儒家眼中的圣主皇帝啊。”

 “一个国家的兴亡,不能说和君主的品行能力毫无关系,但也绝没有太大。”

 “我为什么说隋朝亡于农战呢?因为隋朝其实并不强盛,所谓的圣人可汗,从根子上就是个杨坚吹出来的农战泡沫,杨广的时候泡沫破碎了而已。”

 “隋灭南陈时全国人口是400万户,但到了大业元年,则超过了870万户,人口翻倍都不止,这人口,真的是生出来的么?可能是生出来的么?算上早夭的,每家每户都生十个以上的孩子?这不是扯淡的么?”

 “开皇九年,隋朝开垦耕地是1944万顷,大业年间,开垦就变成5585万顷,相当于43.5亿亩,这个数,你觉得是不是有点过于扯淡了呢?”(现代社会是19.18亿亩,这还算上了东北、岭南、西域、西南)

 “很显然,这人口的增长不可能是生出来的,土地的这个增长也不可能是开垦出来的。

 杨坚当皇帝时彻查逃户、隐田就成为了地方官员的考核标准,他当政这些年在内政方面,经济层面几乎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竭尽全力的增加耕地、人口,具体怎么办呢?只能是尽全力去逼迫每一个老百姓都种地,能不能种的地都要种,这是极其典型的法家农战思想。”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除了秦朝之外,隋朝绝对是在农战领域里做的最好的,在他的治下,隋朝境内百姓几乎只剩下了一种人,农民,他的土地也全都是耕地,农业兴,百业死,就是所谓的开皇盛世的真相,也即是商鞅农战思想的最终极体现。”

 “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深山老林里的山地、石头地都变成了耕地还嫌不够怎么办?那就只能吹牛了,大肆的搜查,无理的规划,加上一定程度的吹牛,这,才吹出了隋朝的40亿亩地。”

 “均田制之下,只要你名下有地就要缴税,所以,杨广怎么可能不膨胀呢?我这国家都有四十亿亩土地了啊,我横征暴敛?我怎么横征暴敛了啊,我税率很低啊!三征高丽怎么就是好大喜功了呢?我有四十亿的耕地,近九千万户的人口啊!我的国力应该还远有富余才对啊!这,才是杨广残暴的基本逻辑。”

 “事实上根据后来唐朝建立时候的实际情况来看,天下真正的耕地面积其实只有六亿亩都不到,山地就算是被划为耕地真的去种也是种不出粮食的,原本百姓还可以通过做工、做商来养活自己,结果现在都去种地了,那就真离饿死不远了。”

 “用六亿的土地,去缴40亿的税,用大概三千万的人口,去缴六千万人口的税,这才是隋朝富强的真正原因,看上去税率确实是不高,但实际上下边早就民不聊生了。”

 “这还不算,偏偏隋文帝杨坚还是个喜欢攒钱,不喜欢花钱的勤勉‘圣君’,他把全国的粮食收集起来搞了义仓,把大量的粮食都收集起来储存,谷物宁愿烂在仓库里也不发给百姓,美其名曰是防备灾年,看着一个个大仓,感慨大隋朝的强大,满足于所谓的开皇盛世。”

 “可特么哪有灾年啊,这般的横征暴敛之下,老百姓每年的日子都是灾年啊!”

 “这就导致杨广心里更没逼数了,我的税率也不高,老爹还给我攒了这么多的钱,我这钱粮多得怎么花都花不完啊,那我必须得想想办法把这么多钱给花出去啊!花出去,总比堆放在粮仓里烂了好吧。”

 “杨广曾经说过,大隋治下的百姓怎么这么多,太多了,我倒是以为他说这话未必真是残暴,而是终于后知后觉,察觉出问题了,隋朝的百姓,登记在册需要缴税的百姓,真的太多了。”

 “这还只是农的部分,战的部分,其实更糟糕。”

 “杨坚啊,是抢了自己外孙的皇位当上皇帝的,自古以来谋朝篡位,就没有比他更轻松的了,本质上来说,北周、隋朝、唐朝,都是纯粹的关陇贵族政权。”

 “然而人家宇文护好歹是府兵制的创建者,李渊好歹手里也有三万太原义从,换言之他们原本在关陇集团内部就都是大哥,小弟听大哥的话,这是理所当然。”

 “但是杨坚,他可就不是什么大哥了,反倒更像是小弟,是关陇贵族军事集团一致认可的利益代言人。”

 “所以他就必须对前朝余孽进行绥靖,也就是默认关陇贵族对百姓的吸血,具体的做法,就是允许关陇贵族养奴隶,并且给奴隶授以永业田。”

 “府兵制的根基是均田制,老百姓有自己的田,通过沙场征战来获得赏赐,减少甚至减免税赋,战死沙场之后这一部分田产永远归自己的家人,这本是好事。”

 “但是允许奴隶授田,虽然也有限制,最高爵位也只能能畜养800奴隶,可这其中是有巨大漏洞的。”

 “比如李渊,虽然名义上只能养800个奴隶,这八百个奴隶分了田就成为他李渊的私兵,但如果能够上战场,这八百个奴隶死了,这八百个奴隶的永业田可是不收回的,全都进了李渊的腰包,而他这八百个奴隶的名额还在,还可以再招募八百个奴隶,再去要授田。”

 “如此循环往复,只要这八百个名额可以一直死,李渊手里的永业田就会越来越多,那些给他种田的佃农,就变成了李渊手里真正的私兵,朝廷管不到。”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