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不能从良的我只能权倾朝野了最新免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32章 教育,金融,房地产(1/3)

第132章 教育,金融,房地产(1/3)

黑火药 2022-12-24

 “学区房?”

 这个时代肯定是没有这个名词的,但不代表杜孟东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很快就反应过来道:“意思就是说,关中户籍考取科举更加容易,且更加容易接触到权贵,考中科举之后也更容易做官”。

 “对,这主要也是因为唐朝时科举考诗歌,不过本朝以来,开封已经远没有那么大的首都教育优势了,因为古文运动的关系,现在考试主要还是以明经、策论为主,诗歌虽然还是在考,但更多的却是锦上添花,算是加分题了,一榜里三甲就一个,十榜里也未必能出得了一个秀才,这种加分的东西本来也与普通百姓无关,写诗给朝廷,反倒是不如写词给青楼换点免费的炮来得实在。”

 “因此书院,便是本朝科举的核心教育资源所在,谁掌握了书院,谁就掌握了教育,谁掌握了教育,谁就掌握了一切。国人么,在子女教育方面从来都是下血本的。如果将一部分住房,与学院的入学资格捆绑在一起,那这个房价,就是涨到天上去,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可是咱们扬州,也不是什么儒学圣地啊,咱们哪有真正叫得响的书院。”

 “你以为我为什么要坚持让农村地区的税款优先用来兴办学堂?农村都建了那么多的学堂了,城里难道还能落下么?”

 “质量不够,数量凑,水平不够,金钱凑。整个扬州城,算上附近各乡、各县,差不多有四五百万的人口,适龄读书的孩子怎么也有五十万以上,如果能让这些孩子人人有书读,就算是百里挑一,那也是两三万的读书苗子。两三万的好苗子里,我还掐不出千八百个尖儿?千八百个尖儿里,难道我还挑不出几个天才么?学院比的是什么?不就是培养天才的能力?”

 “学生多了,老师自然也会多,老师多了,就容易出名师,名师多了,自然也就能建好书院了,这是我给扬州的另一个定位,咱们除了要做天下的商务中心、工业中心,还要做教育中心、文化中心。”

 “可是扬州城,一时间上哪去找那么多的老师,而且真要如此做的话,这恐怕还真是个大工程,非数年,甚至十数年之功难见成效。”

 “所以说是两条腿走路么,刚才说的是自下而上,这自上而下咱们也不能忽视,离咱们不远,岂不正有一个睢阳书院?待我大婚之后,本就是要去一趟的。”

 “您的意思是……”

 “水平不够金钱凑,看能不能想个办法,直接把睢阳书院搬迁到扬州来。另外包括白鹿书院、嵩阳书院,甚至是太学学府也要去一趟,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的老师什么的都给挖过来,不惜重金。”

 “另外基层的启蒙先生也要有足够多的数量,一应落榜举子,若是不愿再战科举的,可以来扬州做教书先生,只要教得好,每个月最高可以开出100贯的薪水。愿意再战的也可以来扬州,我可以为他们在学院附近提供短期的廉租房,甚至还可以给他们一定的生活补贴,白拿钱。”

 “至于,那些退了休的大儒,朝中致仕的官员,如果愿意来扬州养老的话,我分宅子,给钱,著书立传我全力支持,若是愿意去书院发挥余热,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没别的,就是为了培养扬州城的文化氛围。”

 杜孟东苦笑:“这得花多少钱啊。”

 “教育本身就是个产业,未必真就赚不到钱,况且,不管我们在教育上花多少钱,终究都是能通过房地产全赚回来的,甚至赚得更多。”

 “诗书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职业教育也不能停下,真正能接受诗书教育的终究是掐了尖的精英,那些识文断字的普通孩子,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异的天才,进士无望的话,就不要让他们继续深造了,浪费时间,也浪费他们的人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木匠,铁匠,账房算数,皮匠裁缝,乃至于商道、医道等等,都可以在咱们扬州设立专门的学府。”

 “如此,好处有三。”

 “一来,可以改进学徒制的现状,让孩子们毕业长大之后直接就能用,也能够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甚至能够根基自己的兴趣、天赋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毕竟是男怕入错行啊。”

 “二来,各行各业,也可以通过学院更好的,更系统的来挑选他们自己所需要的劳动力,也省去了他们培养的成本,有利于他们更快速的大规模扩张。他们大规模的扩张了,扬州才会变得更加的繁华。”

 “三来,将各行各业的精英们聚在一起,也可以做到互通有无,归纳整理,将技术,通过系统性归纳编写成教科书,流传于后人,还能够通过这个过程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的技术,这样慢慢的,科学也就发展出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

 “房地产,说到底终究还是社会发展的收割者,这是一把镰刀,只有城市本身发展的速度够快,锋利得镰刀才能不断得割下硕大的果实,否则,就是无根之木。”

 “当然,这样还能顺便造就一些次学区房。”

 “总结一下,书院,通过掐尖的方式对天才进行免费的教育,但同时利用其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打造一批顶尖的学区房专门负责收割国内的顶级富商。”

 “而学院,则是通过技术,打造一批规模大得多的次学区房,用于收割中产,也打造咱们扬州城除了水运便利之外的另一大绝对优势,让城中百姓不得不忍受城里的高房价,哪怕是掏空六个钱包背负巨额贷款,也在所不惜。”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