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不能从良的我只能权倾朝野了最新免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1章 海贸(2/3)

第161章 海贸(2/3)

黑火药 2022-12-24

 显然,这话的意思说的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有点过于没用了,卖进来的都是奢侈品。

 这其实和官方不乐意开海的理由是一样的,五代时期之所以禁海的原因就是如此,除了不利于统治海疆之民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通过贸易进口的东西实在是有点没用。

 至于皇室用度,毕竟这个时候西夏还没崛起呢,陆上丝绸之路并没有真的断绝,上层社会所需要的那点奢侈品靠骆驼就足够了,海运并没有什么必要。

 进口的都是高级奢侈品,事实上这个年代占据贸易进口数量最大的反而是各种五颜六色的宝石,这东西,是真的对国民经济没有一丝一毫的用处。

 出口的却并不都是奢侈品,即便是传统三大件,也就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这也是明显耽搁农业生产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除了三大件之外还要买别的,小到针头线脑,大到铜器铁器木工活,无所不买。

 进口的东西如此又多又杂,怎么办?当然是要花钱买啊,这就导致了他们必定会大量的储备货币,这特么就是天坑啊!

 应该说,海上贸易在明朝和宋朝时所造成的社会后果是完全相反的,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最大的进口货物其实就是白银,因为明清时期的货币政策真的跟狗屎一样,老百姓直接用白银当做货币,这特么还有什么比钱更畅销呢?

 然后这大量的输入白银导致境内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说白了,这就相当于印钞机不在自己手里,人家想怎么印就怎么印,这经济损失大了去了。

 宋朝时则是完全相反的,海上丝绸之路最大的出口产品还真就不是丝绸,而是宋朝铸造的铜币,这东西对海商来说相当于外汇储备。

 输出货币,这在现代社会当然是好事儿,可特么古代社会不是啊,整个北宋王朝,其实最大的经济问题就是铸币量怎么也不够,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永远不足,高峰时北宋一年的铸币量相当于唐朝三百年之和。

 但特么的还是不够用啊!

 因为北宋士大夫都是实在人,铸大钱和铸小钱那种缺德的事儿都不干,和明朝相比完全是两个极端,货币信用一直坚挺,坚挺到了这东西在外国也都是硬通货的地步,偏偏商品经济还特发达,导致经济上一直在通货紧缩。

 铸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速度,钱这个东西自己就在涨价,那他妈谁还花钱,直接存钱等着钱自己涨价不就得了,结果大家都存钱,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就更少了,进一步导致通货紧缩,恶性循环了属于。

 这也是刘大炮又是搞房票,又是想方设法搞纸币的原因,金属货币所能支撑的商业发展是有极限的。

 除非能迈过金属货币到纸币的这一道门槛,到时候开动核动力印钞机,割全世界的韭菜,外国人买越多的货币越开心,说不定仅靠印钱就能印成世界霸主。

 当然,金属货币到纸币这至关重要的一步,不是那么容易跨过去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变成明朝那样,比如号称大帝,在现代社会也粉丝无数的朱棣,就是靠肆意滥发纸币,透支朝廷信用,才有钱造就永乐盛世的。

 说句实在话,朱棣花钱,就跟钱是王八蛋,他跟这玩意有仇似的,他一个人把他儿子乃至孙子的钱都给花光了,导致后面的明朝皇帝根本就没有铸币的信用,只能全部摆烂,纸币印出来全是废纸,铜币上称当铜卖,还特么是废铜的价。

 就是说这个铜,明明是块好铜,但你要是铸成钱,那就是废铜烂铁了,明朝的铸币就是皇帝们的自娱自乐。

 这样的政权能挺两百多年真特么的是个奇迹。

 所以刘大炮此时的意思就很明显了,海贸这个东西,搞好了利国利民,搞得不好,这帮大食商人给他们本来就已经很紧缩的货币流通量再添一把火的话,这就很讨厌了。

 朝廷禁海,其实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

 虽然对从事海上贸易的商人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对局部地区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屁股的位置不一样眼睛里看到的东西当然也不一样。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