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太子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二章 危局(2/2)

第二章 危局(2/2)

作家Ail6Uq 2022-12-31

 还有赎回燕京的赎金,于是宰相王黼在全国征收六千两百万贯免夫钱。

 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

 其中规模大者,如河北张迪、高托山,青州张仙、济南府孙列、沂州武胡、大名府杨天王、郓州李太子、密州徐进、水鼓山刘大郎,往往聚众数万十几万人,规模虽不及方腊,但能与宋江相仿佛,有的人马远胜于宋江。

 这两年萌新岳小队长开始参与战斗,干的就是镇压农民起义的活,老兵韩五这两年干的也是这个活。

 但没必要夸大。

 宋朝实内虚外,除了一些关键城市,余下城市罕有军队驻扎。

 与明朝相比,宋朝财政收入健康,一有起义发生,动不动派人去招安。

 “去年宋江起山东……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嗷嗷赤子阴有言,又愿官家早招却。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啗此曹无乃错。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不如下诏省科繇,彼自归来守条约。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路。”

 李若水写的这首诗,就是讽刺宋朝这种招安制度的。

 俺活不下去了,俺要造反起义了,只要朝廷派使臣来封俺一个好一点的小官做做,俺立马投降。

 所以宋朝起义特别多。

 虽然这两年起义声势浩大,宋朝镇压的镇压,招安的招安,遣返的遣反。加上燕京地区表明上“安定”下来,也不征收免夫钱了,只要不收免夫钱,供应北方的粮草,大家伙都能勉强的活下去。夏收夏种又来临了,于是到了今年夏初,这些起义基本上全部平息下去。

 但宋徽宗君臣继续折腾下去,加上反常的天气,人口越来越多,耕地紧张,兼并严重,即便金人不南下,宋朝局势也开始变得凶险起来。

 “吴叔父,莫要多想了,就算有胆大包天的歹人,那么多皇子皇孙,我与父亲位虽尊实则贱,没必要盯着我。”

 位尊实贵也没必要盯着赵谌。

 眼下赵桓只有赵谌一个儿子,关键宋徽宗赵佶春秋正盛,不说赵桓风雨飘摇,随时被废,就是不废,等到赵桓上位也不知几年还是十几年后了,这么久的时间,足以让赵桓“造出”更多的儿子。就如史上,赵桓被押向黄龙府,半路上还给赵谌造出了一个小弟弟。

 吴明反应过来:“皇城司的人?”

 “是,罗叔父,你去将那两人叫过来。”

 “啊!”

 “我的三叔父非是李承乾李泰,更不是唐太宗,不过他安排人手跟踪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如摆在明处了。我只是看一看牟驼冈附近的地理情况,又不是想做不轨的事,不怕曝光。”

 罗胜走了过去,冲那两人招了招手。

 两人迟疑了一下,罗胜走近,低语几句,两人走了过来。

 “下官皇城司下三指挥使马述拜见崇国公。”壮硕的大汉施礼道。

 “下官皇城司曹司刘云拜见崇国公。”清瘦的汉子施礼道。

 政和七年,赵谌出生,宋朝开国以来尚没有当朝皇帝得嫡孙的,赵佶大喜。

 蔡京拍赵佶马屁,奏请赵谌为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封崇国公,赵佶准奏。

 吴明和罗胜呼赵谌为小殿下是不对的,但能理解,这是代表着他们将自己视为赵谌的家臣。

 准确的称喟就是崇国公,或小国公。

 但蔡京对赵桓一家子的态度有些复杂,先是政和五年,蔡京想要讨好赵桓,“献太子以大食国琉璃器,罗列宫庭。”

 赵桓这个政治白痴不但不领情,反而大怒:“天子大臣不闻道义相训,乃持玩好之器,荡吾志邪!”,“命左右击碎之”。赵桓此举是指桑骂槐,桑是蔡京,槐是赵佶,不过赵桓这么做让蔡京下不了台,随后将赵桓的亲信太子詹事陈邦光贬斥到池州。

 这时候蔡京虽然心中不快,仍持着中立态度,他的四儿子蔡绦曾说过一句话:“政和间,东宫颇不安,其后日益甚。鲁公(即蔡京)朝夕危惧,保持甚至。”

 所以政和七年蔡京上书请求赵佶封少保和国公,虽然是拍赵佶的马屁,说明这时候蔡京还没有真正倒向赵楷。

 赵谌的出生替赵桓加了分,然而到了政和八年(重和元年),在某些人的骚操作下,赵楷居然中了状元,一下子将赵桓得“嫡皇孙”的优势拉平。赵佶真以为儿子有状元之才,龙颜大悦,诏赵楷为太傅、武宁保平军节度使、徐州牧、兼陕州牧、提举皇城司、食邑一万二千七百户、食实封四千户、嘉王。

 不久赵佶又下诏,让赵楷整肃随驾禁卫所,兼提举内东门、崇政殿等门。

 其他的还好说,这个提举皇城司、整肃随驾禁卫所,兼提举内东门、崇政殿等门,让赵谌恶心了。

 然后到了王黼。

 王黼靠何执中得以进升,不过这个家伙忘恩负义,想拍蔡京马屁,上疏何执中二十条罪状,赵佶未准,蔡京也未领情,迫不得己,王黼只好投靠郑居中。

 郑居中与蔡京向来不和,由是蔡京恼怒。正好青黄不接,蔡京将王黼调为户部尚书,准备以国家财用不足治王黼的罪状,两人正式交恶。

 宣和元年,王黼担任少宰(右宰相),这时王黼已经阴投三皇子赵楷了,便上书说蔡京将东宫太子看做皇帝。

 赵佶便将赵谌官职降为高州防御使,检校少保、常德军节度使拿掉了,崇国公未动,次年又罢掉蔡京宰相,这是蔡京第三次罢相。

 这下子蔡京清醒地认识到,原来赵佶是真的打算废太子,立场迅速改变。

 到了蔡京第四次为相时,赵佶不顾祖制,直接下诏让童贯、蔡京长子蔡攸结为兄弟,蔡京欣然同意。

 不但王黼、蔡京父子,还有杨戬、童贯、梁师成,赵野,“神仙”林灵素等权要皆或明或暗地支持赵楷。

 这就是太子赵桓一家子眼下的局面……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