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刘辩,不做少帝!最新完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三十四章 阿福献策(1/2)

第三十四章 阿福献策(1/2)

左子洵 2023-01-07

 “第一,吾等皆知,德以束人。”刘辩看着荀彧笑道,“然何以束德?”

 不等众人回答,刘辩竖起一根手指,收敛了笑容:“二百年前,孝宣帝已经说过:‘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以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遂吾以为,德以法束之!

 人,终究是有七情六欲的,终少有严以律己者,然天下熙熙,皆为利往,饿了,就需要食物,保暖则思**,衣食无忧则思财富,财富兼得则思权势,这是人性,不以天变,不以地更。

 遂德虽可规律其标准,然法则束人心。法之内,德束之,德之外,则法理之。绝对的权利滋生绝对的贪腐,当以德法而束之。

 是故若当真王子失德,则臣民唾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则天下安矣!”

 戏忠闻言大点其头,作为一个庶民,他见过太多世家贵族和官僚官府骇人听闻的恶行,若当真天下能像刘辩所说,有法典德行约束,自然天下太平。

 “第二。”刘辩竖起第二根指头,“何以天下除士族外大多目不识丁?在于学识之事,非百姓可及也,百姓忙于农事则已然耗尽全力,哪还有时间识字明理?

 然而更重要的是书简刻制保存皆不易,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什么人人力财力最多?世家士族也,是故大量经史典籍皆在世家手里,能够学习者,只有世家士族之人。

 比如之前被贬江左淮泗的蔡邕蔡伯喈,听说离开洛阳时带了十万卷藏书,满满六十大车。

 然后就是因为竹简刻书,书籍可记录的字数不多,是故古来典籍皆是尽量以少字多述,导致文章晦涩难懂,若是没有一定基础,哪里看得懂?”

 所以在古代能读书的人一定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是不缺钱制作书简,刻制书简也是十分麻烦的事情,第二是不缺人保存书简,为了不让书简发霉虫蛀,像后世保养车子一样,定期是要晾晒洒石灰粉防虫防霉的,最后就是要有大量时间去研究晦涩难懂的文章。

 所以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只有世家贵族,这也就间接导致了士族对于知识的垄断。同样的,世家不但自己读书,也开族学招收一些有资质的弟子教授知识,以后作为门客所用。

 比如戏忠的戏家,最早便是荀家的佃户,后戏忠入学荀家的族学,凭借才能成为了荀彧的门客。

 刘辩字字未提知识垄断,但是又字字直指知识垄断,现在只是汉末,如今大局还好只有世家,若是不在门阀形成之前打破世家对官僚阶层和知识的垄断,即便刘辩后来打下天下,终究也还是会走上东汉甚至九品中正制出现后的魏晋老路。

 士族乃至世家是消灭不干净的,这刘辩心中比谁的清楚,即便是在后世,依旧有嘲笑“小镇做题家”的学阀出现,他要做的不是消灭世家士族,而是阻止门阀出现,让其他阶层也有阶级上升的通道,这样就能让整体的政治气氛进入一个良性发展。

 听刘辩侃侃而谈,莫说是被刘辩语言直击心灵的戏忠,便是荀彧和刚才便显出睿智的阿福皆是听得连连点头,就连史阿张辽黄忠这三个武人都是听得津津有味。

 这便是刘辩从一开始就给他们的心理暗示,把他们的思考角度从本身拔高到了“历史旁观者”的角度,这样他们思考的出发点便是“从根本上改革体制,用以救世。”

 所谓的“格局打开”而已,没什么稀奇,便如同《资本论》出现前的欧洲,大多数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马导师站在了更高的高度,分析了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

 所以即便是荀彧,也没有意识到刘辩这么说的意义根本乃是打破世家垄断,而是满满觉得刘辩在“救世”。

 “所以想要除士族外各个身份的人知书达理,首先便是改变书籍的材质,纸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荀彧皱眉道:“现在亦不是没人用纸制书,然书写在竹简之上和纸张之上并无区别,纸张比书简易损毁,故今纸少用以制书,多用以行文书信。”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蔡伦改进蔡侯纸之后,纸便代替了竹简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实际上纸质书籍取代竹简是在中晚唐时期。

 纸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写信用的,因为那是只需要阅读一次的一次性用品。

 魏晋之后,士人渐渐以纸张来练习书法画画,这也有了洛阳纸贵之说。

 初唐大多数需要保存的书籍还是竹简雕刻而成。

 究其原因还真就在于“写”上,本质上,在纸上写字和在竹简上写字的效率并没有什么区别,书简还易于存放。

 直到一种东西的出现,才让纸张彻底取代了竹简……

 “对,书写。”刘辩笑着点头。

 “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不用手写,而大规模批量快速成书,那么纸张便有了用处。”

 看着众人面面相觑的样子,刘辩哈哈一笑道:“怎么?不信?文若,差人送笔墨纸砚来。”

 荀彧不明所以的喊人送来笔墨纸砚,只见刘辩用毛笔在甲板上写了一个左右相反的“左”字,将蔡侯纸往上一按。

 随后,刘辩扬起手中白纸上的字。

 荀彧看后,身体一震,若有所思没说话。

 刘辩笑看众人道:“还不懂?好吧。”

 只见他从腰中掏出一把匕首,在甲板上刻下同样左右相反的字,随后用毛笔在上面涂抹,拿了两三张字一一拓印。

 “这!”

 没错,就是印刷术的出现才让纸质书籍彻底取代了竹简书卷!

 正是印刷术+纸张的组合,才让科举制彻底的普及,造就了中晚唐乃至宋明科举的盛行!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