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史上第一国门皇子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大明的暴雨从来没有停过(2/2)

第9章 大明的暴雨从来没有停过(2/2)

岁月如梦 2023-01-07

 “但若论可行性,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哦,那孝孺兄,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朱棖继续商讨。

 毕竟他长这么大,离开皇宫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尚书府邸,还真的不清楚外面世界的情况。

 只能天马行空的遐想。

 “若想让殿下之法达到最大的效果,恐怕还需要做到三点。”方孝孺认真思考后:“其一,殿下的威望不足,不足以令百姓信服。”

 “其二,要让百姓相信,殿下有足够的钱财粮食。”

 “其三,殿下必须要想办法不能让各州府拦截北上百姓。”

 “前两点做到并不难,只是最后一点,稍有不慎,怕是会闹出大乱。”

 朱棖点了点头,又和方孝孺商量了一下丰兰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便离开了滁州地界,正式进入了凤阳地界。

 凤阳府便是老朱老家,当然也可以称之为他的祖籍所在。

 丰兰计划不能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干。

 被老朱知道了,分分钟钟被阻止就麻烦了。

 滁州再往西北走,便是定远。

 他准备从凤阳过淮河,抵达怀远,然后顺着涡河沿岸北上,并转惠济河抵达河南开封,沿着黄河沿岸西行,从郑州,洛阳到西安。

 到时候再看塞北情况,再决定如何抵达封地兰县。

 谁又能想到,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一不小心就成了明仁祖朱世珍。

 这是一条长达两千公里的远行。

 没有高铁飞机,最快的工具只有战马。

 而他拉着九五金棺,还要执行丰兰计划,只能跟运粮似得,慢慢北上。

 诚意伯刘伯温被罢官了,被老朱辞退,告老还乡青田。

 或许一个伯爵被罢官,在这几日动荡的局势之中不会引起朝野震动。

 可管制以小制大的御史台及六科给事中的御史中丞。

 浙东集团领袖。

 便可以理解,刘伯温被罢官,会引起怎样的动荡。

 “自杨宪案发生之后,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已经无法跟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相抗衡,弱势刘意伯被辞退,这将会是淮西集团碾压性的胜利。”

 “朝堂之上,有四大派系,淮西集团,浙东集团,旧元党派,中立派。”

 “空印案发生之后,户部尚书吕昶发配西南,再发生旧元望族名流世家供奉元顺帝牌位,接下来旧元文人日子怕是不会好过。”

 “如若刘伯温再被辞退,或许,这可能是陛下要对塞北有非常之大的调整的前兆。”

 方孝孺虽然没有拜官,但师承太子师宋濂,又跟太子走的近,对朝堂局势有非常清晰的判断。

 可这就触及到朱棖的知识盲区了,“浙东集团失势,重用淮西集团,跟塞北又有什么关系?”

 方孝孺摇了摇头道:“洪武五年陛下第二次北伐,准备一举覆灭北元之时,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完全跟陛下的战略意图相反,认为北元虽然远走漠北,但北元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不应太激进,先稳固塞北防线,对北元要徐徐图之。”

 “但陛下执意北伐,结果殿下也知道。”

 “而当时提出反对意见的,便是刘伯温。”

 “这种时候辞退刘伯温,其中寓意可想而知。”

 方孝孺顿了顿,苦恼的摇头,“殿下难道不觉得奇怪吗,我们一路从应天来到凤阳,竟然没有半点有关殿下北上就藩的传言,仿佛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可要知道,藩王就藩,这可是大事,必须要昭告天下,歌颂殿下戍卫塞北,卫国戍边的事迹,更彰显陛下北伐的决心。”

 “现在没有动静,可能这背后,还有更大的风暴在酝酿着。”

 听着方孝孺的话,朱棖头疼的锤着脑袋,这中间的关系太复杂了,脑子有点不够用,想不过来。

 错综复杂。

 反正他就知道。

 老朱又在大刀阔斧的整顿朝堂了。

 朱棖对朝堂政治,国策这方面不太敏感,不过方孝孺还是建议,推迟丰兰计划。

 沈宏泰来了,跟随他前往兰县。

 但不是一个人来的,带着沈家马帮,还有……

 宫廷物件总价值一百万两白银。

 沈家就近调取十万两白银,十万担稻米随朱棖北上。

 剩余银钱由粮食,大豆,粮食,战马,耕牛,农具,棉花,药材,丝绸代替,从全国各地调集前往兰县。

 沈家决定由沈宏泰带领商队,重走河西走廊,开辟古丝绸之路。

 朱棖北上的队伍变长了,车马行驾数长三里之地,几十辆马车和整整三车的白银。

 这个结果很意外,却也合乎情理。

 沈家会感谢自己这次做出的选择。

 若不然,天下第一豪商一定会在老朱的手上陨落。

 没有高铁,没有飞机,单凭脚力战马北上是一件极为枯燥的事情。

 但在这个时代,没有选择。

 而就在朱棖行至凤阳府的时候,一场被酝酿了长达半月之久的纷乱,终于爆发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