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民国之燕燕完结+番外全文最新》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37章 二更644

第337章 二更644

多木木多 2023-01-08

  真的假的?

  现在这钱已经非常不值钱了。

  苏纯钧的印钞机开了一个月,街上的钞票立刻贬值了十倍,以前一块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十块钱都买不到了。

  当日,各路报社记者云集,将捐衣箱这里围得里外三层。

  祝玉燕下车的时候还看到里面有黄毛白皮的外国记者。

  苏纯钧也到了,他还调来了一支警察队伍维持秩序。看到这里全是记者和采访车,他先让警察开出一条路,让外面排队的老百姓进来。

  老百姓们哪怕都知道这是一个骗局,但都怀抱着微小的希望,想着万一、有可能、或许……会有粮食呢?就是要骗人,可能也会先给上一两百袋。

  所以仍是来了许多提着家里的粮袋,抱着粮瓮的百姓。

  他们站在记者圈外,向那个捐衣箱张望。

  一个月过去,风吹雨浸的捐衣箱已经不复当日的光鲜,漆面都有些剥落,显得陈旧。

  这回来的人中有不少都从捐衣箱中拿过衣服,还有听差和婆子混在里面发言。

  “那个箱子里真的有衣服,我身上这件就是在里面拿的。”听差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

  围观的人说:“呀,这衣服真好!没补丁!”

  “我给我全家都拿了衣服!”婆子说,“我小孙子现在穿的就是从那里面拿的。”

  周围人看她不像挨过饿的样子,说:“你家条件好,看你这吃的脸都是白的。”

  婆子干笑,搓着脸说:“我这是生了病,肿的,肿的。”

  说话议论的人多了,就有真拿过衣服的发言了。

  “衣服是有,就是少。要赶着时间来,来晚了就拿不到了。”

  “真有衣服,每天都有,但不多啊,就几件,拿了就没了。”

  城里什么慈善组织都有,美国的英国的,洋大人的中国大人的。大多数人都是听过,但自己没遇上过。自己家里人生病了、饿肚子了,也没遇到慈善人来帮他们啊,久而久之就不信了。

  现在看着眼前这阵仗,其实还是不信的多。

  苦日子过久了,早就不信天上会掉馅饼了,也不相信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

  他们只是想来看一看,撞一撞,万一就撞上大运了呢。

  警察们过来驱赶百姓,让他们排队。

  一些百姓如看到了天敌,吓得抱头而窜。一些来不及跑的被抓过去排队了。

  记者们都看着呢,等着拍苏先生的出丑照呢。

  要是到时没人去领粮食不就糟糕了吗!

  警察们还没有去维持秩序,先接到命令去赶百姓来领美国玉米。

  于是,一群警察如恶虎下山,向着百姓们冲去。

  苏先生和苏太太站在高台上无所事事,记者们倒是很愿意上前提一两个问题,但苏先生带来的警察凶巴巴的,把时代先锋的记者们全都挡在外面,不许他们向苏先生和苏太太提问。

  苏先生看太阳晒到苏太太了,亲自举伞给苏太太遮阳。

  苏太太拿手帕捂住嘴巴,笑着说:“你想让记者们写你爱妻如命吗?”

  苏先生:“我本来就爱妻如命,不用他们写。”

  终于,第一批被安排好让苏先生和苏太太发美国玉米给记者拍照的百姓被驱赶过来了。

  百姓们紧张兮兮的排成一条队伍,缩手缩脚,不像来买粮食,倒像是来给地主老爷交租子。

  苏先生笑眯眯的说:“过来,过来,一块钱一袋。”

  排第一位的那个人盯着苏先生发抖,从手芯里扔出来一个被攥得湿淋淋的一块袁大头。

  报纸上说一块钱,百姓们有自己的智慧,觉得不会是指不值钱的纸币,所以这个人带的是袁大头。

  苏纯钧收下这枚钱,让他把粮袋撑好,苏先生亲手用瓢一瓢瓢往里装玉米,是颗颗饱满的干米玉,颜色新黄,一看就是去年刚收下来的。

  这个人的呼吸立刻不稳了,抓着粮袋的两只手都在发抖。

  他身后的人全都踮着脚往这里看,队伍开始不由自主的向前挤。

  “真的是粮食!”

  “是真的!”

  “没有骗人啊!”

  满满的一袋玉米,苏纯钧把袋口用麻绳扎紧,这个人抱着这一袋玉米手足无措,给苏纯钧鞠了一躬才调头冲出人群,半刻也不停的跑了。

  排在后面的人再也不必警察驱赶了,全都迫不及待的把口袋伸到苏纯钧面前。

  近年来总在案前劳形,不及在学校里劳动得多的苏纯钧今时今日却暴发了劳动的热情。

  他不管百姓拿来的是纸币还是袁大头,钱是真的还是假的,是零票还是整票,他数都不数,看也不看,只顾低头往伸到面前来的口袋、陶瓮、木盆、铁盆中装粮食,统统装满。

  他的额前满是汗,西装外套早早的脱下来了,衬衣袖子高高挽起,领带掖在了胸前口袋里,他的身上都是灰。

  从白天到黄昏,不知让多少人的家庭今晚可以煮一锅玉米吃,苏先生的胳膊是彻底抬不起来了。

  苏太太接受了几个记者的采访,大夸特夸苏先生爱国爱民。但第二天的报纸上全都是“美国玉米拯救中国百姓”,苏先生的大名一次也没有提及。

  苏先生并不在乎,苏先生今天还想去发玉米。他觉得这比坐办公室更有意义。

  赵书理赶来祝家楼催苏先生去上班,说:“你昨天不在,工作全是我一个人做的。”又嘲笑苏先生四体不勤,昨天才劳动了一天,今天两只胳膊就抬不起来了。

  苏纯钧:“只有这一个点发玉米,总要多做几天,发完这个地点再去其他地点发。”

  这是一个最笨的方法,却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可信的人手。

  虽然这样花费的时间多,但对百姓和慈善基金会来说都是好事。慈善基金会要是可以坚持不懈的发上一个月玉米,日后它再做什么事,不用报纸替它造势,百姓自然而然就会相信了。

  赵书理:“那就让我去吧。你昨天出了那么多风头,今日也让我出出风头。我可不像你,我八岁就开始练武了,十四岁就参军了。”

  苏纯钧反驳他:“不对啊,我记得你是监军,是文官啊。”

  赵书理:“那我也比你强,好歹我是骑过马拿过刀的,你只拿过笔。”

  赵书理倒没有说假话,确实比苏先生坚持的时间长,他坚持了四天才胳膊抬不起来,请跌打师傅来看,说要休息三个月。

  于是剩下的时间只能由苏太太去发粮。

  苏先生长吁短叹,赵书理也觉得苏太太估计半天都坚持不下来,认为这个工作太辛苦。

  但是,苏太太让百姓们自己拿瓢装粮,她只管收钱说一声“请”。

  赵书理:“……”

  苏纯钧:“还是燕燕厉害。”

  苏太太在捐衣箱处发够一周粮,跟着去城北,再然后去城南,再再然后东南西北中,整个城里转了一大圈,前后两个月零十天,共发粮九百六十吨。

  活人无数。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