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不宋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 正文 54.看地(2/2)

54.看地(2/2)

妖精吃俺一棒 2023-01-10

 崇新门外并不是荒郊野外,因为在临安城东还加建了八里多长,两里宽的土墙外城,用于容纳过剩的人口。

 这里除了豪门大宅比较少,看起来和城内区别也不是很大,相对来说没那么拥挤,也能找到一些空地。

 见着路上没那么多人,赵孟启干脆下了马车步行,身边只带着黄枸,还有常庚和曾八,马车和其他人吊在后面跟着。

 走了一段路后,赵孟启看见一片宽广的工地,一群衣衫褴褛的人正在搭建房屋,略一看也最少有几千人。

 其中还有不少胥吏衙役在指挥监工,四周还有不少军士看管。

 赵孟启以为是朝廷在兴修什么工程,所以动用了这么多劳役,但这些人明显就已经很穷苦了,还要让他们服役就实在太过分了,于是他脸色黑了下来,心上仿佛坠了个称砣。

 在封建社会,老百姓除了要交税,还要服各种差役夫役,这服役说白了就是免费给朝廷充当劳动力。

 这对百姓来说是一座很沉重的大山,一旦朝廷征役到头上,就得放弃自己的营生,甚至自备粮食免费给朝廷干活。

 如果是只是农民,在农闲时间被征役那影响还相对小些,但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人靠手工业和商业来谋生,因此这役法成了很大的弊政。

 历代为了消除这个弊政有过很多次改革,逐渐由百姓出人改为出钱,由朝廷花钱去雇人干活,最有名的就是王安石的免疫法。

 这免疫钱自然是加在了原本要交的税赋中,但往往随着时间,等百姓习惯了增加后的税赋,朝廷往往又要免费用役,出现了既交钱,又服役的情况。

 这样一来又开始一个循环,再加免役钱……如此一来,免役钱就成了变相的加税。

 赵孟启看过旁通册,知道这时候的免役钱已经算在经制总钱一项里了,就算朝廷免不了在一些地方动用劳役,但这么大规模,还是春耕时节,征集这些农民模样的百姓来服役,耽误了农时,那他们这一年都没有了收入,还怎么活下去!?

 果然这封建社会都是万恶的!

 “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候征役,是不打算给这些百姓活路了么!?”赵孟启咬着牙,语气有些森寒。

 黄枸对眼前的事也是不明所以,知道主子生气了,但又不知道从何解释。

 这时常庚开口道,“衙内,您可能是误会了,这不是征役。”

 “不是?那这是什么?”

 “是这样的,去年太湖水灾,许多百姓的田地被淹没冲毁了,变成了流民四处谋生,这临安附近就有几万人,户部马尚书也兼着浙西安抚使和临安府,前阵子便上书官家,要给这些灾民安排谋生的活计,并在这城东建屋宅安置,所以他们其实是在给自己干活,而且朝廷也适当的给他们发放钱粮,也算是以工代赈吧。”

 “既然这样,为何有这么多军士?”

 “这人一多,难免良莠不齐,这里可是临安,万一出点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总得有备无患嘛。”

 “哦,原来如此,是我误会了。”

 “衙内心系百姓,也是大宋之福嘛。”

 “呵呵,看不出来,你个大老粗也会拍马屁啊。”

 知道自己是误会,赵孟启心情也好了起来,这大宋总算还有点救,起码朝中还有些有良知的官员。

 又多看了几眼,想到这几万灾民就是现成的劳动力,心中一动,开始有了一点模糊的计划。

 “衙内,这里尘土太大,咱们还是去别处看看吧。”黄枸劝了一声。

 离开工地,一路上也看到了几片空地,可要么就是低洼积水,要么就是面积小、形状怪,都不怎么合适。

 看来这附近能用的那块灾民安置地了,而且赵孟启对环境也不是很满意,不适合学堂所在。

 赵孟启几人走着走着,就到了南土门市,这里密集的店铺虽然简陋了些,但生意却似乎都很不错,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见着人多,黄枸紧张起来,“衙内,再往前走,就是南土门了,想来不会再有合适的地方了,要不咱们回头,再换个地方吧。”

 常庚也劝道,“衙内,我看这土城都差不多,能符合您要求的,估计也就艮山附近了。”

 “衙内,要是不强求城内的话,西湖四周其实也不错,葛岭和南屏山都离城不远。”曾八也提着建议。

 赵孟启想了想,估摸着这东土城确实不会有什么合适的地方,又想到今日出来还有皇城司那档子事,便点了点头。

 “行吧,这走了一上午,也没个头绪,下午便去西湖瞧瞧……”

 他正说着,边上巷口暴起追打声,“贼猢狲!别跑!……直娘贼!看老子不剁了你狗爪……”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