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大清第一卷王完结+番外免费无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七十七章171

第七十七章171

映在月光里 2023-01-17

  齐佑也一样累,地是他的宝贝,是他们这群人生活下去的来源,他成天都在田间地头打转。

  看到所有人累归累,照样干得热火朝天,齐佑这个总舵手,忍痛给大家改善了伙食。

  杂面馒头所用的面,从八成黑面两成白面,改成了五五分。

  拉平仓的粮食哗哗减少,齐佑很想将黄历一把撕掉,让秋收赶紧到来。

  稻谷的种子,琉球那边去年冬季才辛辛苦苦,从北海道辗转弄来,送到了宫里。

  康熙那边留下了些,打算在畅春园种御稻。他小气得很,分给齐佑不多。

  林大牛他们经验丰富,秧苗育种没问题,栽种下去也在生长,绿油油的,看上去与在顺义并无不同。

  眼下只是栽种活了,得等到抽穗扬花期再看。抽穗的好坏,是决定水稻收成的关键。

  齐佑蹲在田坎上,与林大牛说着话:“林师傅,这地肥,以前没有种过,可还要照着以前那样施肥?”

  林大牛也没经验,琢磨了下,说道:“这土地看得出来,比起顺义肥沃多了。如果施多了肥,恐以后只长杆,不结穗。长得太壮,还容易倒苗。奴才倒有个想法,就是少施一些。”

  齐佑道:“这样也行,先尝试一下再说。种上两年,地里就该照常施肥了。这点稻子不够,高梁豆子等作物,逮着空地多少种上一些。”

  林大牛应了,笑道:“种多一些,总会多一成希望。只是七阿哥,番薯与洋芋,奴才未曾种过,不知会不会种成。”

  齐佑沉默了下,说道:“没事,我们先尝试,不行的话,再去想办法改。”

  番薯与洋芋是齐佑让狼覃军从京城寻到的种子,两个品种在前朝就已经从海外传入,迄今未能大面积种植,原因有几点。

  首先是人的饮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百姓不习惯拿着两样当主食。

  番薯当前只在福建地区有栽种,因为番薯吃多了烧心,当地人种的也不多。

  洋芋则说来话长,当时在大明时,仅种植出来供给宫内贵人享用。

  到了大清的时候,专门种植洋芋的衙门被废除,洋芋得以流到民间耕种。

  但是洋芋的品种已经退化,在内蒙等地试种,产量并不高,于是洋芋便不被重视。

  加之番薯与洋芋,都不在百姓需要缴纳的粮食赋税之内,所以朝廷更不会大力推广种植。

  番薯做不了主食,洋芋在西洋很多国家都是主食。齐佑知道这两样改变不了粮食荒,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时代。

  齐佑看到过一份文献,简单来说,洋芋种植也不那么容易,种子会产生退化。

  第一年可能大丰收,到了第二年,产量就锐减。种子退化有一部分原因,主要还是病虫害问题。

  后世经过研究发现,洋芋需要从不同纬度地区,换着种植,借以改善品种。

  如今交通不便,大清疆土内的高纬度地区,都在遥远的边关之地。

  洋芋不易储存,在路上说不定就烂掉发了芽。烂掉还好,发了芽的洋芋吃了会中毒。

  西洋过来的洋芋,齐佑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品种。不同国家的品种,淀粉含量完全不一样,吃起来的口感与营养价值亦不同。

  齐佑如今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先试着种一种。以后想办法在云南等地推广种植,改善种子,或者从西洋再引进别的品种。

  云南离黑龙江府,照着如今的路线来算,接近万里的距离。

  齐佑蹲在那里,揪着不用任何考虑,就疯狂生长的野草,一脸生无可恋。

  总的来说,改变所有困境的根本,还是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才是发展生产的基础。

  这时,远处传来一声洪亮的喊声:“七阿哥!”

  齐佑转头看去,萨布素笑着朝他跑过来,大声说道:“我就知道您在这里。哟,这苗长得真绿!”

  秧苗当然绿,黄的话就该着急了,齐佑不禁想笑。

  萨布素在北方没见过稻子,跟看稀奇一样,看得直挪不开眼,一个劲说道:“要是真种出来稻子,以后就可以敞开肚皮吃大米饭了。”

  哪怕北方还没种水稻,萨布素也能想吃多少米饭,就吃多少米饭。齐佑斜了他一眼,问道:“船坞那边不忙吗?”

  萨布素脸上的笑立刻淡了几分,烦躁无比说道:“忙呢,忙得头疼。我将常德留在那边,回来到您这里透透气。”

  齐佑心下了然,淡淡问道:“可是施世纶找你麻烦了?”

  萨布素苦着脸,说道:“可不是,施大人是好官呐,就是那个......那个,该如何说呢,就是.....”

  就是了好一阵,萨布素也没就是出个所以然,吭哧着道:“我的汉文不好,他是旗人,却不懂满语。咱们说起话来,大半时候就鸡同鸭讲。咱就直说吧,主要是他要求忒高了。”

  施世纶是因为他爹施琅,被康熙抬了旗,只是名义上的旗人,不会满语很正常。

  齐佑见太阳已经升上了头顶,快到午饭时辰了,“我们回去再说。”跟林大牛交待了几句,转身回院子。

  萨布素已经近两个月没来,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小院子,角落摆着一长排的破瓦罐里,各色野花正在怒放。

  简朴的小院落,泛出一股萨布素形容不出的意境,他不住说道:“七阿哥,您这里收拾得真好。”

  齐佑不解,顺着萨布素的视线看去,哦了声道:“这都是得高他们收拾的,我没管过。”

  萨布素笑着说道:“宫里出来的就是不同。像是得高与桂和两位,能读书识字,还会记账算数,真是了不起。七阿哥您吧,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诗词大家!”

  齐佑快被萨布素逗笑了,真是难为了他。估计他知道的词,此时全部用了出来,禁不住一本正经说道:“我不会写文章,也不会写诗。”

  萨布素瞠目结舌望着齐佑,失声道:“不会写诗?读书人都会写诗!”

  齐佑忍俊不禁,说道:“我真不会写诗,会写诗的人很厉害,我比不过他们。坐吧,你再说说施世纶。”

  萨布素挠挠头,他别说写诗,连读都读不懂。不知为何,他感到与齐佑亲近了不少。

  一坐下,萨布素抢先去提壶倒了茶,双手捧着递给齐佑,说道:“施大人吧,他来到了船坞以后,把那些船坞的师傅管得哟…..,唉,跟管犯人也差不多。平时那些师傅吧,晚上回去爱喝几口小酒,施大人知晓后,将他们的酒全部没收了,说他们贪图享乐,喝酒误事。您说这都是什么事儿,那些师傅是商户雇来造船,不从朝廷领俸禄,可不归我们管,也不归他管。”

  齐佑单刀直入问道:“可有师傅要辞工?”

  萨布素一拍大腿,眼睛一亮,说道:“七阿哥真聪明,一下就猜准了。可不是,好几个师傅连工钱都不想要了,一定要收拾行囊回乡。以前吧,他们嫌弃这里苦寒,都想着要走。后来还是您提点我,给他们送了年货酒水过去,好生问候,过年还给了红封。他们看在您的面子上,好不容易才留了下来。如今被施大人一搅合,咱们前面做的那些事,就前功尽弃了。”

  齐佑唔了声,问道:“你可有跟施大人说过此事?”

  萨布素叹息了声,道:“说了,怎地没说!施大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师傅们是为了大清造船,这是他们应当做的事情。就算不拿朝廷的工钱,他们是大清的子民,都该服从管辖。”

  从施世纶在扬州任上的举动,他这么做,齐佑倒没太意外。

  施世纶的出发点是好,他对朝廷,对大清的忠诚,他想做个好官的心,任谁都不会去怀疑。

  只是,这就涉及到一个度,还有个人私域的问题。

  在施世纶看来,百姓生于此,长于此,所有的百姓,都该放弃个人意愿,必须无条件服从朝廷的命令。

  往小了说,是施世纶个人的不通人情。往大了说,这就是大清的现状。

  上面的人一门心思控制百姓的思想,要让他们绝对服从大清的统治。

  对于闭关锁国,很多人都照着字面意思去理解。以为大清关闭港口,不与外国人做生意就是闭关锁国。

  其实并不尽然,大清一直有港口对外通商。

  真正的闭关锁国,是不让外来的思想传播到大清。任由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发展,大清自成一统,将所有先进的知识,藏在紫禁城,关起门来过日子。

  皇帝与统治阶级比谁都清楚,一旦这些思潮涌进来,民意觉醒,他们身下的龙椅就该坐不牢了。

  康熙需要施世纶这样的人,哪怕知晓他偏激,在扬州任上的举动,造成扬州的商税欠收,仍然升了他的官。

  齐佑如今还管不了那么多,但他不会置之不理,沉吟了下,说道:“我这边走不开,你赶紧回去劝住那些师傅,有手艺有本事的人难找,不管你如何做,一定得把他们留下。等下我写封帖子,你回去的时候带给施世伦,我请他前来赏花。”

  萨布素长长舒了口气,乐得都不加掩饰了,笑眯眯说道:“我说不过他,嘿嘿,有了七阿哥您出马,一定能将他收拾得服服帖帖。这段日子,我真是受够了他的鸟气,穿件绸缎衣衫,他都要酸半天。您一定要好好收拾他!”

  齐佑无语,说道:“施世纶是好人,我请他来赏花而已,你胡说什么呢?”

  萨布素狡黠一笑,指着院外的野花道:“赏这些?”

  齐佑面色不变,气定神闲说道:“怎地,这不是花?”

  萨布素呆了呆,脸颊不住抽搐。

  田间地头到处疯长的野花野草,他一个皇子阿哥,也着实太寒酸了些......

  齐佑没管萨布素所想,他从没在意过排场,这种荒郊野外,也讲不了排场。

  齐佑苦苦思索着,要如何对付施世伦,还得让他暂时不向康熙告状。

  若是康熙知晓齐佑有打算开启民智的心思,他死定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