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红楼同人]红楼之中间商完结+番外最新免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229

第一百一十七章229

外乡人 2023-02-10

  春纤虽然是个丫头, 但穿戴却极为不俗。容貌清丽,气质这块又拿捏得稳稳的,此时摘了维帽, 只简简单单的往那里一站, 就让人看不出来这到底是个丫头还是位姑娘。

  张力家的一见春纤过来, 率先反应过来, 连忙上前跟春纤介绍来人, 顺着张力家的介绍,春纤对着刘姥姥的家人轻轻的点头。乍看过去, 当真是气质不凡,温文尔雅。

  “想必姥姥已经知晓我请姥姥过来的用意。”坐在堂屋里, 春纤打发了其他人继续做事, 轻声细语与坐在下首的刘姥姥说话。

  “来的路上听张家妹子提了一嘴。姑娘看得起老婆子, 老婆子一定认真做事,不辜负姑娘的信任。”

  刘姥姥见春纤问,连忙表忠心。这份差事对于刘姥姥一家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在刘姥姥心里,住女儿家和住儿子家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所以刘姥姥依靠女儿女婿生活, 心里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仗义。这两年庄嫁人的日子不好过,那年若不是荣国府接济了他们一回, 他们那个家指定是过不下去的。家里虽然用那银子添了两亩地,但靠天吃饭风险仍旧不小。如果她和两个孩子还能得份工钱, 这个家的日子才算彻底有了保障。

  “您, 您请用。”青儿烧了水,因家里没有待客的茶叶,便只将洗好的杯子烫了烫,倒了杯热水送到堂屋。朝春纤羞涩的笑笑,有些手足无措。“有些烫。”

  “多谢。”春纤也对青儿笑笑, 才低头看那冒着热气的水杯。只一眼,就觉得热的很,哪里肯喝。笑着接过来,在手里晃了晃,又放在唇边抿了一下,就放回了桌上,继续跟刘姥姥说铺子的事。“我也是打听过姥姥的人品,参考了周大娘的意见这才冒昧的派人过去。”

  她这个铺子就是为了收货方便和顺便做些慈善。所以春纤直接先跟刘姥姥定下来的便是这个铺子的主基调。

  “……铺子半个月后开张,这半个月姥姥便在街上逛逛。尤其是那些杂货铺子,看看他们那边的东西都是多少银子往外卖的。等心里有数了,咱们便在卖价的基础上定下咱们的收货价。姥姥看着收货卖货,但每件货,咱们都只能挣三到五文钱。”见刘姥姥皱眉,春纤也不以为意,“这铺子没有租金,最大的支出便是姥姥三人的工钱,这点工钱我的月例银子就能支出。咱们铺子小,收货的本钱也不用太多,暂时便拿一百两银子做本金。收到的货先在铺子里摆着卖,所有的货在柜台上摆上十天,如果十天后还没有卖出去,姥姥便将那些货都收拾干净,放在东厢的库房里。回头我会将那些商品拿到旁处转卖。总之就算不挣钱,也绝不会亏本。”

  听懂了春纤的要求,刘姥姥便明白的点头,若不是知道春纤是为了做慈善,刘姥姥都觉得这种做生意的方法傻瓜透了。

  一件货只挣三五文钱,十件货才三五十文。好在不会有压货的风险,不然那就擎等着赔钱吧。

  不过只有不压货,她这份工就能做的长久些。

  “京城居大不易,姥姥刚来怕是还有许多东西要置办。我先将这个月的工钱给姥姥,姥姥也能看着置办些东西。”说完春纤拿出一个荷包,从里面拿出一小块银子放在桌上,“对了,我那里有套旧铺盖,还能将就着使,一会儿让人给青儿姑娘送来……”说是旧铺盖,其实也是没怎么用过的东西。

  对刘姥姥的印象全来自书里,这次见面春纤又仔细观察了一回刘姥姥。还算和眼缘。所以说话间春纤不但准备将一套没用的铺盖给了刘姥姥的外孙女青儿,还将这几年得的尺头和穿旧,穿小的衣服都打包让人给刘姥姥送了过来。

  春纤的衣服哪怕是穿旧,穿小了,都比刘姥姥一家现在穿的好一些。手巧的丫头会将这些穿旧和穿小的衣服都再裁剪一番再次利用。但春纤离手巧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那些衣服便都先收在了箱子里。

  原本春纤还雄心壮志的要自己改衣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这些东西都放在耳房,因过了明路也不能收到交易系统里,放在箱子又挺占地方的,正好刘姥姥他们从村子里进城,什么都需要置办,这些东西给她们也算送对了人。

  没有瞧不起他们的意思。

  回到林家,将东西都收拾出来,又叫荷叶叫进来两个婆子将东西送到那边,春纤才松了口气的躺在了床上。

  不管以后如何,这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

  刘姥姥的适应能力很强,过日子的能力也是杠杠的。出门的时候就带了些行李过来,再加上春纤让人送过来的,只买了两捆柴和一些吃食调料就能开伙做饭了。

  当晚留了闺女和女婿住了一夜,被褥虽然不多,但夏天的夜晚也未必不能将就一晚。

  转天两人便回家了,到家的第二天王狗儿又赶了辆牛车进城给刘姥姥仨人送了好些柴和自家晾的菜干。

  这样一来,刘姥姥在城里生活就不需要再花钱买柴了。

  院子里的小菜地,完全可以满足仨人的日常所需。再加上家里送来的菜干,他们在京城的生活仿佛只要买些粮食和调料就没有旁的开销了。

  等王狗儿回去的时候,又开始按着刘姥姥的吩咐晾起了各种菜干,准备秋天的时候送到荣国府和林家走礼。而暂时没有什么东西走礼的刘姥姥只能满心肉疼的买了些果子点心去了周瑞家。

  不管怎么说她们娘仨这份差事还得‘多亏’周瑞家的美言推荐呢。

  花了几天彻底安顿下来后,刘姥姥就开始带着板儿在京城里东家窜,西家逛的做市场调查了。

  春纤留了个心眼,那一百两的上货银子是在刘姥姥女婿离开以后才派人送过来的。因知道刘姥姥拿着银票不方便,还特意帮忙换了散碎银子和铜子。

  没安排帐房先生,全权放权给刘姥姥。刘姥姥一开始还有些胆怯,后来到是淡定自如了许多。

  刘姥姥精于世故,心里也感恩有恩于她的人。她去人家铺子里问价的时候,还跟人家老板讨价还价了一番,等都做到心里有数了,这才直接打开铺子的门,开始收货。

  铺子按着春纤不想打眼的心思,低调的开张了,炮竹,剪彩,舞狮都没有。就连黛玉都是后知后觉的才知道春纤那个奇葩铺子已经开张好几天了。

  虽然安安静静的开了张,但春纤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她在铺子门口摆了个非常醒目的木板。

  春纤是个万事都想省些心的人,为了以后省心,她在铺子开张前,特意找了块极大的木板,将所有她能想到的,刘姥姥打听过价钱的货品名称,货品的工笔画和货品收购以及出售价钱都以表格的形式写在了木板上。

  大写的数字太难记,春纤便将阿拉伯数字用看图识数的方法也刻在了木板上。

  一个数字,对应一个汉字,一个阿拉伯数字,一些木刻的红枣。比如说七这个字数,先是一个汉字柒字,然后是一个阿拉伯数字7,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刻出来七颗红枣。

  春纤特意帮着刘姥姥祖孙仨人扫盲,将木板上的东西都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教给了刘姥姥仨人。

  这里面,刘姥姥记得最快,青儿却是学的最好的那个。至于板儿…懵懵懂懂的,学一半忘一半了。

  当然,春纤也告诉刘姥姥,她觉得好的手工艺品,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也可以收进来。

  青儿家常做些针线,做饭洗衣,或是照顾弟弟板儿,帮着她姥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刘姥姥就负责看店,收货,以及一边看外孙,一边就着春纤留下的木板粗糙的给板儿开蒙。

  铺子开张后,刚开始生意还有些冷清,之后渐渐的就有人上门送货。买货的也有,因牌子就在那里挂着,大家也都清楚这家店没挣多少,倒也不好意思讨价还价。

  每旬,春纤都会去一次铺子。将那些超过十天没有卖出去的货取走。同时将这些货按着收购时的价钱将钱补到铺子的帐里,好叫刘姥姥有本钱继续收货。

  赶上月底的时候,还会看一回刘姥姥自制的帐本,似模似样的盘一回帐。给刘姥姥三人结了工钱,再在帐上留够进货的银子,剩下的银子春纤便都交给刘姥姥让她买些米面送到养生堂去。久而久之,周围邻居也都知道了这家店的东家就是为了做善事才开的这家店,挣的银子不多,也没引来什么嫉妒和闲言碎语。就连街上的混混也几乎从不来店里收什么保护.费。不过每次来,刘姥姥都会给些铜板,就当是破财消灾。

  能专门开一家店这么折腾的,家里能是好惹的主儿?街上的混混最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有刘姥姥给的小孝敬,这些人自然是见好就收。

  一来二去的,生意便用一种极平稳的慢节奏方式做了下来。

  铺子生意不好不坏,但春纤中间商的交易系统生意却越做越好。

  专门开一家铺子收货,虽然绣品的质量不及在荣国府时,但种类繁多了,数量增加了,最后仍是盈利的。

  看着系统里越来越多的金银,春纤心里的成就感都快溢出来了。

  事业女强人,有木有。

  有了这些金银和物资傍身,就算下次穿成山顶洞人,她都不怕啦!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