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科幻穿越 > 《扶摇上青云[科举]完整版》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6章 新感悟

第56章 新感悟

长安墨色 2023-03-01
许先生一脸了然:“无妨,三日后,其他三子随我同去,你自便吧。”
  沈长林看了林天逸一眼,还以为他有多意志坚定呢,原来也不过是绣花枕头,吃不得半点苦。
  “看什么看!”林天逸有些恼羞成怒,咬牙小声道。
  沈长林淡淡挑眉:“飞羽兄,好好养病。”
  “……”
  林天逸差点咬碎大牙,沈长林你一定是故意的!
  对于游学这件事,沈长林和沈玉寿颇为兴奋,他们一直想去外面多看看,而且身为农家子,于吃苦耐劳一事上,比旁人多几分耐力。
  三日后,他们告别家人,坐上马车出了城门,往南而行,初冬时节,万物凋零,一派萧瑟之景。
  不久他们到达了第一站,兴源县。
  作者有话说:
  晚了点,抱歉感谢在2022-06-04 23:30:55~2022-06-05 23:51: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橘橙33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寒砧催木叶 5瓶;箴谏、晒月 1瓶;


第56章 新感悟
  ◎纸上得来终浅◎
  抵达时已至日暮, 一行人又饥又渴,十分疲惫。
  不远的前方有一处茶摊,售卖散茶和简单的饭菜小食, 许先生决定今晚在那吃饭。
  茶摊很破旧,所售饭菜滋味平凡, 沈长林边喝茶,边啃着杂粮面煎饼,顺便打量周遭环境。
  只见街道上屋舍潦草, 几株歪脖子柳树伫立在河滩边, 街上行人寥寥,太阳还未彻底落山,为数不多的商铺便有一半即将打烊。
  对比之下,沈长林才知道,永清县已算富饶繁华的县镇了。
  “兴源县为何这般破败?”
  问话的是赵悲煦,今年十八,赵家是景川当地的豪族,之前赵悲煦一直在家学上课, 今年才新入学, 不过, 赵悲煦虽出生豪门,性子却很温善亲和, 和沈长林沈玉寿相处颇为融洽。
  他所问的, 也是沈长林好奇的。
  许先生喝一口热汤, 用帕子擦了擦嘴:“等明日带你们去河堤上看看便知道了。”
  沈长林想起顾先生就是在此督建水利,忙点头。
  “咚咚咚, 咚咚咚。”
  天还未亮, 官差们就敲打着锣鼓, 叫醒了河堤旁的民工,叫他们吃了粥赶紧开工。
  而此时,沈长林随着老师和同门,已经登上了附近的一个小山坡,正好可以俯瞰整条河脉,以及附近的地势和田地滩涂。
  眼前的河流名为九江,传说由九条河流汇集而成,传说真假难以确定,从《水经注》上看,九江乃是沱水河的支流。
  “明白原由了吗?”许先生问道。
  沈长林想到《水经注》中所形容的一种地貌,再看看眼前场景:“先生,学生隐约明白了。”
  “说说看。”
  沈长林指了指上游:“九江自峰高水急、沟谷纵横的澜山流出,水流湍急,而兴源县恰好地势低洼、排水迟缓,因此,只要雨下的稍大,就会受洪水顶托倒灌之苦,江水一旦泛滥,庄稼尽毁,百姓颗粒无收,温饱都成问题,城镇又怎会繁荣。”
  “不错,正是如此。“许先生捋了捋胡子,小书童将几个蒲团垫在地上,先生顺势坐下,并示意弟子们落座,”长林,凭这一点,你比那些何不食肉糜的无知书生,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体民生之疾苦,探基层之艰辛,正是为师带你们游学的初衷,多少举子封官受爵之时,还五谷不分人情不察,此等尸位素餐不堪造就的蠢材,即便考上了,也是误国误民。”
  许先生自京师而来,见了许多徒有其表的纨绔世家子,不由的多言了几句。
  三位小徒齐声拱手道:“先生所言,学生铭记于心。”
  赵悲煦生来锦衣玉食,从没来过兴源这等破败的小地方,短短几日,他自觉受益颇多,看着山脚下修筑堤坝的场景,他十分欣慰:“先生,等这水库修筑好,兴源百姓,便有好日子可过了吧?”
  “再看看。”许先生淡笑道。
  过了一会,太阳逐渐升高,河滩边突然吵闹起来,一群乡绅模样的人围着河岸边的几个官员,正在吵闹什么,沈长林倾耳听了听,隐约听见是乡绅们在向官府的人讨要粮食。
  “今年秋,兴源县遭水灾,知府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凡受灾贫民,每半旬,一人可领赈灾粮五斤,而地主乡绅则不在此列,他们不服,已接连闹了几个月,如今亦不肯配合修筑水库,除非官府将“欠”他们的赈灾粮补上。”
  许先生解释道。
  “岂有此理!”赵悲煦觉得很荒唐,“地主乡绅家又不缺粮,凭何要救济,而修筑堤坝,也是为了他们好,竟然还要阻挠!”
  沈长林蹙着眉,凝视着下方乡绅闹事的场景。
  “人心叵测,欲壑难填。”许先生淡然望着下方一切,带学生们出来,就是要叫他们见识最真实的世界。
  这时远处走来一人,沈玉寿轻撞了下沉长林的胳膊:“是顾先生。”
  只见顾北安带着几个衙差,将那几个闹事要粮的乡绅拷走了。
  第二日,他们离开了兴源县,继续南下,陆续又经过了几个县镇,有穷有富,有善举也有恶行,都是府学上课绝不曾见的人或物。
  对于基层民情,沈长林沈玉寿和赵悲煦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沈长林回忆一番从前,游学前他对政务的理解过于浅薄,世事洞明皆学问,不亲眼看过,许多道理便不曾理解。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