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虎妻完结+番外大结局》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18章 番外 定风波(五)734

第618章 番外 定风波(五)734

藕花 2023-03-28

  这些年来,就算上官家使些小性子,可尉迟家的三节四礼,却是妥当周全。每回几大车的送来,给亲戚朋友瞧见,谁不夸一句体面?

  说句不怕那啥的话,真断了这门亲戚,回头上哪儿收这些好东西去?

  所以上官家有些急了。

  尤其这日午后,听说金光侯已于昨日回府,上官家却一直接不到寿城送来的消息,好似默许了升平公主的任性。

  上官家如今当家作主的几个老爷们聚起来一商议,就把虞氏叫来又大骂了一顿。

  “都是你养的好女儿!简直废物一个。瞧瞧她干的好事,就任人这么打娘家的脸么?回头有事,还想不想娘家给她撑腰?”

  “你!赶紧打发个人去,不管她要怎么弄,要哭要闹要上吊,总得替家里把这口气争回来!”

  “在此事办妥之前,你儿子也不用上学了。”

  ……

  看看,

  他们又来欺负人了。

  虞氏如何不知道这些叔伯们无礼?

  说她女儿上官穗是废物,说她没本事,可哪个姑奶奶年年从婆家挣得出比她更体面的节礼?

  还拿小儿子的前程威胁她,动不动就不给上学。

  他们这些人呀,自丈夫过世,就良心坏了,都来欺负她们孤儿寡母。

  可虞氏虽抹着眼泪,满心不忿,却还是低着头答应了。

  她一个妇道人家,没这个心力去跟人扯皮拉筋,维护儿女。

  自打没了丈夫,她自己都没人疼没人护的,儿女如今也大了,就该懂得孝道,替自己分忧。

  所以虞氏只忿忿不平了一会儿,就把怨气全记在女儿身上了。

  上官穗连这点小事都摆不平,还叫自己受气,也真是太没用了!

  招来自己一个心腹婆子,打发人套车,赶紧去寿城。无论如何,得要来金光侯或升平公主的相请。

  婆子不敢怠慢,赶紧收拾收拾,当天就赶去了。

  好在离得不远,次日一早就进了寿城。

  却见城中许多人家很是仁义,也不仅是官宦人家,好多受过许惜颜夫妇恩德的百姓,已经自发沿路搭起祭棚,直通金光侯府,打算送老爷子一程。

  毕竟只为那些月月得到优待的老人们,还有曾经去宁州书馆上过学的孩子,头几年的学生们早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也很该上个香的。

  婆子进城时,还无意间听到几个书生议论。

  “……有些人家,当真是可笑之极。也就是升平公主不与计较而已……”

  那婆子虽能干,却当惯了下人,天生是个多思多虑的性子。顿时心道不好,这怕是说的上官家?

  可骡车过去,那些书生们继续议论,说的却是女子读书一事。

  当年宁州书馆办了几年,不是出了件女孩读书开了智,心思大了,退了原未婚夫亲事,又被心仪之人拒绝,想要出家的事么?

  后来许惜颜还打发五弟许云柳,叫他来宁州时,一并处置。

  许云柳来了之后,才发现全无自己用武之地。二姐姐的嫂子,郑七娘已经把此事解决了。

  她琢磨了许久,找了个机会碰瓷儿。

  叫丫鬟捧着一坛子刚收的玫瑰香露,故意去撞了人家一下。一整坛香露打碎,那姑娘瞬间欠下巨额债务。

  那时宁州人也已经知道,这种香露卖得极贵。鸡蛋大的一小瓶,在京城都得几两银子。这么一坛子,得是多少钱?

  郑七娘还算公允,说这事双方都有责任。各打五十板子,那就一人赔一半好了。

  可就这一半,姑娘全家倾家荡产,她也赔不起!

  只得签了身契,进了郑七娘的玫瑰作坊,干活抵债。

  天天忙着种玫瑰,收花露,哪还有心思琢磨出家的事?

  要说,到底是读了书的人,就是不一样。干不上两年,这姑娘因为聪明能干,成了郑七娘手下一员得力干将,风风火火的管着几十号人,上百亩花田。

  在三年之后,终于勾清债务的那一天,郑七娘问她,“还想出家么?还觉得读书无用?”

  姑娘心中泛羞,脸上却早历练出铜皮铁骨,深深对郑七娘施了一礼。

  她已经能明白郑七娘的苦心了,也明白了读书的意义。

  书本上的知识,虽然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难题,却能够让你在任何境地下,都多些选择的权利。

  郑七娘一笑,命人取出帐本上被勾销的银子。

  “这是你该得的,拿去好生置办嫁妆,做个新娘子吧。”

  姑娘在这三年的艰苦磨砺里,早跟一个家境殷实,踏实肯干,读过些书,在城中开脂粉铺子的少东家好上了。

  人家本来想帮她还钱,早些成亲的。是姑娘坚决不许,要靠自己的双手还清债务,才拖延至今。后她公婆知道,不仅不生气,还特别欣赏她的志气。

  至于她年少时的那些糊涂事,哎,谁没干过呢?

  就是这般经受了锤炼的姑娘,日后才能担起一家主妇的重任呢。他们家正想依托着郑七娘的花露生意,把自家铺子也扩大扩大呢。这样的儿媳妇,才最合适。

  姑娘不意又得了一笔银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但还没忘,羞涩的问了郑七娘一句,“那我到时成亲,东家来添妆么?”

  很好,这都不忘。已经出师,可以滚了。

  姑娘拿了银子,欢欢喜喜去办嫁妆了。

  等到成亲的那日,花轿特意绕了寿城一圈,引着百姓们都来了宁州书馆。

  新郎新娘恭恭敬敬,当着百姓的面,给书馆里的所有夫子们,行了一份大礼。

  谢谢有他们的教导,才有一对新人的缘份。

  曾经的争议,讥笑,嘲讽,最后反而成就了一场佳话。

  自此,寿城地界上,再没有人家会公然说女儿识字无用之类的话。

  事实,胜于一切道理。

  如果不是读了书,这姑娘能有今天?做梦去吧!

  至于姑娘当初心仪,又朝三暮四的男子?

  呵呵,因为他挑花了眼,最后反而把那些势利的人都给得罪了,一桩亲事也没说成,学业也荒废尽了,自此碌碌无为。

  后来还有个小插曲,这男子亲事不成,又看姑娘在郑七娘手下,干得极为出色,还曾经动过吃回头草的心思,结果被姑娘直接提着大棒子,打了回去。

  边关女孩,就算读了书,学了礼仪规矩,骨子里的血性亦是半分不改。

  这般薄情寡义之人,她见一次打一次!

  而许云柳,当初在听说郑七娘的处置后,已经抚掌感慨,果然女人才最懂女人!

  他那时已经预料到,这姑娘以后的结局不会太差。起码,她绝对不会出家了。

  走前除了拜托郑七娘一定要来信告知后续进展,许云柳一俟回了京城,立即就请许观海替他作主择亲了。

  再不挑捡,非要象自家姐妹。

  这姑娘的例子,给许云柳的教育意义便是,女子哪怕之前学问差些,只要品性端正,丈夫肯引领扶持,就能夫妻并肩,一路向前。

  相反,若是好好的姑娘婚后变得面目狰狞,那肯定也是丈夫身上出了问题。

  许云柳明白过来,简直觉得自己之前眼瞎。

  远的不说,就看他家二嫂吧,樊玉婵,从前多英武,多喜欢使枪抡棒的一个人,自嫁了许樵,也给丈夫熏陶得成日手不释卷了。

  有回贵族女眷赏花,有人想出风头,故意出了个很是刁钻生僻的典故,在座的人都不知道,偏樊玉婵摇着团扇,就微笑着答了出来。

  不说给许家长脸,连樊老大人都乐得不行,深觉许家这门亲事结得太好了。回头给孙子樊玉重说起亲事,都腰杆笔直!

  后面许云柳说的媳妇,因他心思摆正,不再挑剔,论才学虽不如他家大嫂和二姐姐,却是个小小才女,诗词做得不错,让他甚是满意。

  这些就扯远了。

  再说回宁州寿城,因那姑娘的遭遇,就跟江廉的蛙公一般,太具有传奇性了,故此那虞家婆子不知,她遇到的那群书生,其实商议的是想将这个故事写成话本,广为流传。

  可她自己心里有鬼,觉得人家是在说上官家呢,故此见到上官穗时,就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

  “……如今满城都在说咱们上官家的嘴,还说姑奶奶吃里扒外……这可不是奴婢说的,是那些人乱说,总之就是说姑奶奶也不帮着自己娘家,想来是个在婆家没地位的。”

  “要奴婢说,也是公主和侯爷,太不尊重人了。当年接姑奶奶进门,说得千好万好,可如今老爷去了,就变样了。”

  “您那婆母,也不是奴婢说,就是个偏心眼。哼,这些年不看功劳看苦劳,侯爷两口子远在渠州,小儿子一家又留在京城享福,只有姑奶奶留在寿城服侍,偏还不落好。”

  “这么点子小事都不肯通融,若是有她一句话,侯爷和公主谁敢违抗?方才奴婢依着规矩要去请安,见都不见,派个丫鬟就把我打发了。”

  ……

  不见面,也就没了赏钱。

  从前这婆子来,萧氏给的都是上等封儿,最少一两银子的赏。偏这回没有,她自然是要小小抱怨几句的。

  可听到上官穗的心里,又是不同滋味了。

  "

  "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