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

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

乐读小说网 > 综漫同人 >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番外最新免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9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2318

第169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2318

风雨琉璃 2023-04-08

  说起这个银钱问题……从寻常角度来说, 越是时间往前推,这金银什么的,在流通性上就越是差些。看看那些五铢钱, 看看以前的刀币, 看看后世的铜钱, 大家就应该能琢磨过来, 铜钱这东西才是我大中华使用频率最高的钱币,连着中原王朝周边的小国,包括东瀛和高句丽一样,都习惯采用中国的铜钱。

  可为什么阿玉历经了唐朝,又跑到了这几乎能以物易物的三国时期,对于金银依然这么执着?因为储存起来方便啊!随便挖个坑, 掘个洞的, 就能放好了, 作为后手。就和现代人买黄金保值一样,这也是古代没有银行保险柜的人家提升财产隐藏安全度的一种技巧。

  再加上像是他这样的一家之主, 采买什么的, 很少零星花销,一般都是直接搞得和批发一样, 一来一堆,如此一来, 自然金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了。最起码这大商户什么的,面对的也基本和阿玉一样的现状:铜钱太多太重,携带走动搞得和贴着人傻钱多的标签一样……

  至于说储备了金银, 对以后花销有什么影响?那也就是将金银兑换成铜钱使用时候,在兑换铺子要出火耗兑换费用这一点了。这也是寻常人家不愿意用金银的缘故。平白要少上好些钱,抠唆着过日子的哪个不心疼对吧。

  不过阿玉想的通啊,还能自我安慰,权当是异地取款手续费什么的给银行了。所以喽,阿玉对于藏金银什么的,一向相当的积极。而作为家主,还是个本事不小,懂的上进,知道攒家底的家主,他的这种态度,很自然的也影响到了家里的其他人。

  看看福寿叔那理着东西,笑眯了眼睛的模样就知道,他对于如今这点子家底有多满意了。

  “有了这么些银钱,等着外头太平了,咱们回去,正好将庄子好好修缮一回,那宅子说起来还是早年你大父辞官回来时盖的,多少年了,除了隔上一二年修缮一二,就再没有……如今可算是凑足了银钱,等着修缮一新,老奴怎么也要去祖坟告知一二。好让先人安心。”

  作为世代家仆,福寿叔这样的其实和家人已经没差别了,甚至比什么旁支庶出之类的家人都亲近忠贞些,毕竟这样的世仆在世家自有规矩,对着主家也没什么利益之争,只要跟着主人,用心做事,就能过的不错。更不用说像是阿玉家这样,人丁稀少,家业简单的,那更是连外来的争夺都不多,内里团结都来不及,若是再加上这从小一起长大,还有伴读的身份,那这感情自然越发的不一样。从感情上来说,福寿叔对阿玉,那真是和对着亲侄子都没差。

  “还不知道什么事时候才能安生呢,且不去想那么多。对了,福寿叔,咱们家那些田地……这眼见着就要开春了,是不是该去看看,这佃户回来了没有?若是这会儿不抓紧,这春耕可就误了,在这么下去……总不能抛荒了吧。”

  这倒是个大问题,别看他们先头就已经在琢磨这山上开垦土地的事儿,可这再怎么开垦,到底山里就是山里,和他们家原本的地那是怎么都没法子比的。即使他们家在士族中再怎么不起眼,零零星星的将上中下各种田地统计起来,也有几百亩的田地。

  往日靠着这个,虽说不能积攒下多少银钱,可好歹能支撑一家子的吃喝。若是收成好些,俭省些,读书,写字的纸笔,也能一并应付。要是在有些意外的出息,积攒一二,连着家中修缮屋舍,甚至各种婚丧嫁娶,都能够数由此可见这田地对于老秦家来说那真是太重要了。你说,这样重要的产业,哪一个舍得丢弃?

  别说是阿玉和福寿叔了,就是全叔这么一个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老实人,也一样不舍得,不但是不舍得,老实人愣是还干出了一件不老实的事儿来。

  “我明日下山,去庄子门上挂个葫芦就成,只要他们有人回来,咱们的地就荒不了。”

  “咦?这是……”

  阿玉很吃惊啊,这怎么听着和地下/党一样,这是接头暗号?嘿,可不就是暗号嘛,还是人早就说好的暗号。

  “逃难前,我和刘三说过,若是回来我们不在,就先等等看,若是开春前门上挂着葫芦,就说明咱们人在附近,还肯继续租给他们种,一切照旧就是。若是没有,那就说明咱们走远了,这地他们若是肯搏一把,不怕被人夺了,那就种,不然就去别家。”

  呵呵,看着明明说了辣么大一个事儿,脸上却依然木的啥表情没有的全叔,阿玉觉得,自己都快吐槽无能了。他还能说啥?这些个往日里地位卑下,老实憨厚的家伙若非对这个家用尽了心思,能相处这么多道道来?所以啊,阿玉对他们好真的,绝对不亏。

  “还是全叔想的周到,也是啊,这家里田地里的事儿一直都是你在管,他们信你,你才能开这个口,不然……只怕这些人早就寻了下家了,这江南地界人少地多,只要肯往南去,哪里寻不到地种。唉,也不知道能回来多少个。”

  说到回来多少个,福寿叔脑子猛的一闪,急切的转头对着阿玉说到:

  “坏了,坏了,郎君,咱们还得建房子啊。”

  嗯?还要建房子?就他们如今这么些人,这么些房子,有什么不够住的?要知道这时候的人建房子可不是后世,那什么几个平米凑合的都有,这时候的房子,每一间,最小都有二十平米上下,这样的房子不够住?人山匪那里带回来的四个妇人,因为生怕惹了家里人不喜,到现在还四个人一间住着的,也没说不够住啊?一张大炕,那是住的挺宽敞的呢。这还建房子给谁?

  看着阿玉这带着迷茫疑惑的表情,都不用阿玉自己开口,人福寿叔立马自己就解释了起来。

  “郎君难不成忘了?当初那些溃兵一股脑儿冲下来的时候,那些佃户人家的房子,可是几乎都被烧了。等着那些家伙回来,可住哪儿?即使咱们家庄子的房子,比他们结实,也能住人,可……那屋子,离着官道也太近了些,咱们自己都不敢住回去,他们胆子比咱们还小些,哪里肯去?所以啊,咱们哪怕是帮忙,也得在离着田地近便些的地方,寻个不怎么瞩目的,好隐藏的角落给他们准备个窝才行啊。”

  你还别说,这还是真是没错。这年头乡里乡亲之家,主家和佃户之间,虽然按照资本论来看,剥削和被剥削那是十分的明显和苛刻,可情分也一样不简单。比如说这战乱的时候吧,大户,或者说有庄园的人家,庇佑周围的佃户,农户到自家庄园的大围墙里头避难,那是常有的,若是不这么干,被人吐唾沫都是轻的。而大户人家若是有什么事儿,周围农户赶过来帮忙什么的,也十分的常见,这种相互依存……比如这一个村子里出个官什么的,若是文官,身边跑腿的,或者干点私密活的,不是亲族,就是乡里,。若是武官,这身边亲卫什么的,也多是这样的人,这在这个时代是很常见的。

  所以喽,福寿叔说哪怕是帮忙也要帮着准备几间佃户回来住的房子,这道理十分的没毛病。甚至还是自家过得不错,有余力照顾他人的时代潜规则。孟子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古代文人,或者说正统文人的一种传统情怀。

  阿玉对于这样的规则什么的,也是十分的熟悉,即使他以往去的世界比这个时代要推后好几百年,可这样的人情世故,却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自然认同感不缺。所以他点了点头,立马给出了一个很不错的方案:

  “咱们人少,做这个虽然也成,可这不是还要开地嘛,只怕来不及,这样,明儿不是顾三要来?你和他说,咱们花钱请人,一日……一日一个劳力给两斤粮食,外带包两顿干饭,不要粮食的,你算着市价,直接给钱也成。如今还不到春耕的时候,有这么个工钱,想来就不缺人干活了。”

  “哪里只是不缺啊,这会儿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一个个正勒紧裤腰带熬日子,挖野菜呢,郎君给这么一个活,那是他们福气到了,不单能省下一大笔开销,还能挣下一家子的口粮,瞧着吧,到时候只怕来的人不少呢。”

  阿玉的法子不错,虽然福寿叔对于要从家里拿出银钱粮食很是有些不舍心疼,可他也知道,这确实是最好的法子,毕竟他们这人丁……唉,壮劳力不算郎君,也就他们三个当爹的,其他的,不是还没成丁呢,就是妇人,这活计是重了些。

  阿玉不是没看到福寿叔的脸色,知道他也是为了这个家,所以十分耐心的劝解道:

  “咱们不缺钱,不缺粮,何必小气,再说了,有了他们帮忙,指不定咱们这开荒也能一并利索的干好了呢,若是能紧赶着种下粮食,那到了秋日,省下的岂不是更多?大方些,若是来的多,索性多建几间,往日咱们佃户那边也是一个村子,四五十户人丁呢,当初一起逃走的,这回来,只怕也是一伙子一起,若是只有两间,未必够分,弄上五六间,甚至直接砌上十间,也省了他们的功夫,能多用点心思在地里。这年头,别的都是虚的,多收点粮食比什么都强。”

  阿玉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福寿叔还能怎么说?自然是只有听话的份,再说了他心里其实也明白,这确实是最好的法子,不但是地不至于抛荒,就是名声上也有益,而在这个时代,名声好的总比别人多些活路。

  “也罢,老奴这就先去寻寻地方,总要寻个不容易被溃兵山匪发现的地方,不然就是弄得再好,也是给人送菜的份。对了,他全叔,一起吧,正好挂葫芦去。嗯,我也正好去瞧瞧,咱们那宅子……唉,荒废了一个冬日,也没收拾休整的,还不定成什么样了呢。”

  明明很心疼,明明担忧的事儿很多,可福寿叔招呼了全叔之后,一路往山下去的步伐却一点点的开始变得轻快起来,头也开始重新昂扬了起来。春耕啊,那绿油油的苗,那金灿灿的穗,想想就觉得心里美滋滋的。没有什么,比土地,比丰收更让人期盼的了。

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乐读小说网

章节 设置 书页

评论

上一章 | 章节 | 下一章

章节X

设置X

保存 取消